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要将批红权给予太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0 15:42: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是个“名阉”辈出的朝代,例如将明朝带入土木堡深渊的“教书匠”王振,贪腐超越和珅的“立皇帝”刘瑾以及知名度不亚于明太祖的“九千岁”魏忠贤。除他们之外,汪直、张永、冯保、王承恩等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要将批红权给予太监?

在不少人印象里,明朝太监之所以能权倾朝野、祸乱皇朝,除了皇帝宠信还因为他们掌握了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批红权。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力,明朝的皇帝们又为什么要将这项权力给予太监?

宣德十年,明宣宗留下“大事白皇太后行”的遗言后离开人世,而此时皇朝的继承人皇太子朱祁镇不满八岁,无法理政。不愿意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张氏做出了改变朝堂格局的决定,将朝政处理流程变革为“票拟批红”。

这个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地方或者朝堂各部司的事务成文后(奏疏),先递交至通政司。经通政司初步处理(主要是分类和誊抄存档)再将奏疏转递给司礼监。

注:司礼监原本为内廷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负责监督宫中仆从日常言行是否符合宫廷礼仪规范。

司礼监根据所涉事项的复杂度对奏疏进行分类,其中职责分明只需依制照章处理的,会直接转给对应的部司处理。那些较为复杂的奏疏,则移送至内阁,由内阁大学士给出处理意见。

内阁初步处理后,一般会把奏疏和处理意见转至对应执行的六部。由六部的给事中审核奏疏本身以及内阁意见是否合规(给事中认为不合规的有权退回),同时六部如果不同意内阁的意见,也会针对性地给出自己的看法,这一步骤叫“部覆”。

最后内阁根据“部覆”在奏疏上附署正式的处理建议(内阁的建议不直接写在奏疏上,而是另写一张字条夹在奏疏中),这就是票拟。

内阁票拟后的奏疏会回到司礼监,皇帝或者司礼监的太监们(代皇帝)对内阁的票拟给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决定,但不是直接在奏疏上书写这两个词。

如果“同意”,需要将内阁的票拟,在奏疏上照抄一遍(基本都是太监代笔),加盖玉玺后成为正式旨意并转对应的部门去执行。如果“不同意”则直接将奏疏退回内阁,让他们重新票拟。因为用的是红笔,这一步骤被称为“批红”。

咋一看,批红权似乎很大,太监们通过它不但在程序、制度上参与进了朝政处理,也掌握了皇朝朝政的决策权。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儿。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要将批红权给予太监?

首先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在明太祖以祖制的形式严禁宦官干政的前提下,太监们为什么能获得披红权?是太皇太后张氏对太监们的宠爱已经高到不惜违背祖制?还是张氏的权势大到可以为所欲为,无视祖制?

首先,张氏对宦官们并没什么特殊感情,张氏的一大爱好反而是训斥和吓唬英宗面前的红人、日后的权阉王振。

其次,司礼监的宦官们早已参与进政务的处理。宣宗登基后,为了让自己从繁重政务中解脱出来并提高自己处理朝政的效率,在司礼监设置了“内书堂”,教授宦官读书,并从中选拔优异者协助自己理政。

宣宗这么做并不是一些朋友认为地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玩乐,而是处理朝政确实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例如某地上报洪灾请求朝廷拨发赈灾粮食,宣宗怎么判断户部批发的钱粮是否合适呢?常规的做法他需要去查阅历史档案,根据以往的赈灾数据去比较、权衡。而获取这些辅助决策的数据、资料等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宣宗培养宦官主要目的就是让他们干这个。

最后,张氏是很牛,权势也很大,但她也从未认为自己可以公然无视祖制。张氏不愿意垂帘听政的主要原因不是她不愿意干政(张氏从明仁宗时就开始参政),而是后宫临朝是祖制明确不允许的。

张氏推出“票拟批红”制度,一是为了解决小皇帝无法亲政的尴尬,二是为了让自己在不视朝的情况下还可以掌控朝政和朝局。简单来说就是让内阁干活(处理政务),自己通过太监了解朝政以及表达自己的处理决定(同意的批红执行,不同意的退回重新票拟)。

张氏对太监的定位是在前朝和后宫之间,居中跑腿并传递消息,跟干政沾不上边。不过有个问题,张氏有能力而且有意愿只让太监们干跑腿传话的活,但张氏之后的太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个漏洞获取皇朝大权呢?

在这个问题上张氏早就做了防范。她在设计票拟批红制度时,将朝政的“决策权”一分为二,让内阁和太监们都没有真正的决策权。内阁方面好理解,因为票拟说到底只是“建议”,不是决策。为什么决定同意与否的“批红”,也不是完整的“决策权”呢?

因为太监批红时不能在奏疏上批复自己的意见,只能给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答复。也就是说太监即便是利用批红权来干政,最多也就是将奏疏退回内阁让他们重新处理,他们没有决定朝政如何处理的权力。

而前朝的官员们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一个更加限制太监干政的潜规则,不执行无内阁票拟附署的圣旨。官员们的理由是,无内阁附署的圣旨是“内臣矫诏”。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要将批红权给予太监?

因此批红权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一些朋友将明朝的司礼监比喻为现在公司的行政或财务办公室,不无道理。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掌握公章、财务章等的行政、财务主管们真的握有公司管理、财务方面的决策权么?

可以看出,张氏的根本目的是让内阁和太监双方互相掣肘,以最大可能地保障自己未成年孙子(明英宗朱祁镇)的皇权。而且明朝后任的皇帝们均认可了张氏的设定,都没有扩大“批红”或“票拟”的权限。

现在一些人认为明朝的皇帝们不但不集权,对待皇朝臣民还很宽容,甚至都快赶上君主立宪制下的“虚君”了。这种观点非常地片面,因为明朝权阉们的权势就是反证。

既然“批红权”没有那么大,那么明朝权阉们的权势又是怎么来的呢?难道是朝堂官员们送的?其实权阉们的权势本质上都是皇权。

明朝的皇帝们大多宠信身边的太监,不是这些太监们善于阿谀奉承,哄皇帝开心。皇帝们如果单纯就是为了开心的话,养些专职的优伶效果不是更好么?皇帝们宠信太监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需要帮手来对抗和制衡朝堂官员。

到了明朝,集权的皇帝们在皇朝的权力分配上相对于朝堂的官员们获取了绝对优势,但是让皇帝们尴尬的是他们无法有效行使这些权力。受时间、精力、能力等限制,别说处理繁多且复杂的政务,皇帝们连监督官员们是否遵从自己的旨意都做不到。

因此皇帝只能找人帮忙,而这种“帮忙”的方式有且只有一种,而且对皇帝而言还挺危险,皇帝需要将自己的部分权力分润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身边没什么权势的太监们就成了最佳人选。

这些太监们能不能成为“权阉”,就看皇帝分多少权力给他们了。但是这些太监即便成了“权阉”,他们自身的“权势”也没什么变化。因为他们身上看着很吓人的权力,皇帝们在需要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收回,权阉们只不过是在狐假虎威罢了。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要将批红权给予太监?

最后太监们除了可以帮助皇帝行使皇权控制皇朝外,还可以作为背锅侠让皇帝们放纵自己的欲望。

例如从古至今皇帝们虽然原因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 钱不够花。理论上“率土之滨,莫非王土”,钱不够了从自己家里拿呗,但是所有的皇帝都知道自家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拿得太多,“家人们”会咒骂他这个君父,也会造他的反。但皇帝们管得住自己的手,有时候却“管不住”身边太监们的手……

同样,皇帝为了确保自己地位更为稳固,太监们就开始用东厂、西厂来祸乱皇朝……皇帝们对军事感兴趣时,太监们就会假皇命而舞兵权了……

家人们被欺负得难以忍受了,皇帝可以把太监们拉出来敲打、惩治一番。既可以给家人们泄愤,缓解他们的情绪,好迎接下一轮宰割,也可以为自己博来“明君、圣君”的美名……

因为这些原因,明朝的“权阉”们有一个共性,倒台特别快。

宪宗看戏后一句话,掌握明朝兵马大权的汪直就成了路人;武宗喝酒时写下一张纸条,权倾朝野的刘瑾就下狱并凌迟处死;神宗一道谕令,批红敲章十来年的冯保就被赶到南京圈禁起来;党羽子孙充斥朝堂的九千岁,不也被光杆登基的崇祯给轻松送上死路了么?

并不是他们不懂权谋,也不是不知反抗,而是作为工具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拒绝、反抗的权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19: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十二监都有哪些?明十二监是什么样的?
...殊群体,泛指经阉割后服务皇帝及皇族的男性奴仆。到了明朝宦官制度发展到巅峰,不但宫廷内宦官人数膨胀至十万众,由于皇帝掌控皇朝的需要,他们中的极少数人也得以参与朝堂政务并获取控制
2022-12-20 15:52
聊聊明朝大太监魏忠贤成功的秘诀
...又要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屈辱。秦朝有赵高指鹿为马,明朝有九千岁魏忠贤,清朝有大太监李莲英。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明朝那位九千岁魏忠贤的成长史,这个被世人称作最坏的太监究竟有多坏,
2024-03-21 16:04:00
明熹宗朱由校的统治:宦官专权与明朝的危机
...怒。明熹宗、朱由校时期,宦官魏忠贤等人独揽大权,给明朝政府带来了许多难以挽回的灾难。全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由于朱由校不懂政务,国家大权被宦官接管,大权落到了一边。之后,明朝面
2023-10-13 15:59:00
明朝大理寺、司礼监和锦衣卫都是干什么的?
这些机构都是明朝的实权机构,司法机关,特务单位和侦查部门,大理寺,实际上就是明朝的最高法院,自唐朝以后基本上就确定了大理寺的职能。大理寺属于中央司法机关,但刑罚之事由刑部处理,大
2023-05-22 08:16:00
朱祁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他的哥哥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在1457年一月,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软禁了朱祁钰,然后再次成为了明朝的皇帝。朱祁钰与朱祁镇的皇位之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023-11-10 20:18:00
明孝宗独宠一生的张皇后结局如何
...于是才决定解除婚约。况且,虽然张皇后是绝色美人,但明朝地大物博,从来不缺绝色美人,没有了张皇后,可以另外再挑。再者说了,如果张皇后真的能够入选,那么一定会记得他的大恩大德,到
2023-06-08 15:42:00
明代第一误国的太监竟把朱元璋的铁牌丢到了爪哇国!
...军事也产生了兴趣。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以明朝减少赏赐为借口,兵分4路,大举攻明,并亲率一支大军进攻大同。根本不懂军事的王振,以为让英宗亲征,就能把瓦刺兵吓跑
2024-02-22 22:20:00
朱祁镇北征瓦剌,为什么三杨内阁没有阻止?
三杨内阁指的是明朝时期的内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他们三人分别历经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宣德直至正统时期,他们三人入主内阁,成为了大明朝权力巅峰的人物。他们在任辅臣
2023-07-03 14:00:00
福建发现一本明朝太监家谱,内容颠覆史书
...篡改了《唐高祖实录》中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到明朝时,在篡改起居注方面又有了更加肆无忌惮的变化,明朝的起居注,主要体现在《明实录》上,《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
2023-07-15 18: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