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
快速康复靠 “技” 更靠 “智”
本报记者 王菁菁 实习记者 武彦汝
康复,是每个患者预后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专业化、个性化、精准化康复流程,同时融合智能化康复手段来实现快速康复,以便尽早回归家庭和提升生活质量,是每个患者在大病初愈后最急迫的期待。如果把康复比作一艘大海中航行的巨轮,那么,抢抓康复“关键期”,打出康复“组合拳”就是巨轮加速前进的更强动力引擎。当前,传统康复流程与现代化康复手段已相互融合,实现快速康复,不仅要靠“技”,更要靠“智”。日前,记者走进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湖康复院区),进一步探秘快速康复的“技”与“智”。
A 游戏冲关 巧练运动康复技能
“加油张叔!很好”“坚持!后背挺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湖康复院区)智能康复大厅内,72岁的脑血栓术后患者张大爷在康复师的辅助和鼓励下,成功迈出了康复以来地面行走的第一步。
怀揣回归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张大爷坚定了康复的信心,开始了新一轮紧张有序的康复训练。
第一组康复项目,是与机器人的“力量对抗”。只见张大爷上肢被固定住,下肢的髋、膝、踝三个关节在被固定的同时,通过机器系统内的智能数据匹配助力,辅助完成犹如“太空漫步”般的步态训练。
“这是外骨骼下肢康复机器人,主要功能是辅助患者站立,帮助患者行走。”一旁的康复师王研告诉记者,借助机器人的“外力”,即使患者下肢肌力全无,也能完全带动其进行步态训练。对于下肢有一定肌力的患者,结合患者自身肌力也能实现个性化助力。10分钟的康复训练结束后,王研来到机器人背面的操作面屏前,快速比对患者康复训练数据。曲线量化表清晰展现患者训练状态、实时保存的训练资料、自动生成的康复训练报告……智能化康复仪器的应用,反馈出患者康复训练的实际效果,更为康复师随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去年5月,张大爷突然出现右侧肢体瘫软无力,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突发脑血栓。”患者家属说,张大爷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总院区进行治疗后,进入南湖康复院区进行系统康复。得益于精准评估、个性化康复方案和多元化康复手段,如今,张大爷康复效果明显。
保持身体平衡,对于健康人而言,并不是难事。但对于脑血栓术后患者来说,保持平衡却有一定难度。为了达到康复强度和持久度的“双赢”,康复师利用平衡功能训练仪,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平衡。当天,张大爷站在平衡功能训练仪前,双手扶着两侧栏杆,根据仪器屏幕上不断闪现的目标,左右摆动身体,躲避目标物,最终张大爷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这场人机对抗的“星空大战”。“张叔,休息休息,再来一局?”“再来一局!”听着康复师转述训练曲线的变化,张大爷和老伴儿嘴角都露出了笑意。看着不断刷新的好“成绩”,张大爷对自己康复训练更有信心。
B 组合训练 康复效果事半功倍
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湖康复院区)的康复中心,包括脑、脊髓等神经损伤康复,骨伤、脊柱相关问题、创伤性骨折术后、关节外科术后等康复患者屡见不鲜,更有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疾病且亟须康复的患者。
76岁的患者刘阿姨就是其中之一。去年9月,刘阿姨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又突发脑梗,此后就无法独自站立行走。两种疾病叠加,老人日常起居无法自理,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在进行相关手术和急性期治疗后,后续康复迫在眉睫。进入南湖康复院区后,医生对老人的身体进行了全面评估,并结合评估量表为患者制订了详尽的康复计划。
“我刚来医院的时候,胳膊就跟面条儿似的。现在,我都能伸手拿东西了……”刘阿姨对记者讲述了自己康复的过程和心得体会。针灸+推拿+理疗仪器+外骨骼下肢康复机器人,这套康复“组合拳”,成为老人康复的“加速器”。治疗2个月,康复效果良好。近期,通过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老人不仅逐步实现了辅助行走,而且基础生活实现了自理。下一阶段,老人的康复重点将转向运动康复,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下一阶段,我们主要训练辅助步行或独立步行。”听着康复师为老人设定的新目标,老人表示,一定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争取早日实现阶段性目标。
C 全新理念 助力临床康复一体化
“好,接得好!”在康复大厅内,跟随着三维康复评定和训练设备进行训练的,也是一名脑血栓术后患者。该患者是一名38岁男性,突发的脑血栓让其运动功能受损,患者本人康复意愿强烈。
在模拟“接水果”的康复训练时,只见患者双眼紧盯屏幕,通过设置不同移动场景,其思想和身体均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一次次快速反应和速度比拼中,潜移默化地锻炼患者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由于地域因素和饮食习惯,东北地区的脑血管发病率较高,临床上约有60%的康复患者是脑血管病患者。”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湖康复院区)康复科副主任尹立全表示,目前,康复和临床紧密融合,越早实现康复和临床共同干预和治疗,对患者后期康复越有利。
实现快速康复不可或缺的前提是什么?是评估。
“‘无评估 不康复’,这在康复科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尹立全表示,每一位即将进行康复的患者,都需要进行专业评估。通过康复量表、康复评定设备等评估手段,依据患者功能状态制订康复计划,利用现代化康复方式,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各项功能。
在患者康复中,还提倡“医康融合”,即为临床康复一体化的理念。要求康复科医生具备临床专业知识,根据临床患者疾病特点,继续分化临床疾病,以及临床疾病带来的功能障碍问题,抢抓每一个疾病的康复关键期,通过专业功能评估、制订个性化方案、实现快速精准康复。目前,该院康复专科分化较快,吞咽治疗、言语治疗、盆底治疗等康复专科发展迅猛,多个专科成为国家级康复培训基地。过去,住院患者需用1个月至2个月才能达到的康复效果,现在可以缩短至20天,甚至半个月左右,就达到以前的康复效果。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湖康复院区)的康复师正在利用智能化康复仪器帮助脑血栓术后患者完成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王菁菁 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0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