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虞朝是个什么时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12 15:1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虞朝是个什么时代

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的信史大多自西周开始。如果再往前追溯,相对认为最为靠谱的历史也就是夏商。因此,夏商周三代即是被称之为上古三代。而这三个王朝既然已是上古,那么再往前的时代就被当成是传说或是神话史了。

包括三皇五帝在内的所有人物,他们从出生、从部族、从战争乃至从家族传承来说,基本上都充满着浓浓的神话气氛。黄帝、炎帝、蚩尤等等,乃至后来的黄帝子孙们,都与后来我们说看到的正常的人类有所不同。

以黄帝为首的这群人,他们说在的那个时代便充满了各种今天看起来都不太可能的事情。比如黄帝、炎帝和蚩尤身边,大多都有可以控制风雨雷电的人物。当然,如果按照今天的科学来看的话,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控制风雨雷电,是可能达到的。

那么,如果黄帝时代的人们就已经掌握了某种未知的技术呢?

这样思考的话,就难免会让我们对那个时代产生某种敬畏之感。只是,夏商周都已经是上古了,再往前的历史,至少从今天说看到的载体而言,是没办法找到足够证据的。那么,如果我们把时间稍微拉近一点,也就是看一看夏商周之前不久的时代,又会看到一些什么呢?

《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虞称之为“唐虞”,而当年晋国刚刚受周成王分封之时,也是称晋国原故地为“唐地”,可见“唐”与“虞”之间是有相当亲近的关系的,而且本身就很可能就指的是一个区域。后来晋献公时代,晋国人“假虞伐虢”,晋国与虞国相邻,因此所谓“唐虞”在晋国之所在的可能性很大。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黄帝的老婆来自西陵,黄帝而儿子一个到了江水,一个到了若水,大致也都在古蜀之疆域,而昌意又娶了古蜀女人,生了高阳,也就是三皇五帝的另外一位。这时候的颛顼,其所谓“唐虞”是不是还在?其都城是不是还在“唐虞”,这就很难说了。因为,在三四千年前的这段时期里,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原、古蜀、江浙、荆楚等地都相继出现了颇具规模的城池,这些城池有没有可能都属于“唐虞”呢?

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叫“尧”,也是三皇五帝的一位。这位帝君也有被称之为“唐尧”。那么,“唐虞”之朝其中有位帝君就是尧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唐虞”之朝,被后来人称之为上古之前的盛世,当时的“唐虞”之朝影响力已经不止在中原,甚至其势力已经拓展到了南方。

《吕氏春秋·召类篇》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这个南蛮是哪里的南蛮,似乎很值得一说。“虞”在西周金文中始见,而“虞”的本义之中,有说是野兽的,还有说是官职的,也有说是按照当时文字的象形的风格,这个“虞”字就是一个戴着面具的人在跳舞。那么,假如想一想南方,想一想面具,难免不会想到三星堆的面具。三星堆的面具代表的是谁?是在向谁致敬?会不会就是向“虞”之帝君致敬呢?

根据现有历史的分析,尧之后是舜,舜之后是禹,禹之后则是启,启是夏王朝的奠基人。那么,很显然的就是尧是“唐虞”与夏朝之间非常重要的一个过渡者。这场过渡不止是一代首领,甚至很可能经历了好几代首领,才交到了启的手中。

“唐虞”之朝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统治疆域,在这个过渡阶段很可能发生了变化,那些曾经臣服于“唐虞”的部族和地区,或在这个过渡时期发生了分离,有的不再臣服,有的独立成国。而所谓夏王朝,很大可能就已经只是局限在了中原地区而已。

当然,这些都只是一种猜测。“唐虞”肯定是存在的,但其存在的形态和地区却依然还是一个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3 00: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五帝之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和夏禹之间有怎样的世系关系?
...;往东到过蟠木,可能是现在的日本。也就是说,在颛顼时代,颛顼所经过之处都属于华夏大地了。也就是说,从颛顼帝开始,华夏的土地开始有了边界的概念。颛顼在黄帝原有的土地基础上,进行
2024-02-27 08:07:00
古代王朝家天下的模式,是从大禹开始的吗?
...中记载,分别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现在民间很多地方的葬礼上,“师公”做法事也有这个环节,会穿着道袍领着孝子们按照顺
2023-05-10 10:46:00
夏朝君主来自哪里,为何他们是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姒姓?看史书记载
...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夏朝是大禹建立的,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是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
2024-12-26 08:51:00
五帝时期的帝位传承,很可能是炎黄与东夷两大政治集团的轮流执政
...子继的传承就占据了绝对的地位,那么在夏朝之前的五帝时代,你知道华夏的帝王传承是什么制度吗?众所周知,《史记》记载了尧、舜、禹的帝位传承是禅让制,但是《竹书纪年》又记载尧、舜、
2024-12-01 09:41:00
...始社会氏族和部落的历史。传说伏羲、女娲、神农是远古时代的大圣人,各有一些了不起的功绩。伏羲,又称庖羲。据说他是个大发明家,“始作八封”,“作结绳而为网罟”。这是两件大的发明创
2023-04-16 21:29:00
...正。”原来重黎竟然是颛顼高阳氏的儿子,颛顼可是远古时代三皇五帝之中的五帝之一!现在还是不要急着叩头,再往下看看吧。“颛顼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
2023-04-17 06:46:00
秦国祖先和子孙后代的区别
...父生了个儿子叫叔带,在周幽王时期,叔带离开周王来到晋国侍奉晋文侯,之后成为晋国的卿大夫,叔带的五世孙叫赵夙,赵夙曾率军讨伐霍国,因为有功,晋献公把耿地赐给了赵夙。赵夙生了个儿
2023-08-24 13:04:00
...显了,因为夏朝和匈奴完全就是不同的民族。根据对匈奴时代蒙古高原墓葬的检测,发现匈奴贵族的父系基因主要是R和Q,其中一个单于墓被检测为R。在所有的82个样本中,只有一个是O系的
2024-04-29 21:21:00
五帝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结束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崛起
从三皇到五帝,中国大地上的人类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产生,部落之间相互攻伐,天下汹汹,由此而起。不过,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五位明君,被人们尊为帝,号称“五帝”,其
2023-10-23 07: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