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张家口日报
陈正红
小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过了“腊八”,我就开始扳着指头数日子,期盼着年三十那一顿黄米面做的油炸糕。
我的童年,生活在风吹草低的小村里。当时,物质生活不富裕,只有过年过节,或来了稀罕的亲戚客人,才吃上油炸黄米糕,一年也就是那么几次。我仔细琢磨吃炸糕少的缘故,估计与坝上黍子种植少有关。在那个只求饱腹的年代,种黍子实在是不太合算,打理精细、费工夫还产量低。黍子经过春种秋收,大场院加工脱壳碾成黄米。它的香味特色,因为包裹严实,要历经淘洗、碾磨和蒸炸,才肯对人敞开心扉,焕发神采。
随着年味越来越浓,妈妈也忙活着张罗过年吃糕的事情。先用凉水把黄米淘洗干净,捞至大笸箩里微微吸水,晾干、装袋,然后妈妈拿到碾房排队,等碾、上碾、推碾。被捂着双眼的小毛驴绕着碾道,似乎陀螺一样永无休止地转着圆圈。石碾便随之滚动起来,一遍又一遍地碾,一回又一回地筛,直到把黄米碾碎成灿灿细面。就着碾房里如豆的马灯,瘦弱的妈妈一把把擦拭着额头上混合粉尘的汗水,一年又一年,乐此不疲地迎接“年”的到来。
三十是大年,是我们顶顶在乎的日子。常听村里人说,吃了糕,日子步步高,年年高啊,所以在过年这天,我们要吃黄米面油炸糕,意味着在新的一年开启美好的生活。
黄米面做糕的工序有点复杂,却是年味的点睛之笔。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妈妈一大早就开始拌黄米面,盖上笼布饧着。等到日头逐渐有点高了,炕面上金光映得满家暖烘烘的,快要接近中午时,妈妈要蒸糕了。在锅里添上几瓢水,放上蒸屉,上面铺上一层笼布,将拌湿的糕面一层一层均匀地撒到蒸屉上。一时,偌大的铁锅的水蒸气呼啸而起,整个屋里完全被热气、浓郁的面香包围着。没多大功夫,揭开锅盖,一蒸屉黄糕平沿沿地铺在笼布上,妈妈提着笼布出锅,把软塌塌黏糊糊的年糕,倒在大黑瓷盆里。她的脸泛着红光,汗水淋漓,我和姐姐,只知道在热气蒸腾的美味里欢畅,这不就是淳朴幸福的年味吗?
紧接着,妈妈挽起袖子,开始搋糕,两手握成拳头,搋一下蘸一下水,如此反复。妈妈说,这样来回使劲地搋,糕才有筋道。我想,这更是心底埋下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不一会儿,就把像“块垒”似的黄米面连搋带揉成了金灿灿一大块。然后,一家人坐在炕头上,开始捏糕,包糕,里面包上早已煮好的红豆馅。妈妈教我们做着,总夸我比姐姐捏得圆,收口紧。我们以最饱满热情期待自己捏的糕绽放风采。随着“嗞啦”一声,放入油锅中的糕牵着糕,缠绵悱恻,瞬间油糕的外皮儿吹起密麻麻的小气泡,扑鼻的胡麻油香占据了满屋,朝着门缝冲了出去,弥散开来。新年的气息充满了我的身心,丰盈在整个村里,摇曳在记忆深处。
随后,妈妈把油炸糕赶紧捞出油锅至瓷盆。我伸长脖子,蹭到刚炸出的油炸糕跟前,妈妈夹了一个糕递给我。我咬开油炸糕,外脆里糯,甜津津的,好像一下子就能融化了。
对我而言,在那清苦的日子里,黄灿灿的油炸糕,那自带圆满甜美的气质,诠释着新年的奥妙,抚慰着我寡淡的味蕾,成为过年时我最热情的注脚。
时至今日,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我常常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油炸糕,想起忙碌的妈妈,想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糕的情景,想起我们村子那片故土的一切。那些绵长的记忆,就像胡麻花吐露芬芳,温暖而润泽,平和而踏实,构成我记忆的城池壁垒,默默地守护着我的每一个寻常日子。
今夜,我想梦回故里,吃着妈妈做的过年油炸糕,在糕香的年味里有一个春天在慢慢发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6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