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美育+德育”交叉融合 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11-10 06:2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李江峰

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文化等形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进而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力与创造力。德育是指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道德品质、道德观念、道德意识,规范学生具体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美育和德育皆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将二者相融合,旨在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道德品质,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与社会良性发展,且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育与德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对道德的感知和追求,进而促进德育的实施;加强德育则能够为美育的顺利开展提供详细的行为准则和指导,使美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上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一方面,道德情感源自审美。德育开展的目标除了引导学生记忆相关概念、遵守行为准则等,还包括将概念与准则渗透于学生伦理精神生活中,实现人类精神世界的超脱与和谐。究其根本,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欣赏能力,而美育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美的存在更加敏感,从而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溯其起源可知,在人类社会尚未形成完善社会道德体系的阶段,审美为人们开展日常工作、参与集体活动提供了重要引导,而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为人类社会道德观念的形成与道德体系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珍惜美好事物,也更容易发现和体验道德行为中的美。例如,在欣赏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时,人们除了会被作品的形式美所吸引外,还会感受到作品传递出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这样的审美体验有助于激发人们对道德美的感悟和追求,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道德行为。

另一方面,美育不单纯是提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力,更是提升人类社会对道德的思考和追求水平。智育、美育、体育皆是德育的重要实施形式,人们的道德境界借此将得以提升,进而深刻了解道德体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美育课程中对艺术作品与人文历史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认识道德规范,逐步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例如,通过学习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创作者赋予作品的道德情感和真实情绪,深刻理解美与道德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实际生活中以创作者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追求道德之美。

由此可见,基于美育实现德育的目的是非常有效的,虽然从理论层面上看,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具体的“美”的事物或形象来传达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比抽象的理论说教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将美育和德育相融合,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和自觉性。通过美育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价值,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道德规范。

学科交叉融合,

在美育中渗透德育内容

跨学科合作,是促进高校美育德育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在文学艺术鉴赏类课程中引入关于道德伦理的讨论,能够通过鉴赏优秀文学作品启发学生思考,以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增强学生道德素养,实现美育德育深度融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以经典小说《羊脂球》为例,其作为文学作品代表之一,蕴藏深刻的道德伦理主题。教师可依托文学艺术鉴赏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与鉴赏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思考关于人性、社会关系、正义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小说中描写的场景和人物对话,学生可以感受到小说中人物在财富与道德之间的纠结和挣扎,从而引发他们对道德与权力、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进行深度探讨;另一方面,小说中的各个角色都代表着不同的道德立场和价值观,在鉴赏文学作品语言表达艺术、背景描述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与不同人物形象发生情感共鸣,分析其中隐含的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思考和辨析不同道德选择的合理性和后果。由此可见,在文学艺术鉴赏类课程中引申道德伦理相关内容,能够以学生感兴趣的美学形式,将道德知识渗透于教学体系中,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认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与道德认知,促进高校美育德育的深度融合。

丰富教育载体,

开设多元美育德育课程

想要促进高校美育与德育深度融合,必须丰富高校美育德育载体,根据高校学生思想特征,选择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载体,搭建兼具创新性、便捷性与协同性的教学平台,为美育德育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渠道,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开设兼具吸引力与实用性的课程,在传授美学知识、道德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美育德育的深度融合,将枯燥的语言表述转化为图文并茂的授课形式,以培养学生审美水平、艺术鉴赏能力和道德素养。

高校美育与德育工作的开展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强化学生课外活动体验,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阔学生视野,促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领悟精神内涵,实现审美水平的显著提升。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借助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在以美学形式创作艺术作品的同时,感悟历史文化背后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热情,以实践形式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例如,美术教师可以将郑州二七纪念塔建筑作为课外研究课题,要求学生结合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积淀,引导学生根据创作主题与建筑展开“无声的交流”,使学生在参观和绘画过程中接受红色教育,在作品中融入对国家的热爱,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使学生美术作品更加自然、灵动、富有感情。

加强师资培训,

提升美育德育软实力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美育德育深度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应构建科学合理的招聘机制,以高标准招聘高素质且专业实力过硬的师资团队,注重考察教师审美水平和德育素养,选拔合适的人才。应优化招聘流程、加大宣传力度,吸纳优秀教师加入,组织教师招聘会,以媒体广告、校园宣传等方式,吸引有潜力、有实力的优秀教师前来应聘,而后通过筛选和面试,选拔出一批素质过硬、热爱教育、专业知识储备丰富、实践教育技能强的优秀教师加入师资队伍中,从而为高校美育德育工作注入全新活力。第二,应为所有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美育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增强教师审美水平和德育能力,提升美育德育“软实力”。例如,高校可成立专门的美育德育教学研究团队,定期组织校内校外美育德育专家与教师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共同探讨美育德育融合渗透的方法,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水平。此外,高校应深入推进“教学名师”工程建设,鼓励艺术类教师展开跨学科学习,邀请书画装裱、雕刻等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与艺术类教师联合设计非遗文化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非遗技艺的机会,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华美学思想,进而主动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队伍中。

美育德育融合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美育强调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审美品位、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德育注重培养学生道德素养。高校采取学科交叉融合,在美育中渗透德育内容、丰富教育载体,开设多元美育德育课程、加强师资培训,提升美育德育软实力等措施,能够推动美育与德育的相互融合,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作者为郑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0 08: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手段,实现德育与美育的有效融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数智创新融汇,引领美育德育新局面数智融美:数智化助力美育教育新篇章。数智化的引
2024-03-01 06:22:00
...育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策略,探索构建更具实效性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关键词:美育赋能;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在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共生、文化互鉴共融的背景
2025-08-25 17:40:00
...念创新、方式创新,铸牢德育品牌,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其中,“和美教育”“黉学育人”德育品牌入选国家、省“一校一案”典型案例。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是否富有成效
2023-09-15 14:59:00
深耕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 培养全面发展接班人
...新活力红色故事进校园 革命精神永相传我市成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联盟 “枞阳大鼓书”进校园“‘铜’心同德 共育未来”主题德育展演活动启动仪式7月28日上午,2023
2023-08-09 10:40:00
...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我市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轨并行的育人模式,探索实施“德润首课·优教金川”首课负责制。任课教师利用每天第一
2024-03-28 08:30:00
...机制,创新方法途径,切实增强思政课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大力促进思政课改革发展。深入推进思政课内涵发展,持续提升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实现辖区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地位进一步得到强
2024-03-24 01:22:00
...文转自:中国教育报湖北美术学院发挥特色优势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政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针
2023-04-21 09:07:00
...三全育人”的思想基础,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课程思政,实现课程育人。学院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
2023-01-31 10:03:00
...期覆盖人数却是标准学时课程的两倍。充分考虑实用性和实效性,重点推出一批培养可迁移能力的课程。如“人文之美”系列中的“中华传统礼仪”课程,让学生通过对传统礼仪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演
2023-11-30 09:06: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光荣受阅!郑州航院四名学子参加九三阅兵
大河网讯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本科生李孜茹
2025-09-05 13:38:00
“烽火铸脊梁•弦歌续华章——抗战中的山东大学”文献展开幕
9月3日,正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烽火铸脊梁•弦歌续华章——抗战中的山东大学”文献展在山东大学图书馆启幕
2025-09-05 13:50:00
“学校食堂终于建好了,今天开伙了,量大,味道好,很满意!”2025年9月4日中午12时许,西安市曲江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二班的付陈佳翼同学吃完午饭后激动地说道
2025-09-05 10:00:00
北京市240多个智慧食堂学期初投入使用;千余所学校食堂硬件提升;中小学生全部实现免自带餐具……记者昨天(4日)从市教委获悉
2025-09-05 10:37:00
聚力突破、捷报频传!齐鲁医药学院一次性获批4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
鲁网9月4日讯近日,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2025年淄博市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名单”,齐鲁医药学院牵头建设的“淄博市智能影像诊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
2025-09-04 11:36:00
多知9月4日消息,51Talk在线教育集团公布了其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其中:净收入和毛利率二季度净收入为2040万美元
2025-09-04 14:27:00
河南大学学子开展2025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6月23日至7月8日,河南大学“筑梦乡土,青春同行”实践团队(简称团队)一行七人,赴许昌市鄢陵县大马镇瞿湾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2025-09-04 16:13:00
青春活力赋能乡村发展——河南大学学子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团队与村民代表座谈2025年6月23日,河南大学“筑梦乡土,青春同行”实践团队(简称团队)走进许昌市鄢陵县大马镇瞿湾村
2025-09-04 16:13:00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在河南省第二届“注册会计师杯”财会知识大赛中获佳绩
大河网讯 8月28日至29日,河南省第二届“注册会计师杯”财会知识大赛决赛在郑州举办。该校2023级税收2班学生孙整洁和2022级审计1班学生朱灿灿与河南四方会计师事务所组成的联队进决赛
2025-09-04 16:43:00
双措并举赋能AI教育:打造“AIGC+商业传播”传媒人才培养新范式
2025年9月2日,华商传媒集团联动西安欧亚学院,围绕“AI+教育”战略布局,针对不同专业新生量身打造两场高质量实践活动——CAAC无人机操作培训与“AIGC商业传播”工作坊
2025-09-04 17:25:00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心”聚力迎新生,多维助力学子扬帆起航
大众网记者 曲顺 通讯员 王文卿 王中帅 青岛报道秋意渐浓,青春启航。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5-09-04 20:22:00
淬炼青春铸军魂 扬帆逐梦启新程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军训动员大会
大众网记者 李霞 通讯员 薛祖峰 青岛报道金秋九月,骄阳正好;青春集结,号角吹响。9月1日,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2025级新生军训动员大会在学院体育场举行
2025-09-04 20:23:00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物业中心高效完成2025级新生卧具发放工作
大众网记者 李霞 通讯员 韩龙秀 青岛报道为保障2025级新生顺利入住、快速适应校园生活,近日,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物业中心在新生报到期间
2025-09-04 20:28:00
大众网记者 曲顺 通讯员 杨伦 青岛报道为了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养卓越工程师。近年来,青岛大学立足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需求
2025-09-04 20:28:00
你好,新同学!青岛工程职业学院2025级萌新报到
大众网记者 张玉 曲顺 青岛报道风裹秋信,共赴山海。梦想启航,青春扬帆。9月1日,4592名新生来到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属于2025级新生的崭新人生诗篇
2025-09-04 20: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