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孙雨晴 烟台报道
“甲状腺癌很小,才5mm,应该是安全的吧?”这是许多患者的共同误区!近日,烟台业达医院连续收治两名年轻甲状腺癌患者,二人的甲状腺癌灶大小都不到1cm,却已出现了颈部淋巴结转移。这两个病例打破了大家 “甲状腺癌越小越安全” 的错误认知,为公众健康敲响警钟。
芝麻大的癌,扩散了!
病例一:体检发现的“隐患炸弹”
36 岁的王女士(化名)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双侧叶存在一枚仅5mm(约芝麻大小)的结节,形状不规则。经穿刺检查,该结节被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但王女士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半年后复查时,医生发现其右侧颈部淋巴结出现异常——本应清晰可见的淋巴结门结构消失,这提示癌细胞可能已发生转移。
随后的手术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王女士的甲状腺微小癌已突破甲状腺包膜,且癌细胞已转移至5处颈部淋巴结,其中包括侧颈区淋巴结。
病例二:颈部胀痛敲响警钟
46岁的李女士(化名)因颈部胀痛、淋巴结肿大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显示,她的甲状腺左叶存在一枚8mm的结节,CT检查发现侧颈区淋巴结出现环形强化、局部液化等典型转移信号。手术中,医生发现李女士的甲状腺癌细胞不仅侵犯了甲状腺包膜,还转移至 8 枚颈部淋巴结,且肿瘤呈现多灶性生长,病情更为复杂。
这两例年轻患者虽出现淋巴结转移,但幸运的是转移灶均局限在颈部,通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和术后长期管理,她们的长期生存率仍可达到 80% 以上。
烟台业达医院普外科专家强调,甲状腺微小癌指直径≤1cm 的甲状腺癌, “微小” 仅指尺寸,不代表风险低,公众需牢记三大核心提示:别因 “微小” 忽视复查,不足 1cm 的甲状腺癌也可能发生转移;学会看超声报告 “高危词”,一旦出现 “边缘毛刺”“淋巴结门消失” 等描述,立即就医;转移不等于绝症,手术+靶向治疗显著改善预后。
微小癌为何会转移?三大高危信号需警惕
值得关注的是,两名患者的癌灶虽小,但均存在 “被膜侵犯”(癌细胞突破甲状腺保护层)和 BRAF 基因突变(促进转移的驱动基因),这两大特征成为微小癌 “凶险化” 的关键诱因。
甲状腺微小癌临床中多数进展缓慢,但存在特定特征时,其危险性会显著升高,甚至出现转移。烟台业达医院普外科专家指出,以下三大高危信号需重点关注:
专家特别提醒,若体检报告中出现 “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微小钙化”“颈部淋巴结门结构不清、血流紊乱、微钙化” 等描述,务必尽早前往甲状腺专科就诊,切勿拖延。
健康人防癌有三招,高危人群需主动筛查
建议一:“火眼金睛”超声检查
普通体检超声可能遗漏微小病变细节,建议选择开展 “甲状腺超声专项检查” 的医疗机构,检查报告需明确描述结节边缘、钙化类型、淋巴结门结构等关键信息,为后续诊断提供精准依据。
建议二:掌握颈部自检手法,每月自查
每月可对着镜子进行一次颈部自检:头部后仰,用手指轻轻触摸颈前区(喉结下方甲状腺位置),感受有无肿块或硬结;手指从耳后沿胸锁乳突肌(颈部两侧大肌肉)向下滑动,检查是否存在异常肿块。若发现直径>1cm 的无痛肿块,需及时就医检查。
建议三:高危人群每年主动筛查
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属于甲状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甲状腺超声筛查:童年时期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有甲状腺癌家族史;女性长期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
此外,专家建议公众保持碘均衡饮食(避免过量食用海带、紫菜等含碘量高的食物)、远离电离辐射、学会调节情绪压力,这三大习惯是守护甲状腺健康的 “三重盔甲”。
为方便甲状腺结节患者就医,烟台业达医院已开设甲状腺结节多学科联合门诊,为患者提供 “超声-穿刺-基因检测-治疗方案制定” 一站式服务,助力患者高效、精准应对甲状腺疾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0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