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农历二月初三晚上,妻子将一碗热气腾腾的晚饭盛到餐桌上。“菜渣!”我欢快地唤了一声,夹了一些放进嘴里,“软,嫩,香!”
家乡有个说法叫“二月里来吃菜渣”。每年的这个时节,二姐都会从几十里外,给我送来她亲手制作的菜渣,“鱼肉荤腥吃多了,给你换换口味。”
二姐做的菜渣主要材料是俗名叫“苦目薹”的野菜。在苏北乡间,“苦目薹”被称为春天最早的野菜,因为太过常见,苦涩交加,所以不受人待见。
2006年初春,岳母做了盘“苦目薹”菜渣,却很是可口,原来遭人嫌弃的“苦目薹”,去掉里面的苦涩味也可成为美味,只不过要多费些工夫:首先要将顶端菜芯和枝叶间岔出的小芽杈摘除,因为这是“苦目薹”身上的最苦部分,然后摘净清洗,连枝带叶放在搓衣板上,有分寸地反复轻揉慢搓,破其表皮,渗出汁水,用清水冲洗,再浸泡十二小时,沥干,异味便消除了,自然清新的乡村野味也随之得到完全释放。
岳母如今已仙逝多年,二姐在耳濡目染中继承了老人做菜渣的技艺。
我试图对“苦目薹”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了解,遍搜不着,朋友推荐我使用“拍图识物”微信小程序,这才弄清,“苦目薹”的准确名称原来叫泥胡菜,不仅富含营养可做菜,竟然还是一味中药,性平味苦,清热解毒,祛瘀生肌。
我很快品出来:今晚的菜渣里没有搭配花生末, 这不是二姐通常的风格呀,妻子这才说了实话:今晚的菜渣其实是邻居的老太奶辗转送给重孙女品尝的,邻居又转赠给我们分享。老太奶九十多岁了,身子骨很是硬朗。
我的眼前跳动着这样一组画面:老太奶佝偻着腰身或者拄着拐杖,在乡间料峭的春寒里寻找、采摘泥胡菜,然后戴着老花镜,一株一株细细分拣,打理,清洗,再手持筷子,在热气蒸腾的锅边将泥胡菜翻转,焯水……
再咂摸菜渣,便有了另一番滋味。
[东海]徐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6 05: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