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戴永夏
几场春风,几番春雨,唤醒了满园的姹紫嫣红,也催绽了房前的几朵椿芽。轻抚着这宝石般的紫红芽苞,我怜之爱之,浮想联翩,不禁又想起家乡的香椿……
在老家的房前屋后、园边井旁,那些常被闲置的地方,多半栽种着香椿。香椿是很亲和的植物,它与人为邻,温温馨馨,不讲条件,不嫌贫瘠,也不需精心管理,却能生长得茁茁壮壮、蓬蓬勃勃。每到清明前后,和暖的春风刚把田野的芳草染绿,香椿便舒展开坚挺的枝条,抽出肥嫩的椿芽。初生的椿芽叶梗粗短,绿如碧玉;叶片厚实,紫里透红,闪闪地泛着油光。轻轻地将其采下,便是上好的美蔬。
椿芽采回家,乡民的餐桌也变得丰富起来。那些用椿芽烹制的菜肴,如椿芽炒鸡蛋、香椿炒肉丝、炸香椿鱼等,此时便“闪亮登场”,以其特有的香、鲜美的味、亮丽的颜色和丰富的营养,刺激着每个人的食欲,使人在视觉和味觉上都留下椿芽绽放的香艳印象。不过一般农家日子清苦,这些菜只有在过节和待客时才能吃到。平时常吃的是椿芽拌豆腐、椿芽蘸面酱、凉粉拌椿芽等。这些菜制作简单、价廉物美,吃起来同样香溢肺腑、有滋有味。即使那些老一点的椿叶,也是佐饭的佳品。记得每年椿芽采过后,母亲便把那些长大的椿叶连梗采下,洗净晾干,撒上细盐,再将它揉软。然后放入坛子中腌几天,便可拿出来食用。这样的腌香椿能长期保存,既可自食,也可分赠亲友。母亲在世时,每年都托人捎一些腌香椿给我。吃着这些饱含母爱和乡愁的美味,我仿佛又回到春意融融的故乡,又投入母亲温暖的怀抱,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香椿是美味,还是良药。过去在农村,如果谁生了疮疖,或有了伤口,常将鲜香椿芽和少量大蒜、食盐一起捣烂,敷于患处,很快就能止血、消肿、止痛。如果患了伤风感冒,就将香椿芽浸泡在食醋中,然后用沸水将其冲泡成香椿汤,服之即可痊愈。对这位“乡间神医”,我开始颇感神奇。以后从书中获知,香椿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涩肠止血、杀虫固精和美容驻颜等功效,尤其对肠炎、痢疾、痔疮等病有辅助治疗作用。现代医学也认为,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润泽肌肤的作用,香椿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另外还发现,香椿含有辅助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和多酚类抗氧化成分,能预防多种慢性疾病。香椿如此“医术高超”“救死扶伤”,这对当年缺医少药的乡民来说,真如华佗再世、功德无量啊!
不过孩子们喜欢香椿,还另有“秘密”,那就是俗信香椿能让人“长高”。大概因香椿生长快、生命力旺盛的缘故吧,乡间一向有向椿树“祈高”的习俗。每到农历六月六这天,我们这些顽童天不亮就起床,三三两两地跑到香椿树下,一人先手扶树干,绕树三圈,边转圈边唱道:“椿咕咕,椿咕咕,我长你(指另一个孩子)固束(方言,收缩的意思)。”另一个孩子也不示弱,紧跟着也绕树三圈,边绕边唱:“椿咕咕,椿咕咕,我长高,他长粗!”就这样你来我往,相互说笑着、嬉闹着,逗得椿树也迎风起舞,笑溢满枝,我们更是玩得忘乎所以。至于长高长矮,谁也不再去计较。嬉闹完了,每人都不忘撸一把新鲜椿叶,塞进嘴中。
后来离开老家,到城市求学,我对香椿有了更多的了解。从阅读中得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人们就懂得食用香椿,并把它当作贡品向朝廷进贡,深受皇帝及贵族的喜爱。汉代以后,香椿继续受到人们的追捧,并出现了不少赞美它的诗文。如金代诗人元好问,喜食香椿,也关心香椿。他在《溪童》诗中写道:“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想是近山营马少,青林深处有人家。”生动地写出了春暖花开时节儿童在山中溪水边采摘椿芽的欢快情景。明代学者屠本畯在《野菜笺》诗中也写道:“香椿香椿生无花,叶娇枝嫩成杈枒。不必海上大椿八千岁,岁岁人可采其芽。香椿香椿慎勿哗,儿童扳摘来点茶,嚼之竟日香齿牙。”诗人满怀深情,赞美香椿朴实无华,叶娇枝嫩,岁岁年年为人提供香喷喷的椿芽。还有清末大政治家康有为,曾经周游世界,吃尽山珍海味,但对香椿仍情有独钟。有一次,他应邀到徐州的黄藏峪跟辫帅张勋会晤,峪寺僧人以一道“腌椿芽”款待他。食罢,他赞不绝口,欣然赋《咏香椿》诗赞美:“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诗虽写得一般,但对香椿的喜爱之情却溢于笔端,还让黄藏峪的椿芽因此而身价倍增、远近闻名。至于当代著名作家张晓风,对香椿更是推崇备至。在她的名篇《香椿》中,椿芽炒鸡蛋的味道是那样美好:“太完美了,让时间在这一瞬间停止吧!”由此她深有感触地说:“万物于人原来可以如此亲和的。吃,原来也可以像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古今名人的诸多赞誉,进一步提升了香椿的美好形象,也提高了我的审美情趣,使我对家乡的香椿,更加热爱和怀念。
当然,阅读使人明智,也教人反思。我从人们对香椿的喜爱中,曾忽生奇想:面对香椿的慷慨赐予,人们是不是过于残酷了一些?你看,只因香椿味美好吃,对它的索取便无休无止;又因椿芽越嫩越香,越靠近中心越嫩,于是人们采摘时,总是得寸进尺,甚至片甲不留。这样每采一次,椿树都伤筋动骨,体无完肤。年复一年,不但生长受阻,许多还“英年早逝”,难以长成大树。反观香椿的同族兄弟臭椿,只因生来味臭,叶不能食,人们便避之远远,使它得以舒舒服服地生长,无忧无虑地生活,终日逍遥自在,很少受到伤害,因而得享高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庄子》)还被汉帝刘秀错封为“树王”,这不太不公平了吗?难怪古人写诗,嘲讽这种错位和不公:“嫩芽味美郁椿香,不比桑椹逊几芳。可笑当年刘秀帝,却将臭树赐为王。”
转而再一想,我又释然了,笑自己多虑。香椿是树中君子,其美德岂是凡俗之辈能比?正如一首小诗所言:“有人说你像‘蜡烛’,有人说你像‘春蚕’。你将自己带血的心芽,化作了赤诚的奉献。慷慨地任人采撷,从无凋残的怨叹。你不求蜂蝶的青睐,也不羡松柏的伟岸。细品着你的芳馥,如嚼着一条格言——无私名自香,千万口碑传。”这是多么公允而又崇高的评价啊!反观“树王”臭椿,于人无功,养生有术,整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就算“万寿无疆”,又有何意义?它们一香一臭,各自坚守;世世代代,为人镜鉴。
一定要在人生的答卷上作出选择吗?那我甘愿做一棵香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1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