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挖掘自然材料持久价值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5-26 09: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在开展自然教育课程过程中,自然材料因数量多、种类全、低成本、开放性等特点,受到了教师的青睐。但我们发现,虽然幼儿喜欢玩树叶、树枝、石头等自然材料,却往往只玩一段时间就放置一边不理睬了。如何持续发挥自然材料的价值,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呢?我们通过持续的教研,探寻幼儿玩转自然材料的支持策略,让幼儿在自然材料“一物多玩”的过程中充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深度学习能力。

创建自然教室,满足幼儿好奇心

针对幼儿玩自然材料持续性不强的问题,教师进行了集体教研,发现幼儿对自然材料遵循从认识到认同再到喜欢的过程。于是,教师决定先从丰富环境材料开始,充分发挥环境“第三任教师”的作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教师先带幼儿到户外,看一看幼儿园有哪些花花草草。幼儿发现,幼儿园的海棠树能开不同的花,且有不同的名字,如垂丝海棠、四季海棠、西府海棠,而且,每种海棠果也不一样,有大的小的、红有黄的。幼儿还发现,院子里的树叶有不同的形状,他们对银杏、五角枫、冬青等树的叶子充满了好奇。随后,教师陪幼儿寻找自然材料,每次户外游戏,幼儿总能找到很多的小石头、小树枝、树叶、小果子等,他们用小石头玩排排队,在泥巴池玩泥巴,用树叶给小蚂蚁做小房子,用小树枝排序等,玩得不亦乐乎。

但是,这些自然材料怎么才能持续发挥教育价值呢?在一次教研中,有教师提出了创建自然教室的想法。她认为,教师不仅要带幼儿走进大自然,还要将大自然搬进教室。这次研讨的结论得到大家的认同,教师纷纷和幼儿一起寻找适合创建自然教室的材料。当教师和幼儿、家长一起将农作物等材料堆放到教室时,新的问题又来了:这么多自然材料,哪些是有用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教师的研讨再次聚焦在“自然材料的价值”上。于是,在研讨时,教师根据对幼儿的观察,将自然材料的应用途径分为班级环境创设、区角材料操作、集体活动运用和植物角互动等方面,先在班级整合,再在教研中分享交流,相互学习,反思改进,自然材料的价值也逐步明朗起来。

有目的地投放材料,科学引导幼儿游戏

有了材料,怎么玩又成了教师和幼儿一起探究的问题。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墙面环境,将采摘和收集来的花朵,用粘贴的方式,做成了一幅幅自然画,用保鲜膜封起来。每个班级的墙面环境不同,有的用花朵创意进行布置,有的用树枝创意进行美化,也有的在石头上进行艺术创意后,放在班级各个地方。

聚焦区角中自然材料的投放问题,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自己试玩、放手让幼儿玩等方式,总结经验,大胆操作。教师围绕班级内都有哪些区域、自然材料和哪些区域活动能有机融合等问题开展教研,最终得出结论:自然材料可以投放在美工区、益智区、娃娃家、建构区,这些区域需要开放性较强的材料。教师将自然材料投放到区域后,鼓励幼儿大胆操作。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美工区用树叶画画、做衣服等。在益智区,幼儿用小石头玩数数游戏,进行分类和整合游戏,用小树枝区分大小、粗细……每个区角都能实现幼儿对自然材料的多种操作,多样呈现。

在一次活动中,教师发现,大班的益智区投放了数量众多的小树枝,有幼儿在摆弄这些材料,嘴里数着1、2、3……可是数来数去,树枝用了很多,但是嘴里说出的数字仅是从1到5,不断重复。这样的游戏对幼儿来说有价值吗?自然材料投放如何与幼儿的年龄段相适应,成了教师再次研讨的话题。大家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结合,认真学习各年龄段目标。根据目标和教育建议,教师精心研讨自然材料投放与幼儿年龄段的适宜性,最终得出结论:益智区材料,要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投放。为此,教师学习幼儿数学核心经验,根据数、量及数量关系,按照小中大年龄段的不同进行投放,将大班益智区小树枝的投放数量设定为10根一组,方便幼儿操作,并进行10以内的加减操作游戏。

巧用评价支持,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幼儿在和自然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发现自然材料的多种玩法。但我们也发现,如果没有教师的介入,幼儿对自然材料的玩法不够多,也不够深入。如何在自然材料“一物多玩”的探究中促进幼儿发展,成了教师教研的内容。为此,我们尝试用记录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刚开始,由教师记录,发现幼儿对小树枝的一种新玩法,教师就记下来。结果发现,教师非常兴奋地记录,幼儿却慢慢失去了兴趣。分析原因发现,幼儿处于被动地位,玩法的多少和他们似乎没有关系。于是,我们改变策略,让幼儿自己记录。这一举措让幼儿探究兴趣大增,他们将玩材料的过程和记录过程都变成了游戏,并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记录形式。一种是绘画,记录了小石头和小树枝的多种玩法,另一种是幼儿用数字或符号进行记录,幼儿每发现一种玩法,就在相应材料下面添一个数字或符号,以此累计,哪种材料的玩法有多少,一目了然。

有了这项评价措施,幼儿玩自然材料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在此基础上,和幼儿一起尝试制作自然材料小书,如小树枝的玩法,每种玩法画在一页纸上,十几种玩法就是十几页纸。最后,幼儿将这些表征整理成册,形成自己的自然材料小书,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同时,教师将幼儿玩自然材料的过程用视频和照片的方式进行记录,在一次次的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不断通过交流分享,开拓视野。

自然材料的持续探究,不仅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也让教师的教研更深入了,我们采用环境支持、操作支持和评价支持的策略,引领幼儿从认识自然材料到寻找自然材料再到喜欢自然材料,实现了自然材料的“一物多玩”,也促进了幼儿深度学习。

(作者系山东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傅山幼儿园园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通过游戏和各种活动来学习新知识、发展新技能。其中,自然材料的利用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自然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
2023-12-16 05:19:00
张竹君 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幼儿园自然材料是指生活中的原生态材料,包含大自然中的泥土砂石、花木草叶、雨雪冰霜等,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接触自然材料,能够使其通过自然材料认识大自然、融入大
2024-03-23 05:11:00
...性和想象力。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舒适的生活空间,提供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游戏材料,这些游戏材料来源生活、大自然,不仅物美价廉,还是幼儿接触生活、自然的最好媒介,在满足幼儿游戏玩乐的
2024-01-12 04:54:00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儿童天生亲近自然,他们喜欢户外的空间与环境,喜欢在自然的场所中进行自由的游戏。户外活动空间更像是一个户外活动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教师需要尊重幼儿天性,发展幼
2023-02-12 09:06:00
新春天·寻美之旅
...区浦月娟学前教育基地在爱里舍幼儿园开展《儿童视角下自然美育活动》主题研讨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人员有:嘉定区教育学院教研员浦月娟、原黄浦区教育学院教研员林建华、基地工作室全体成
2023-05-02 06:25:00
...研究与时代的发展,学者以及幼儿园越来越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维系,儿童的身心健康需要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联系起来。根据对知网的可视化分析来看,近五年对幼儿园自然资源的研究呈上升趋
2023-12-09 05:48:00
...家、儿童心理研究专家。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直接的书”,让幼儿学习内容贴近大自然、大社会,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获得直接的经验。陈鹤琴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和研
2024-03-25 10:17:00
...、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幼儿自主思考探究问题的习惯。自然材料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需要研究自然材料在区域游戏中如何进行有效利用的策略。本文将就其在区域游戏中的有效投放进
2023-12-09 05:48:00
...材料“会说话”废旧材料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使得孩子们自然地对其产生亲近感,这为废旧材料的探索和创造奠定了基础。教师作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在生活中处处影响着幼儿与环
2023-12-25 09:07: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