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
“时间就是大脑”,脑卒中抢救的黄金法则在市第一中心医院卒中中心被具化成时间线——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大脑保卫战”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大主任刘永刚正在为患者查体。
□保定日报记者 白 冰 杨 颖
通 讯 员 赵 洁
2月6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年关将至。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依旧人来人往,急诊室更是人满为患。当天轮到神经内科卒中中心医生李红闪到急诊室值班,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她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70岁的刘大爷起床后就感到不适,右边胳膊和腿没了力气,说话也变得不利索。家人发现异样后,火速将老人送往医院。
10时7分,到达急诊科时刘大爷意识出现模糊,情况十分危急。接到通知,李红闪立即接诊,询问病情、检查身体,对患者展开评估,初步诊断为急性脑卒中,而此时距离患者发病时间已过去一个小时。
脑卒中是近年来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发病时每一分钟就有190多万个神经元坏死,造成不可逆的致残或者致死。最有效的治疗是在发病6小时内静脉溶栓、以及24小时内动脉取栓。
6小时,360分钟,21600秒!如果时间是有声的,那么此刻,它的每一次细微拨动,都是生命竞速中令人心颤的警报之音,预示着卒中黄金治疗时间窗的迫近。
抢救要争分夺秒。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开通,在李红闪陪同下,刘大爷完成抽血化验、CT扫描。
10时20分,拿到各项检查结果,李红闪向家属交代静脉溶栓相关事宜,完成溶栓适应征与禁忌征筛查。
10时28分,溶栓液体被缓慢注入刘大爷身体里,身体机能逐渐恢复。
生命通道被重新打通,“大脑保卫战”初战告捷!
DNT时间(从抵达医院到用上溶栓药物的时间)21分钟。像这样争分夺秒的生死救援,对于卒中中心的医护人员来说,已经成为常态。
“时间就是大脑”,脑卒中抢救的黄金法则在卒中中心被具化成时间线,医生到达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血常规化验15分钟内,CT报告30分钟内……先治疗后付费,所有检查、治疗都规划在10米距离内,最大限度地避免院内延误。
保定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大主任刘永刚说:“DNT国家标准是60分钟,中心要求40分钟内,我们最快15分钟完成,大家竭尽全力为患者争取每一分每一秒的救治时间。”
脑卒中治疗特别强调多科室协作和多学科交叉,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诊疗。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以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为重点,2015年在我市率先建立卒中中心,从专科规模、医疗技术、诊疗模式、管理方法等多维度不断拓展,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效果。
多学科联合的综合诊疗模式,对于当时的地市级医院而言还比较陌生。刘永刚介绍说:“打破专业壁垒,融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医学影像等多个科室,梳理出急诊120、急诊自行就诊、门诊就诊、院内发病、医共体/医联体转诊五大急救流程,开通24小时急救绿色通道,实现患者从预检分诊、化验检查及静脉溶栓的‘一站式服务’,卒中中心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牌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高级卒中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单位、省级医学重点学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23年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58.75%,已提前达到国家2025年50%目标,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只有不断扩大延伸卒中救治“朋友圈”,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加码”。作为保定市卒中急救地图管理单位、国家级首批“神经介入专项能力建设基地”,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还承担着全市县区级医疗机构卒中救治中心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下基层手把手技术指导,毫无保留地将经验向全市推广,卒中中心团队一直在路上。去年,团队奔波于四个“空白”县完成了三轮精准指导,当年9月我市实现卒中中心县域全覆盖。目前,保定市卒中急救地图医院数量已扩充至43家,4.0版即将更新发布。
这里没有硝烟,却是生命的战场!这里没有跑道,却随时与死神赛跑!春节假期,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医护人员依然是24小时随时待命。正是因为这份坚守,许多家庭的团圆和幸福才有了保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7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