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麦 场(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5 05: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李耀岗 本版题图 张宇尘

麦 场(图)

摊了一场麦子,白花花的,像白花花的汗水汇成的一片麦海,大半年来的辛苦似乎都搁在这儿了。李家巷最性焦性躁的兆泰老汉,正在扯着嗓子满场吼着:嫑歇了,嫑歇了,起场了,起场了,没时候了,没时候了……

他每句话几乎都要重复两遍,以示重视,也是强调。但凡涉及干农活的事儿,没一样不是他不看重的,他好像天生就是为农活而生的,干瘦、黝黑的脸上只有两撇八字胡须是白的,像场子上拥麦用的榆木推板向两边叉开的两条腿。兆泰老汉的勤劳、性急、暴躁是村里有了名的,总是永不停歇,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也总是有干不完的活。队里新嫁过来的年轻媳妇都怕跟他干活,这哪是干活啊,简直是在拼命。兆泰老汉的最后时刻,也是殁在给地里担粪的路上。

现在,离他挑最后一趟粪,还有几年的时间,他毫无察觉,依旧奔忙不止。在我们这个村东的生产队里他几乎就是“场”长,那是他的主场,凡进了“场”的人除了队长都要受他管,被他吹胡子瞪眼时时催促,被他一阵急似一阵的吼声淹没,像打仗似的。我们这些小孩子是不会让进“场”的,只能偷偷溜进或是在外面观看,远远地听他打雷似的吼声,看见牛马拉着碌碡在摊开的麦秆上一圈一圈碾着,干热的气息和麦草、麦粒的味道,在“场”上弥漫开来,又冲出“场”外,激荡口鼻。这是麦村一年一度收麦的尾声,人们的疲劳大约也到了最后的极限。不过,闻到新麦的香味,再忙再累也是值得的。

集体生产时期,每个生产队至少拥有一块打麦场,简称麦场,晋西南人直接称之为“场”。印象里的“场”,始终是一处极豁亮开阔的平地,如古时演兵的校场或阅兵的沙场。场的宽敞、平整,是经过精心维护了的,名曰硌场。水滋润过的场土酥软,可塑性强,撒些碎麦秸和麦衣,牵来老牛,套上石磙,一遍一遍轧场,直至出落得一个平整光滑的场,就是硌场。我们小时候学骑自行车,大都先在场上斜跨熟了,才敢大胆腿搭车梁骑上大路,那场地平得跌倒都不觉疼。年轻小伙子打赌角力摔跤,一般也选择在“场”,这儿空间大嘛,摆得开,再说若是力气实在使不完,还可以就地搬起几百斤重的石碌碡走一趟。碌碡,这玩意原本是农村碾麦用的,过去能搬起的大有人在,现在的人怕是挪也挪不动了。

麦场之大,大在空间和胸怀。每年麦收时节,这里都吞吐着全队的麦子──麦穗和麦秸,以麦个子的形式簇拥而来,也是麦子全须全尾最后庄严的形式。很快,它们就在这儿被分成了麦秸、麦粒和麦衣。全村男女老幼,都围着麦子转,也牵牛驾车在各自的麦场碾着麦子转。最后,麦粒晾晒在麦场,最好品质的成为公粮,一粒秕麦都没有,留给自己的成为口粮,需要精打细算才够吃一年。麦秸垛子被一杈一杈累积在场子四周,像一个个蘑菇状的硕大的堡垒,晋西南人习惯称之为稴积(音jian ji)。我知道当年那些偷情的男女,也会把这儿当成他们的私密会所,在顶着几根从稴积窝里粘身的秸秆爬出麦垛前,没少干地动山摇的好事,像《白鹿原》上黑娃和小娥,被麦香迷醉中那些轰轰烈烈的野合。一个巷子里的胜强比我们要大,心思缜密,手脚利落,曾在麦垛子下捡了枚鸡蛋,白花花得令人羡慕,不知谁家的傻鸡憋不住漏蛋,把这儿当自家鸡窝了。后来,我时时注意稴积里的漏蛋,却从来一无所获。

场,全称碾麦场,为麦而生,专场专用,围绕着麦场的许多劳作也深深烙上了“场”的印记。除了前述的“硌场”“起场”“碾场”外,还有“摊场”“翻场”“扬场”“扇场”“扫场”“赶场”“搅场”,主场在“场”,主角是麦,道具有碌碡、磙子、扇车、木杈、木锨等,所有能干活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场上为麦而忙。这是最后的时刻,一年辛苦收获的最后时候,也是麦子兑现回报的时候,大家无疑都是忙而开心的,也是我见证过的最忙碌而热闹的晋西南农村劳动场景。许多过来人怀念生产队的那些事情,其中就有那时集体劳动大家可以穷开心,干活不耽误说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姑娘小媳妇,干起活来就渐渐松了正形,打情骂俏算个啥,着急一帮老媳妇敢把老汉小伙子裤子当场脱了让你裸奔。后来,散社分场,一个大场被几家一小块一小块“瓜分”,几家人伙着干才能撑起各自的“场”子来,集体的味道依然还有,那种忙而愉悦的气氛始终在“场”。有时候,赶场误了饭点,当家的一时兴起会买点心慰劳大家,麦子就摊在眼前,收获总算有了保证,人们也比先前变得慷慨。后巷的老姑夫曾开玩笑说这点心吃的,点心纸攒得都可以烧炕了。

最近看到一段麻雀啄食青麦的视频,始觉一年麦收时节又至。有人在视频评论区留言,说这鸟当年列入“四害”,看来也不冤它。其实,作为重要产麦区的晋西南,麦子似乎并不怕鸟雀祸害,好像从来没见过谁在麦田里立着假人吓鸟,谷子地就有,鸟雀成群成群地赶也赶不走。麦子成熟后最怕的还是天气突变,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风,风旋后的麦地麦子倒伏严重,几乎像被碾过一样,刈割起来也极其困难。每年麦地里因风倒伏的麦子,都是我妈承包慢慢去割,整个人大概需要坐或蹲在地里,才能支撑起这样的细致而繁重的劳作。刈割不及时,麦子还会因干燥脱粒减产,或者因贴地湿热而发芽,那种局面真是令人绝望而悲伤。

最怕的还是下雨,收麦的另一个形象称呼就是“龙口夺食”。从行云布雨的龙嘴里抢收麦子,足见雨水对收麦的干扰极大。我妈总说,什么时候麦子都回场了,就放心了。在妈心里,“场”算是麦子一处安稳的怀抱,像我们晚上疯回来躺在自家炕上,仿佛诸神归位。其实,回“场”的麦子,并不见得就是绝对安全的,也怕水火无情。农民的苦处就在于已经看得见的收获,也并不一定就是自己的,转瞬之际横遭变故的事儿多了。某年夏收,我们家的麦子刚刚碾毕进屋,大雨就追着屁股来了。侥幸躲过的人,正在庆幸有惊无险,看见邻家的麦子正摊了整“场”要被雨淋,心里不免又沉重起来。虽然已经包产到户“单干”了,但人心竟也没有散尽,大家急火火地一起上手,才把他家麦子救了回来,不然雨一浇,因雨再歇几天,麦苗都能长出来了。据说,真的浇了雨的麦子,在淫雨霏霏的连阴日子里,也只好马不停蹄赶快铺在炕上烘烤了。我没有见识过,但夏日雨天烧炕焙麦,该是多么魔幻而辛酸的一个场景啊。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麦场仍然维持了一阵子,随着联合收割机等刈麦方式的彻底改变,麦场终于失去了用场。当年队里最大的一块麦场,最终像切豆腐一样被划拨给各个添丁之家做了宅基地,消失得不留一点痕迹。许多年走过来的麦场从此失势,几无踪影,连农村生活标配的麦垛子──稴积,也淡出视线。只有那些刈过的麦子、扬过的麦子、碾过的麦子、晒过的麦子,扇车底下被父亲满意地装进麻袋的麦子,喂进磨面机麦兜里的麦子,一粒一粒装进粮站巨大粮仓的麦子,像远去的金色时光,仍然在记忆里闪着不息的微光。恍惚间,我亦如当年赤脚走过麦场,满场的麦粒铺垫如毯舔舐得脚底发痒,手握麦穗的孩子,额头洇着汗水,被日光晒出通红的脸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5 0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麦收时节雨
...阴雨。麦粒鼓了,麦穗壮了,麦芒一天天转色了,眼瞅着麦子就要黄了,一年的收成就要颗粒归仓了。谁料想这当儿会下起雨呢?不大,但也不见停,一连好几天了,淅淅沥沥。夜里睡不踏实,醒来
2023-06-15 04:35:00
...麦假张卿 麦假,是我童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每到麦子收割的季节,学校都会放假,叫做麦忙假。一放假,孩子就都被“轰”到地里干活。大点的孩子人手一把镰刀跟着割麦子,小点的做力所
2023-06-19 07:16:00
风吹麦浪杏儿香
...理会。天气渐热,麦芒初露,麦穗渐长。父亲怕鸟儿来啄麦子,用磨秃了的扫把做成假人,套上母亲的旧衣服立在麦田中。我们馋青麦粒的味道,父亲就领着我们到地边掐一把麦穗回来,回家就着做
2023-06-07 14:44:00
远去的连枷声
...外壳剥离,是20世纪每一个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现在正是麦子登场的季节。过去这个时候,到处都会响起此起彼伏的连枷声,稻场上、庭院外,打麦子的场景就像一幅幅动态的农村丰收画,铺展
2023-06-15 08:54:00
被麦田惊醒的童年
...穗比玉米还高,不知道面粉的本相是一颗颗麦粒,不知道麦子就汹涌地生长在村落外头。当麦芒刺我的脸时,我知道它在抚摸我,我也在抚摸粮食,我终于辨认出粮食的样子。我醒悟到种子在土壤的
2023-06-16 09:06:00
记忆中的麦收时光
...把着麦秆,一手挥舞着镰刀,飞快地割着,一堆堆整齐的麦子堆放在身后,母亲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使用小型收割机,割麦的速度便快了很多,省时又省力。
2023-06-01 01:02:00
...纪检监察报陈军 好东西一般都不会轻易地得到,比如麦子。种麦子不易,收麦子更不易。每一粒成熟饱满的麦子都顶着一根针一样的麦芒,想得到麦子要先过麦芒这关。 麦子还没
2023-06-25 00:44:00
农业农村厅农机鉴定站副站长米洪友点评农作物抢栽的“双抢”高峰
...分钟就收割完。不过,比赛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收麦子的损失率小。收割结束后,工作人员立即在各个机收道选定一平方米的取样区,收集其中的麦穗和麦粒,留下的麦粒越少,损失率也就越
2023-05-18 18:43:00
非遗麦秸扇,“摇”来共富风
...志芳的儿子特意请了一天假,拿着镰刀,上山帮老母亲收麦子。在农业机械化普及率如此之高的现在,用镰刀割麦子?这在新泰市羊流镇王家林村司空见惯。“俺既要粮食也要下面的秆,就得用镰割
2023-06-14 15: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