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春天植物手记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30 08:4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汉中日报

春天植物手记

楚文涛

灰灰菜灰灰菜,茎直立,粗壮,有棱,布绿色或紫色条纹,叶片菱状卵形,嫩叶覆粉质,粉质如尘,色呈胭脂状。这味野蔬,洗过仍旧是灰扑扑的,不水灵、不干净。因此在北方,人们叫它灰灰菜。

三月的北方,仍然春寒料峭。灰灰菜,顶着一抹胭脂粉,拱出地面。

把灰灰菜采摘回家,用水汆一下,加入调料,拌做凉菜,爽脆可口。还可当主食,和面蒸成菜团子。倘若吃过之后,还有剩余,就把它放到阳光下晾晒,晒成菜干。冬天缺菜时,将蜷曲的灰灰菜干用烫水发泡,煮食下饭做羹汤,一直吃到春暖花开。或淘洗干净后,加上薄溜溜的几片腊肉,蒸着吃。用其作馅蒸包子,则更加地清香劲道。最绝配的吃法,还属灰灰菜干蘸豆豉酱,有一种阳光的味道。

太史公司马迁,曾在《史记》自序中,提到“藜藿之羹”。相传自唐尧开始,直到虞舜、夏禹三帝,为了体现与民同食,把野菜和大豆的叶子,煮作羹汤。“藜藿之羹”,曾是古代帝王常食之菜。所谓“藜”,是“灰之红心者,茎叶稍大,嫩时亦可食。又名灰灰菜。”

明代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灰灰菜归为菜部——“灰藿,灰涤菜,金锁天。此菜茎叶上,有细灰如沙,而枝叶翘,故名。”“灰条复灰条,采采何辞劳。野人当年饱藜藿,凶岁得此为佳肴。”如同明人滑浩,在《野菜谱》中描述一般,灾年的灰灰菜,可以与肉相媲美。处于“荒春”的人们,对灰灰菜的渴望,也现实得多。尽管碗里的汤,依然能照得见人影,但灰灰菜,至少可让筷子有了羁绊。捞起一筷子柔嫩的灰灰菜,舌尖上便有了新的希望。那和煦的阳光,也像驻进了心里一样,熨帖温暖,春风荡漾。

地衣地衣,因其常与草屑、细土为伍,贴地而生,人们才形象地称之为“地衣”。

春雨初霁,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挎着竹篾筐子,去山上捡地衣。地衣沐雨而发,褐中带绿,像一只只肥硕的耳朵,紧贴地面张开。小心翼翼地捡起,抖去草屑,一朵朵捡拾在手。湿漉漉,水灵灵,莹莹如墨玉。

地衣烹制前,需反复淘洗。食用方法很多,既可凉拌、炒食,又可炖汤、作羹。地衣包包子、地衣炒瘦肉、地衣水蒸蛋、地衣炖豆腐、地衣炒春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讲述了烹饪地衣的诀窍:“炒荤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荤油是也。地衣虽肉质肥厚,但亦属素菜类,宜用荤油。”明代养生学家高濂,喜欢把地衣凉拌,他在《遵生八笺》里介绍:“地踏叶,一名地耳,春夏生雨中,雨后采,用姜醋熟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绿菜赞》,将地衣和紫菜并列。明代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称其为“地踏菜”。明代王磐编撰的《救荒野谱》说:“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庄前阿婆呼阿翁,相携儿女去匆匆。须臾采得青满笼。”生动描绘出一幅雨后捡拾地衣的画面。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则写道:“忆庚子岁,曾于刘明府席间食之。时以为羹,俨如青螺状,翠碧可爱,味极甘鲜,滑脆适口,入蔬为宜。”其中也不乏对这种天然野蔬的倾情赞美。

梁代陶弘景,把地衣录入了《名医别录》。据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地衣的记载。《本草纲目拾遗》里也记载——地衣“性寒,味甘爽”,“解热,清膈,利肠胃”。现代中医研究也确认,地衣是一种低脂肪营养保健菜,能降脂减肥,具有补虚益气、滋养肝肾之作用。

一次和友人相约,去城里一家巴蜀菜馆就餐。翻开菜单,赫然映入眼帘的有一道菜,叫“地衣炒鸡蛋”。金黄的鸡蛋,衬着墨绿的地衣,还有碧绿的葱花点缀其间,记忆之门也倏然打开,仿佛又回到捡拾地衣的那段岁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30 12: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发掘地方本草的当代价值
...描述,补充了岭南草药研究的诸多空白,该书新增一批《本草纲目》未载药物,丰富了本草学研究,不仅益于当时,于今亦具参考价值。相较于官修本草等主流本草,地方本草虽然记载药品偏少,搜
2024-01-04 10:25:00
“赤豆”品种多,药用须细辨
...载之名容易使人混淆,如《日华子本草》称之为赤豆,《本草纲目》称作红豆,《本草原始》又称其为红小豆。《中国药典》2020版明确中药赤小豆的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
2023-12-06 09:59:00
入药“大戟”多有毒
...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大戟之名,《本草纲目》言“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京大戟另有异名红芽大戟(《小儿药证直诀》)、下马仙(《本草纲目》)等。现单言大戟,
2024-03-20 10:25:00
蒲类之昌盛者曰“菖蒲”
...草药研究所菖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言“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历代本草记载的菖蒲品种均不止一种。《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有“菖蒲”
2024-04-15 09:56:00
石斛:茎为佳药花为兰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赵中振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草纲目》研究所关于石斛的栽培,《本草纲目》里有这样的记载:“节上自生须根,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或以物盛挂屋下,频浇以水,经年
2024-01-03 10:40:00
中科御方|李时珍:踏遍青山,铸就本草传奇
...雷贯耳的名字。他的一生与采药紧密相连,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更是成为中医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李时珍那些精彩的采药经历和《本草纲目》背后的编写故事。李时珍
2024-11-18 11:06:00
竹叶与淡竹叶:种属不同 功效有别
...药食两用,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的功效。《本草纲目》载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淡竹叶常用做凉茶、清凉饮等,老百姓们购买时却发现淡竹叶的包装不尽相同,有“高高竹子的
2023-09-25 09:55:00
分清治疔诸“地丁”
...紫花地丁”的品种复杂混乱,尚待进一步研究考证。如《本草纲目》引《普济方》云:“乡村篱落生者,夏秋开小白花,如铃儿倒垂,叶微似木香花之叶。此与紫花者相戾,恐别一种也。”又有《植
2024-03-15 22:06:00
...有数十粒种子。肉豆蔻因花实皆似豆蔻而无核,故名(《本草纲目》)。“草豆蔻”对应“肉豆蔻”,《本草衍义》也说“豆蔻,草豆蔻也,此是对肉豆蔻而名”。而白豆蔻因花果色白,形似草豆蔻
2023-12-21 10:0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