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东汉末年“三刘出京”的初衷没那么高大上,让刘备捡了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08 18:37:00 来源:戏说三国

东汉末年“三刘出京”的初衷没那么高大上,让刘备捡了漏

在最近看的某些历史小说中,知道了一个名词“三刘出京”。

这指的是东汉末年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年号)至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汉献帝年号)时,三位汉室宗亲被任命为南方三个州的州牧或刺史。

分别是益州牧刘焉,荆州刺史刘表(后升荆州牧),扬州刺史刘繇(后升扬州牧)。

这三个州郡都在南方,远离东汉的政治中心,远离北方,也远离从黄巾之乱时起北方乱纷纷的诸侯混战。

因此,当北方各路诸侯打得热火朝天时,这三个州郡相对比较安静,还成为很多北方士族躲避战乱的好去处。

“三刘出京”的定义趋于正面,很多人认为这是东汉末年的有识之士为了保存汉朝元气,所做出的高瞻远瞩之举。

我知道了这个名词后,也去仔细阅读了些相关内容。

但我发现,所谓的“三刘出京”并非是东汉皇室或有识之士为了保存汉朝元气、应对北方战乱而做出的有组织的行为。

“三刘出京”从结果上来看,是有了保存汉朝元气的意义,但“三刘出京”的初衷却并非为此。

本文就结合史书上的相关记载,简单聊聊这个事。

东汉末年“三刘出京”的初衷没那么高大上,让刘备捡了漏

一:刘焉为何去了益州?

“三刘出京”中,第一个出去的是益州牧刘焉,也是他建议汉灵帝刘宏选派重臣或刘氏宗亲为州牧镇守地方,《三国志·蜀书一·刘二牧传》中记载: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焉内求交阯牧,欲避世难。

刘焉一开始是想去交州,至于目的,史书中说他是“欲避世难”,但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

东汉末年“三刘出京”的初衷没那么高大上,让刘备捡了漏

因为后来他改去了益州的原因是有人告诉他,益州有天子气,《三国志·蜀书一·刘二牧传》中记载: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

因为益州有天子气就马上改换了避难的地点,刘焉要求出去镇守地方的目的很不单纯,绝非是一心为了帮助朝廷安定地方。

我想,刘焉一开始想去交州,估计也是存了天高皇帝远,想在当地自立的心思。

天下大乱时,朝廷连益州都估计不过来,更何况遥远的交州了。

汉灵帝认可刘焉建议的初衷是派出宗亲去镇守地方,以拱卫日渐衰落的中央,实际上,却给了部分野心家们搞割据的机会。

东汉末年“三刘出京”的初衷没那么高大上,让刘备捡了漏

二:刘表为何会去荆州?

刘焉之后是刘表,《后汉书·刘表传》中记载: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诏书以表为蒯州刺史。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时,汉灵帝已经死了,皇位上坐着的是汉献帝刘协,但掌权的是董卓。

也就是说,刘表是董卓派出去的。

而董卓同意刘表离开京城去当荆州刺史,其目的肯定不会是如汉灵帝派刘焉出去一样,希望汉室宗亲们拱卫中央。

当时的董卓,废杀汉少帝刘辩,激怒了天下士族,正在被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诸侯们围攻,逼得要迁都,搞得很狼狈。

他为了缓和跟皇室及士族的关系,获得更多的政治上的支持,所以才把名列汉末“八骏”之一、在皇室和士族中名气很大的刘表委任出去。

刘表到了荆州稳定住局面后,也投桃报李,在关东诸侯相约一起讨伐董卓时,他拒绝参与。

东汉末年“三刘出京”的初衷没那么高大上,让刘备捡了漏

三:刘繇为何会去扬州?

刘表之后是刘繇,他是在兴平元年时,被朝廷任命为扬州刺史。

这一年,董卓也已经死了,掌权的是前董卓部将、西凉军阀李傕和郭汜。

刘繇当时并不在国都长安(初平元年,董卓为避关东诸侯,从洛阳迁都过去),他本来被征召到朝廷去当侍御史,但刘繇拒绝去长安赴任,躲在淮浦(属徐州辖下的东海郡)。

因此,刘繇就任扬州刺史,其实不算是出京,他是就近任职。

刘繇能成为扬州刺史的原因,是李傕和郭汜想让刘繇去跟袁术争斗。

东汉时期的扬州,管辖地域很大,包括长江以北的淮南地区和长江以南的江东地区。

而袁术当时的根据地就在淮南,扬州刺史的治所就在淮南的寿春,正被袁术占着(他后来就是在寿春称帝建国)。

根据《后汉书·袁术传》中的记载,袁术在刘繇被任命为扬州刺史的前一年,“杀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又兼称徐州伯。”

东汉末年“三刘出京”的初衷没那么高大上,让刘备捡了漏

也就是说,袁术当时把自己封为了扬州刺史(非朝廷正式任命),刘繇想去寿春就任扬州刺史,就要先拿下袁术。

刘繇无兵无权,哪敢跟袁术抢地盘,《三国志·吴书四·刘繇传》中记载:“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

但李傕和郭汜的目的还是达到了,刘繇后来被人接到江南的曲阿,在扬州的江南部分站住了脚,有了军队和地盘后,一直跟袁术交战。

也因此,刘繇的扬州刺史很快就升格了,被任命为扬州牧。

东汉末年“三刘出京”的初衷没那么高大上,让刘备捡了漏

四:总结

从上述介绍来看,所谓的“三刘出京”不是东汉皇室为了让汉室宗亲去镇守地方拱卫中央,或为了在汉室倾覆时有备胎的有组织的政治行为。

刘焉去益州是抱着一定的野心去搞自立的,刘表去荆州是权臣董卓的政治妥协行为,刘繇去扬州是权臣李傕和郭汜想挑起汉室宗亲跟军阀袁术之间的争斗。

这其中,或许只有汉灵帝让刘焉去益州是抱着为汉室着想的心态。

但“三刘出京”的部分结果是好的。

刘繇占据的江南部分的扬州后来被孙策夺去了,变成了东吴政权赖以三分天下的根据地。

可刘表占据的荆州,以及刘焉占据的益州,都被打着汉室宗亲旗号的刘备捡了漏,成了刘备建立蜀汉的根基。

东汉末年“三刘出京”的初衷没那么高大上,让刘备捡了漏

荆州和益州,在“赤壁之战”前,远离长江以北的诸侯战场,全部保存相当完整,又有两位汉室宗亲的长期经营,心向汉室的群众基础相当牢固。

刘备后来能稳稳地在这两个州郡站稳脚跟,全是受益于此。

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虽然只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但好歹是打着汉朝的旗号,也算是在延续汉朝。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三刘出京”的初衷虽然未必是为了“复兴汉室”那般高大上,可结果还是不错的,至少,汉室多延续了几十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1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汉末年的诸侯中,有四人是刘氏皇族,他们分别是谁?
...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先杀孙坚,后又常抗曹操。然而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后更
2023-06-29 14:51:00
汉灵帝为什么最先在益州、幽州和豫州设立州牧?
...了东汉末年,州牧逐渐在地位上超过了刺史,比如曹操、刘备、袁绍、刘表、刘璋等诸侯,都曾担任州牧一职。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刘宏采纳宗室出身的太常刘焉的建议,开始改刺史
2023-06-15 08:07:00
东汉乱世,汉室刘姓诸侯势力全盛时占据天下之半
...原,带甲十余万。两传至刘璋,于建安十九年(214年)为刘备兼并。刘焉刘虞刘虞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也是汉末群雄中官位最高的一个,官至大司马、太傅,于中平五年(1
2023-01-19 21:02:00
汉末群雄:八位汉室宗亲的命运与抉择
...廷。终使曹操坐大,跋扈不臣;孙权称孤,割据一方;而刘备局促益州一隅之地,壮志难酬。使汉室倾覆,天下三分。1.刘岱——虚己受人刘岱字公山,山东福山人。汉室宗亲,齐悼惠王刘肥后胄
2023-09-30 09:49:00
刘焉:推动东汉瓦解与军阀割据的加速\\\
...汉灵帝时期刺史和太守们相互勾结,贪污成风,汉灵帝的初衷原本是限制刺史和太守,让州牧统管地方政务。初衷是好的,但是真正实施以后却坏事了,大权独揽的州牧的不仅管地方经济,还管地方
2023-09-20 20:53:00
为何匡扶汉室会交给一个弱势的刘备
...的皇室血统都比所谓的“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的刘备要更纯正。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可是势力最强大的并非曹操、袁绍、吕布等人,反而是这些汉室宗亲。这些人中间随便一个的实力都要远
2023-04-26 14:51:00
三国霸主只有曹操没杀过这种朝廷命官,证明他才是汉朝忠臣
曹操真的是篡夺汉朝的“阿瞒”吗?刘备真的是忠于汉室的“皇叔”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霸主云集,无不打着勤王旗号,可是,有谁是不改忠于汉室的初心?这个问题有各种分析,
2022-12-19 13:29
袁绍等人讨伐董卓时,刘焉、刘虞、刘表为何没有参加
...的汉室宗亲已经没有多少归属感了。尤其是刘焉、刘表、刘备这样的,他们都是西汉的某个藩王的后代,指望他们起身护卫王室,无异于天方夜谭。虽然后来刘备一直扛着复兴汉室的大旗,但那恐怕
2023-06-20 21:44:00
孙权、曹操、刘备三大枭雄帐下的首席谋臣和头号名将,都是谁?
孙权、曹操、刘备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三大枭雄,他们实力超群,手下人才济济,有不少名将和谋臣,这也是他们争夺天下的最大底气。孙权、曹操和刘备手下的首席谋臣和头号大将,都是谁?一、孙权孙
2024-02-27 07: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