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龙年吃“龙食” 吃出好彩头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2-08 04: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龙年吃“龙食” 吃出好彩头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朱一艺、许咏怡)五爪龙、龙眼肉、龙骨……中医药中有不少“龙”字号药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郑艳华支招:龙年春节即将来临,大家可适当运用药食同源的“龙”字号食材烹制“龙食”,调理身体。

“五爪龙”食疗健脾补肺

“五爪龙”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称呼——五指毛桃。

郑艳华说,作为岭南道地药材,五指毛桃有助健脾补肺,行气利湿,尤其适合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群。五指毛桃带着淡淡的清香,如果加上有助化气祛滞的陈皮,可使汤味更香醇、清润。

【食疗法】五指毛桃龙骨汤

材料:五指毛桃100克,猪龙骨250克,陈皮10克,盐适量。

做法:猪龙骨(指新鲜脊骨,非中药材中的“龙骨”)焯水后捞出备用;将五指毛桃、陈皮、龙骨放入砂锅里,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1~2小时,适量盐调味即可。

特点:此汤滋阴补肾,祛湿健脾,老少咸宜。

龙眼肉补气又补血

药食同源的养生佳品中,龙眼肉是既有助补气又有助补血的“优等生”。

据郑艳华介绍,中医典籍《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称:龙眼肉味甘,气香,为心脾要药,能滋生心血,兼能保合心气、滋补脾血、强健脾胃,故能治思虑过度、心脾两伤,或心虚怔忡、寝不成寐,或脾虚泄泻。龙眼肉性温,蒸熟吃更平和,但容易上火的人不宜多吃。

【食疗法】 蒸龙眼肉

材料:取龙眼肉50~100克;

做法:放在碗内,隔水蒸熟。每日蒸1剂,分两次服用,连用数日;

特点:这样吃有助补心安神、养血益脾,适合易出现心悸失眠、多梦易惊等的人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8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杷叶的苦涩味道。此汤膳适合干咳的人群饮用。山药五指毛桃藕汤材料:鲜淮山200克,五指毛桃50克,莲藕500克,瘦肉200克(3-4人量)。方法:将鲜淮山去皮,冲洗后切段状,五
2023-01-24 07:05:00
初夏雨水多,要多喝八款祛湿汤,祛湿健脾抗疲劳,精力充沛不打盹
...汤的做法,喜欢的朋友,跟着我一起来学习吧。一、五指毛桃祛湿汤食材准备:五指毛桃、土茯苓、牛大力、白扁豆、赤小豆、排骨、胡萝卜、姜片。做法流程:1.排骨剁成小块清洗干净,然后冷
2024-06-15 12:19:00
怀山干,又称山药干,具有补脾养胃、益肺止咳的作用
...款非常好的食疗食材。二、桂圆的养生作用桂圆,又称为龙眼,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具有补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对于心悸、失眠、脾胃虚弱的人群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三、无花果
2023-11-03 08:41:00
科学养生,药膳美食如何吃?
...选结果。十全扶正鸽、藿香血鸭、紫苏陈皮瘦肉粥、五指毛桃炖鸡汤等药膳入选,助力中医药壮瑶医药高质量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桂药膳”走进寻常百姓家。在南宁白云路上,一家中医馆推出了
2024-04-13 13:42:00
五指毛桃健脾补肺 利湿舒筋
五指毛桃是岭南常用草药,中医认为,五指毛桃性平味甘辛,有健脾补肺、利湿舒筋之功,可用于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风湿痹痛、产后无乳等症。今天来讲一种有着较好药食同源疗效
2023-09-03 16:51:00
五指毛桃:益气健脾 祛痰利湿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陈燕霞 广东省中医院五指毛桃属桑科植物,以根部入药,又名五爪龙,叶子呈四深裂,像张开的五个手指,且果实成熟时像毛茸茸的桃子,故取名五指毛桃。其广泛分布于
2023-09-29 08:35:00
春季巧吃五指毛桃行气利湿
五指毛桃是什么?其实,五指毛桃并不是桃,它是一种桑科植物,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等功效,是岭南中医和少数民族医生最常使用的药材之一。春季湿润过度,体内湿气较重时,利用五
2023-09-01 23:31:00
林下种植五指毛桃  蹚出增收路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博白松旺镇:林下种植五指毛桃 蹚出增收路林中间种的五指毛桃生机勃勃。本报博白讯 近日,在博白县松旺镇射广村300亩沉香树林里,笔者看到一棵棵茁壮成长的五指毛桃树
2023-05-10 08:34:00
五指毛桃的根可以入药,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等功效
...它的叶子长得像五指,而且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一样。这种长得神似的山毛桃“果实”,是一种桑科藤木,不过直到至今,仍然有很少的人了解这种植物。这种野果叫做“五指毛桃”。
2024-01-22 11:2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