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PPT的角色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12-03 05:4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PPT的角色

张凌云/王靖扬

PPT的角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报实习生 王靖扬 记者 张凌云

今年9月,PPT的发明者丹尼斯·奥斯汀在美国去世。

看到新闻时,张成刚开始自己的大三学年。“连续一周的导言课结束后,课堂展示多了七八个。”这意味着,接下来这学期需要制作的PPT多了七八份。而每一次课堂展示,都是“与PPT斗智斗勇的彻夜难眠”。

同样的“斗智斗勇”,身为都市白领的董婧也感受过,在广告公司任职时,“‘卷’PPT是常态,一周几十页的方案,经常改稿到深夜”。

“天下苦PPT久矣。”对城市白领和大学生等群体而言,这是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工具。

PPT,全名“PowerPoint”,自1990年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发布以来,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相较于纯文字的逻辑论证和公式计算,减少了观者的理解门槛。然而,企业文化中的PPT、思维导图等工具的滥用,也正成为形式主义愈演愈烈的缩影。

PPT究竟是否还只是工具?它为我们增效,还是我们会被它俘虏,踏上自我消磨的不归路?

当PPT规模生产

自从进入大学起,对于朱栎来说,提醒他夏天过去的就不再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而是秋天的第一份PPT。

“从开学第二个月开始就陆续有课堂展示,基本从刚开学就要开始做各种PPT。”朱栎叹了口气。

据朱栎的统计,他一学期需要做至少20份PPT:物理学专业课的课堂展示、哲学通识课的小组讨论、学生工作所需的述职、数学建模比赛乃至有些研究类课程的期末作业也要以PPT的形式提交……上海某高校的大三学生张成给出的数字与之接近,“如果学期中在外面实习,估计还得翻好几倍。”

他的估计不无道理。就读于另一所高校经济学专业的晓宇从大一开始就在咨询、证券等行业实习,“PPT工龄”已两年有余。

“我们把这叫画PPT,基本每周都会有,高峰时一周可能会有2—3份。”晓宇说,“如果是内部交流用的,就只需要简单地排版,保证最基本的格式结构即可。但如果是对客户或者较高级别的管理层展示时,就需要格外注意美工。”

曾在广告业工作的董婧深谙此理。彼时她在一家乙方广告公司负责社交媒体相关工作,许多项目提案都涉及商业展示。“这时PPT就要很炫酷。从展示的编排和逻辑,到整体风格、色调,都有一定要求,相当于包装整个项目,起到门面的作用。”董婧说,“当时为了赶PPT,熬夜改稿是常态。”

感到被PPT绑住的还有老师。据高等教育智库麦可思的统计,一位典型的青年教师每年要做一千页以上的PPT,更有大学老师的年终总结写道,“上课216节,做PPT3649页”。

现在,“在入职的教师培训阶段,PPT就成了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青年教师何璐说。

事实上,PPT引发的争议是全球性的。最有代表性的批评者之一就是原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在2011年的一部传记中,他反对人们将PPT演示视为思考的替代品,倡导直接面对问题并进行讨论。乔布斯甚至在苹果内部禁止使用PPT。

变味

回想PPT刚刚出现在教学时,孟勇说:“它提供了崭新的可能。”

孟勇在一所高校担任物理学教授。几十年前,当时电脑还未普及,上课时要手写一大黑板的公式,如果需要展示复杂的计算过程或模型,只能专门制作幻灯片,准备投影仪。“很麻烦,更新起来也不容易。”

对他来说,PPT的发明大大降低了视觉设计的门槛,操作简便、使用成本低、易于即时更新,还能够作为教参共享给学生,降低师生之间沟通的成本,彻底改写了备课、授课的范式。

何璐也认为,PPT“片状的结构特征”使其能够起到课程骨架的作用,让教学变得可控、标准化。“有一个大纲性质的参考后,应该讲什么,讲多深,哪些必要哪些略过,一目了然。”何璐主要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一门思政课,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授课形式相对固定,且随时间变化不多。“除非教材有统一的大改,课件基本都能延续用下去,效率更高。”

后来,学校强调要由教到学,转变教学思路,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许多专业课、通识课都纷纷采用了课堂展示的做法,抽出课堂时间,让学生围绕一个议题、一篇论文或一本书做汇报。在何璐上学的时候,课堂展示通常就是“台上说,台下听”。

但现在在大学课堂,如果要做课堂展示,PPT就成了默认的附带条件,“我自己也是才反应过来这种‘默认’关系。”何璐说,“但这倒也合理,有一份PPT后,学生能更清楚自己的演讲思路是什么,有意识、有脉络地梳理内容,更合理地把控时间。”

然而,一个好的工具是在什么时候慢慢变味的?何璐想起曾经发生在他所带的两个班级因为PPT导致的一场“猫鼠游戏”。

在学期初,他在两个班级发布了一模一样的课堂展示要求。在第一次展示时,A班同学所用的PPT极其简陋,“几乎就是白板加黑字”,但演讲内容逻辑清晰,见解独到。而B班那组则把PPT做得宛如工艺品。“汇报内容则平平无奇,梳理历史事件脉络时思维很凌乱,对材料的把握程度也很低。”何璐说。但出于鼓励的目的,他在点评时提了一句:“这组的PPT做得很用心。”

他没想到的是,这样短短的一句评价,会导致两个班后来的课堂展示出现分化,B班同学明显在美工方面花了额外功夫。“后来在上课的时候重新强调了课堂展示重在内容,算是及时止损。”他回忆说。

“学生会去揣测老师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从而重点关注那些能给自己带来高分的事物。如果老师没有透露出明显的偏好,学生又会像声呐一样去试探,然后有根据地再调整。”何璐说。

张成意识到不对劲是在准备自己的第一次课堂展示时。那次他颇感压力,“熬了两个长夜,很怕出错”,但等到正式开始展示后他发现,台下的同学鲜有听讲,只有当粉笔撞击黑板的“嗒嗒”声响起时,才会有一些人抬一抬头。他突然意识到,不论是PPT还是课堂展示本身,最终都只是为了分数,是讲给老师听的。“为了课堂展示而展示,为了展示而做PPT。”

但有人依然执着“卷”课堂展示、“卷”PPT:他们把幻灯片做得天花乱坠,更有甚者会花钱找人代工来提升美观程度。“实际上也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内容平淡无奇甚至逻辑不清,只是这样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换取高分罢了。”朱栎评价。

“人都是视觉动物。一份条理清晰、设计精巧的PPT不仅能‘吸睛’,也说明投入了足够的时间精力,在条件相仿的情况下,客户肯定更青睐你。”顾悦说。她在上海市某事业单位任职。2013年时,单位迎来一个重大项目的开幕仪式,需要对公众展示,“当时PPT就准备了半个多月:怎么美工,怎么改进动画效果等等,反复修改了十几稿。”

“PPT做得怎么样,往小了说是投入程度的佐证,往大了说是一个单位的门面,体现的是一家单位、一个品牌的审美。”顾悦说。

作为乙方的董婧也会刻意将PPT做得酷炫,以此来吸引甲方的注意力。“因为很多时候不知道甲方的评价标准如何,所以觉得美不美观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机制,难免侧重于此,即使只是微不足道的附加值而已。”

驾驭,或是被俘虏?

PPT变味带来的一大后果是PPT依赖症。

“就是在读PPT。”张成谈起这学期的某门专业课时直言,“老师上课带着个U盘就来了,也没有讲稿,也没有板书,从上课到下课,除了偶尔回答学生问题,就是在照PPT念。”

PPT降低了教参的制作门槛,也埋下了惰性的地雷。张成发现,他选修的许多课程,PPT经常几年不变,图表用的还是很久以前的数据,甚至历史遗留的错别字也没有更正。“双方都在糊弄。”

当教师授课严重依赖PPT,台下的学生也会随之产生依赖。由于条理清晰、文字有限,相较于动辄几十页的论文和教材,老师提供的PPT更为简洁明了,不失为抄近路的好渠道。“这也很可怕。像历史学这样的学科,真正的内涵就在文本的细节之中。”何璐说。

部分课件的经年不变看似与前文的“卷”PPT自相矛盾,实质根源却是相似的。何璐认为,这与考评机制密切相关。

无论是精雕细琢求高分的学生,还是天马行空试图吸引客户的“乙方”企业,之所以被牵着鼻子走,无非是希望换取“甲方”一个正向反馈。而这样的反馈牵扯到未来的成绩、晋升、利润,作为展示一方的PPT制作者们,就不得不绞尽脑汁在能下功夫的地方花足力气。

“PPT作为技术是中立的,作为工具是可以中立的,但如果它的定位本身就不清晰,而涉及的东西又是考评的一环,就会变成无底洞。”张成说。

近年来,已经有一些高校针对“PPT依赖症”作出了规定。《延安大学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中提到,对新开课教师,学校提倡并鼓励采用传统方式教学,从事教学工作不满两年的教师原则上不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此外还明确了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工作中教学效果或课件质量差的教师,经认定后,取消其一年内采用多媒体授课的资格。

某农业大学则规定不允许仅将标题或教材目录投影在屏幕上,无黑板板书补充,无其他课件内容辅助;列示文字超过200字的页面占课件总页面比例达到10%以上即视为不合格课件,每一讲(2学时)课件中无一图、一表或无任何动画的课件,为不合格课件等等。

孟勇作为学校教务方面的主管领导,这几年主持教师培训工作,针对这些做法,孟勇认为一封了之不甚合理。“PPT作为教参材料的意义是肯定的,重点不是封禁,重点是如何通过考核机制促使教师良性地使用它。”

“而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必须有量规和评价体系作支撑。”孟勇说,“学生展示的目的是倒推着促进学习,如果评分不明确,就有可能出现这种主次颠倒的现象。我们希望授课老师能够根据内容实质去予以评价,从而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

最近,董婧离开了“乙方”公司,来到一家外资企业,负责战略企划相关的工作,PPT在她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现在经常作为甲方听调研公司或金融机构的PPT报告。”但与先前不同的是,“目前所在的公司对展现的内容更看重,PPT回归了作为辅助工具的本职角色,只要能清晰、准确就行,不拘泥于美观程度。”

张成和朱栎发现,身边很多同学渐渐开始选择套模板制作PPT,因为大家发现,若只考虑评分,在大多数课程的考核标准里,课堂展示往往是区分度较低的一部分。“所以PPT做得再好收益也不高。不如套一个范式,照葫芦画瓢,留下更多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张成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张成、董婧、朱栎、何璐、孟勇为化名。题图使用经过技术处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3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进英语课堂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推动着师生地位、角色的变化,在高中英语课堂构建了新型的交互式英语教学模式,既有效地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也加快了英语教学改革进程。因此,无论是
2024-03-14 07:43:00
...差,这是教师头顶“光环效应”消失的结果。教师与学生角色不同,教育原则和教育规律对二者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对学生亲密无间,无话不谈,那么时间一久便会出现不受约
2023-10-13 00:16:00
...观向上、精益求精的态度。”天水一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张成彦说。在教学中,张成彦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即起
2024-05-06 00:15:00
...。3.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通过基于希沃白板5制作的交互式课堂活动。如:情景抢答、会动的拖拉机等。通过这些互动活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速率比较的时候需要转化为统一参照物,以及
2023-09-25 09:11:00
郑州市管城区外国语小学梦想路校区开展青年教师成长课
...了活动,在课后研讨时她说:对于新教师首要先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变化。过去是“学习者”;现在是“教育者”。“学习者”,只需要对自己负责;“教育者”,除了对自己负责外,还要对学生负
2023-09-27 21:44:00
...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主导的角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和个体差异,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例
2023-09-16 22:29:00
临沂市兰山区特殊教育学校举行第一届“启航杯”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
...赛共设置通用技能(硬笔字、教学活动设计、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测试两大环节。横竖写春秋,撇捺展素养。粉笔字书写历来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老师们凝神聚气、一丝不苟,运
2023-12-30 14:26:00
...性的教学活动,如拖拽、连线、填空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自主学习,通过希沃白板的自主学习功能,可以设计一些自主学习的任务和习题,让学生在课后或自习时
2023-10-09 11:12:00
...也遇到了专业发展的难得机遇。首先,微课无疑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用创造了便利条件。其次,微课更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不同教师设计制作的微课,必然包含着设计者的教学思想、教学经
2024-04-17 02:36: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