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虞刘焉同为汉室宗亲,表现却截然不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9 21:54: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平五年,汉灵帝共进行两项影响东汉政局的重大改革,其中一项改革就是三月份开始实施的“废史立牧”,即改州刺史为州牧,向地方官放权。

汉灵帝重置州牧,本意是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以便集中力量对付黄巾军余众此伏彼起及边疆大规模叛乱,从而维护汉室江山的稳固。为此,汉灵帝重置州牧,可称得上目的明确、设计优化、措施得当、过程顺利及人选择贤、州点特色,只是结果大失所望:州牧权力膨胀、中央集权衰弱、诸侯割据林立、基层政权解体。

汉灵帝重置州牧所产生的后果与欲实施前的设想及实施时的过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天差地别,是因为如下原因。

刘虞刘焉同为汉室宗亲,表现却截然不同

其一,东汉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阶级关系、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较之于西汉,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故豪强地主在政治上经济上享有特权。特别到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致政权基本上都掌握在豪强地主手中。豪强地主通过兼并土地,建立田庄,出现规模大且多种经营、聚族而居并宾客相附、宗族宗法色彩浓厚兼有私人武装的东汉特色庄园经济。与自耕农经济相比,庄园经济具有很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随着庄园经济的不断发展,豪强地主随之控制了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汉灵帝进行“废史立牧”的改革,使州牧一跃成为集行政财政军权于一身的封疆大吏,从而造成州牧拥兵自重。为了共同利益,州牧与豪强地主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推举德高望重或有能力的人当坞帅,出现“各方诸侯,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降陌”的现象,导致坞壁林立,基层政权解体,使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刘虞刘焉同为汉室宗亲,表现却截然不同

其二,人心不古。

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出自《颜氏家训·音辞》)这里的人心,是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汉灵帝重置州牧后,首批选择刘焉、黄琬和刘虞三人分任益州、豫州及幽州三州州牧。刘焉治理益州的前期颇有成效,即对叛乱者实行宽容恩惠的政策,又对地方豪强进行打击,以稳定益州局面;黄琬上任豫州牧,不仅平定了作乱豫州的贼寇陆梁,还将豫州治理得有声有色,以政绩卓著而被封关内侯;刘虞在担任幽州牧期间深得人心,不但平定张纯、张举的内乱,而且广施仁政,让幽州安居乐业。黄琬、刘虞对东汉忠心耿耿。黄琬,先因对董卓迁都有异议而被罢官,后因参与诛杀董卓而死在李傕、郭汜之手;刘虞,先断然拒绝袁绍等人欲拥立其为帝,再决然拒绝韩馥等人请其领尚书事,后毅然征讨掠夺百姓的公孙瓒而兵败被使者段训斩首。刘焉,虽是“废史立牧”的提议者,但在益州中后期的所作所为,可见他居心不良:不是为了平定黄巾之乱,保汉室江山;而是为了自己割据一方,保家族兴旺。可惜是东汉后期,大多数的州牧并不像刘虞这样忠肝义胆的汉室宗亲和黄琬这类忠心耿耿的刘室重臣,而是像刘焉这种野心勃勃的东汉军阀。

刘虞刘焉同为汉室宗亲,表现却截然不同

汉灵帝重置州牧,尽管设想是美好,过程是优化,可是结果是悲哀,其根本原因在于东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及东汉后期的人心不古。这是汉灵帝未曾想到的。

笔者按:不识时变,指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汉灵帝在实施“废史立牧”过程,尽管想法美好及过程优化,但忽略制度及人心两大因素,最终导致州牧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军阀混战。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9 23: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袁绍等人讨伐董卓时,刘焉、刘虞、刘表为何没有参加
...,黄巾起义爆发,导致天下叛乱四起。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刘宏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重置州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史称“废史立牧”。以刘焉为益州牧,同年又以宗正刘虞为幽州牧,1
2023-06-20 21:44:00
东汉末年“三刘出京”的初衷没那么高大上,让刘备捡了漏
...“三刘出京”。这指的是东汉末年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年号)至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汉献帝年号)时,三位汉室宗亲被任命为南方三个州的州牧或刺史。分别是益州牧刘焉,荆州
2023-03-08 18:37:00
汉灵帝为什么最先在益州、幽州和豫州设立州牧?
...璋等诸侯,都曾担任州牧一职。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刘宏采纳宗室出身的太常刘焉的建议,开始改刺史为州牧。彼时,汉灵帝最先在益州、幽州和豫州设置了州牧,史称“朝廷遂从焉
2023-06-15 08:07:00
他本是汉室宗亲,为何沉迷“鬼道”,意图造反
公元188年,当朝老臣、太常刘焉向汉灵帝进言,希望能够恢复州牧这一官职:“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州牧”本是汉成帝时期设立的
2023-04-17 15:59:00
除刘备是汉室宗亲,汉末还有哪些著名的汉室宗亲,分别是谁的后裔
...生了黄巾起义,再加上朝廷政治腐败,刘焉在公元188年给汉灵帝出了一个馊主意,劝汉灵帝任命信得过的宗室担任地方上的一把手,给予地方更多的权力,把刺史改为州牧,刺史只是监察官,而
2024-12-03 10:20:00
汉灵帝废史立牧,或暗藏东汉一个秘密
蜀汉忠武侯诸葛亮正因《(前)出师表》而名垂千古,而汉灵帝刘宏恰因《(前)出师表》而遗臭万年。一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将“后汉倾颓”的原因归责于汉灵帝。特别是实施“废史立
2022-12-21 21:42:00
从刘秀到汉献帝,东汉是“成也豪强,败也豪强”
...方官僚。东汉末年真正的覆灭之始源自于汉室宗亲刘焉向汉灵帝上奏的一条建立: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
2023-01-08 17:01:00
​东汉时期,刘焉能在汉末立足,是因为曾向汉灵帝提了一个馊主意
...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的“废史立牧”建议及汉灵帝实施“废史立牧”(初选太常刘焉、太仆黄琬、宗正刘虞三人分别为益州牧、幽州牧、豫州牧)来看,特别是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
2022-12-17 11:57:00
刘焉:推动东汉瓦解与军阀割据的加速\
...这么做,后面也会出现什么李温,杨温。那么当时刘焉向汉灵帝提出了一个什么损招呢?就是提高州牧的地位和权力,让这些封疆大吏去管理地方,保卫朝廷。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
2023-09-20 20: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
独上山城思寂寥,英雄千古恨难销。鸣蛙尚产居民灶,惊马空留义士桥。齐洞僧归云冉冉,汉宫人去雨潇潇。堪怜此地多离乱,莫向明时负酒瓢
2025-10-22 18:56:00
北宋皇陵“上新”,陵区高粱“走红”
大河网讯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巩义宋陵,再度走红。永泰陵、永裕陵陵区内的高粱,用渐浓的殷红色、低垂的穗子,与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对话
2025-10-22 15:52:00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
2025-10-22 16:23:00
武当太极文化研究添重磅新证 清代《张氏履历》现世!揭秘张三丰后裔踪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2025年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即将启幕,“太极祖庭”武当山再度聚焦全球目光。10月21日,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外披露
2025-10-22 08:58:00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