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去古佛山找回自己
文/胡绪华
写下这个标题,必然和其他同行者,有不尽相同的关注点。我关注的不是那山,不是那水,不是那佛,实是自己徘徊已久的内心,有点不堪的心灵。
古佛山,初听此名,会作何想?除了久远,就是佛教,舍此还有什么呢?而我与她的初见,即便相去半月有余,与所到它山相比,仍有迥然不同的挂念。我挂念她独处深丘的幽远,挂念她一睡半日的迟滞,挂念她飒贯山林的冬风,挂念她黯然滋长的茶香,我挂念她虽经雕饰不改质朴的整体气质。
乍一看,她几多平庸啊!海拔不足千米,誉满不过荣昌,凡踏访者,绝不出川渝。攀爬半程,我心心念念的,不是她的身高,不是她的名气,而是她带给我的感觉——那淳朴而不加遮掩的,仿若记忆中幼时家乡的山。在这里,看山早已不是山了,是看内心复照的自己。对离开乡村十余年,浸淫都市生活十余载的我,这种直击心灵的真实,如料峭春寒,提神醒脑:我们离开自己的本真,已历经多少年未能回去?
位于山腰的半山商业街寒气袭人,在不被打扰的漫步中,不经意地由景及心,想要思索出点什么感悟出来。身侧,即便是随风摇曳的芦苇,也凌寒无依。独自走在狭窄的小道,秋日乡人售卖水果的简易设备还在,现时的人却不见了踪影。留下的破烂痕迹,让我记得一句忘了多年的话:芜杂,是创新的源泉。瞬间便觉得该放下对秩序的偏执了。这略显凌乱的乡村场景,不正是我们人生的场景吗?想要的井然有序,不过是幻想的世界,得到的,却是现实返回来的芜杂一片。人生的所期、所得,不就在这二者之间徘徊吗?
攀爬古佛山,就必然是一个行有所思、参禅悟道的过程吗?我不想以虚伪的笔调描写攀爬过程中的点滴感悟,那枯燥窒息的行程,已经在座谈会上化作连连锦句应付过去了。首先收获的,是经过十多年再次于佛壁前品尝“麻糖”的欣喜,那一刻,我想要给我昔日的恋人打电话,告诉她那年我不舍独享而送她“麻糖”的味道。“麻糖”的味道一直没变,但她记忆中的味道,肯定今时不同往日了。再美的记忆,在岁月流转中,都会变味。
我其次收获的,是风格各异的“佛”字。佛与人往往有缘,人却不一定与佛的心态关联。或站或坐或卧的佛字,千姿百态,我并不因其丰富,而增加对佛的体悟。恕我直言,我一个佛也不认识。所谓体悟者,不过是这个什物,触动了内心的某个穴位,像一句诗文,像一个旋律,甚至像一缕清风,一下子击打了这个穴位,之前一直想要隐藏、躲闪、羞于示人的,瞬间在这词句或音律中,心甘情愿的现了原形,像走进神殿的信众,不由得就要跪拜在地,久久不起。那一刻,我愿意直面自己的真实,就像小时候在河塘洗了澡,无羞无臊的,光着身子在石头上晾晒,任由蜻蜓来来去去。阳光下的那一抹悠然,在别人眼中虽不知羞耻,但自己心底是多么的自在惬意啊!
攀行山间,总未能免俗地想:我要怎样构思文章,才对得起这座山?她花了亿万年去等待,又被花掉很多钱去雕饰。她所为何求?求得来人点赞嘉许?求得信者香火无数?求得春日云蒸雾罩、冬日寒气侵扰?最后,我想到雕饰万千,不过孤山一座,她所有的历史与感悟,不过是人们在庸人自扰中,寻求自我慰藉的寄托罢了。不是吗?你看,那悬顶的佛像、凿穿的隧洞、笔直的台阶、翠绿的山茶、临摹的诗句,不过是一个又一个触碰心灵敏感神经的刺刀,让我们在行走的路上,一下子,再一下子,刺痛自己,以找到继续前行的理由;或麻痹自己,以抓住继续颓废的借口。所有的触动,从来没有好坏,不过是内心深藏的自我期许:如果只剩绝望,就终日潦倒;如果还有半点希望,就负重前行;如果还有现实羁绊,就醒后继续惆怅。
在古佛山中,我没拜雕琢的佛,没吟杜撰的诗,没品无趣的茶,只迎着冷冽的风。一路攀爬,衣袖掀了盖,盖了掀。寒意一次次袭来,我更清晰地看见了自己,想起了往昔。年不过四十有二,已看到了自己数十年间在世间的种种不堪:那种无知无畏后的无趣,满含生活期待后的失落,跌倒爬不起来的无力,想要止步不前又心有不甘的无奈,屡次求而不得的绝望,想求卓越却不得不自认平庸的无助……还可以用很多词句形容吧,我有太多的情绪想要在这里迸发,在这里释放。
如果饮掉半壶酒,我也许会张狂地说,古佛山不够大,装不了我太多的忧愁,藏不了我太多的龌龊,她的纯粹——在众人雕饰之后我所看到的纯粹,依然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看到自己的渺小,自己的不堪。所以,在登顶之后,我选择沿着公路,向着酒店,孑然返回。就像喝醉了酒,无处可去,只能回家;像是想要逃离,却没有足够的信心,最后向生活举起了双手:我投降。
古佛山是什么?是寻求反思的树洞,是自我救赎的道场。归根结底,我不在乎她有多雄壮,她有多俊美,她有多玄妙,而在乎于她的避于闹市,她的质朴无华,她的静若处子。我们找到心灵的归属,不在这山,在心底那个不屈的自我。
去古佛山吧,洗净铅华,做回自己。
作者简介:胡绪华,四川省泸州市作家协会理事,中级社工师,养老从业者。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9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