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天津津南区八里台镇的西小站村,是一个有着红色基因的区级五星村,以环境优美,新农村新风貌而闻名。红色和绿色两条发展主线,带动了西小站村的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
西小站的红色基因,源自于抗战时期的地下运输队。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方为了储备军粮,在小站地区建立了十个农场,西小站便是其中大安农场的一部分。日本人强迫稻农为日本农场工作。稻农干繁重的活,只给稻农既没有营养又难以下咽的由陈化粮和米糠等混合的复合面,作为报酬。稻农们敢怒不敢言。
我党的地下组织,联系动员胆子大、有勇气的稻农,进行了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破坏活动。有一次,在稻子收割时节,趁着星月无光的夜里,抢割抢收成熟的稻穗,快速地组织由青壮年组成的运输队,用独轮车夜行二十里,沿着马厂减河的大堤,把稻谷偷运到万家码头。在那里,再由我们游击队的船只,运送到位于静海以南地区的津南县根据地。当年运输队走过的路,如今被命名为军粮路。
西小站村的西光剧社,在上世纪50年代就凭借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翻天覆地的人》,登上了中南海怀仁堂的舞台。村民用小站的挠秧号子曲调,填上“翻身得解放后,从此走上当家做主路”之类的新词,歌唱幸福美好的生活,“禾苗壮呀,嘿呀哇嘿呀哇,父老那个乡亲呀,嘿呀哇嘿呀哇,拧成了一股绳,嘿呀哇嘿呀哇,全国人民齐努力,实现了现代化哟嘿……”男女青年铿锵有力的歌声,整齐形象的动作,令台下观众纷纷鼓掌。那个时期,西光剧社还排演了《绣红旗》《东方红》《长征》等多部红色戏剧。
如今西光剧社不仅成为西小站村的文化地标,还恢复了河北梆子戏的排练。许多当年的演员又走上了舞台,歌颂家乡的新面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0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