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特色稻米促产业链延伸(经济聚焦)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4-25 06:1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天津津南区推进小站稻复种,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均达近年来最高水平——

特色稻米促产业链延伸(经济聚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来,天津市津南区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小站稻振兴,持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随着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当地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延伸拓展小站稻产业链条,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编 者

每天凌晨3点起床,是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种粮大户李树增的习惯。“4月以来,农事越来越多,头等大事是把种苗育好。”走进育秧大棚,只见几十袋稻种浸泡于水池之中,每个编织袋都被划开一道细口,池内泛起串串气泡。“这就是我今年重点种植的小站稻品种‘津川1号’。要让种子‘喝’够水,苗才会长得壮!”李树增说。

天津小站稻历史悠久,因发源于津南小站地区而得名。在津南区,当地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种植规模不断增大,品种持续改善提升,促进了农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天津小站稻品种已全部采用自育品种,‘津原89’‘津育粳22’等品种广泛推广,‘金稻919’‘天隆优619’‘津川1号’等品种面积逐步扩大。”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津小站稻种植面积已连续两年稳定在100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

修复生态环境

扩大种植规模

马厂减河的一泓碧水,沿着广袤的稻田,自东向西蜿蜒穿越津南区,给小站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小站稻米粒白里透青,蒸后黏香适口、回味甘醇。我们每年只种一季,生长期为170天左右。这里昼夜温差大,具备种出高品质水稻的自然优势。”李树增说。

上世纪70年代,受干旱等多种因素影响,马厂减河水量持续减少,津南区小站稻种植面积也从最高时的23万亩,缩减到上世纪90年代的1000余亩。

李树增经常逛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看着琳琅满目的大米品种,却没有小站稻,心里很不是滋味。“小站稻是咱津南区的‘金字招牌’,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失传了。”

“近年来,由于水情条件的持续改善、机械化技术的普及、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和部分水利设施的修缮,特别是2012年以来,津南域内主要河流水量持续恢复,‘以水定产’复种小站稻具备了广泛的可行性。”津南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石军说。

作为种粮大户和农业能人,李树增复不复种,很多农户都盯着。“解决了水的问题就能成,我先种上400亩试试!”2012年,李树增下定决心,果断开工。

平整土地、挖沟渠、建泵站……李树增带着大伙儿大干一个冬天,换得来年400亩小站稻的大丰收。看到李树增种稻实现丰收,不少农户种植积极性更高了,陆续跟进种植。

2018年,天津启动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在主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736平方公里土地被划为“绿屏”。作为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和小站稻产区之一,津南区本着“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田则田、宜水则水、宜果则果”的原则,将小站稻大规模复种与“绿屏”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在持续推动水系连通的基础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石军介绍,津南区打造了高标准小站稻示范区、千亩稻田展示区、会馆小站稻种植区,全区小站稻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1.8万亩,快速发展到2022年的5.7万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选育优良品种

打造种源优势

“种粮食,一粒好种难求。”李树增说,大规模复种之前,本地一些农户也曾零星种植小站稻,但受制于选种等因素,种出的水稻在品质、口感上不尽如人意。

天津市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2017年之前,天津小站稻优质稻覆盖率不足全市种植面积的25%,优良品种覆盖率低成为制约天津小站稻振兴的瓶颈。

“这是崔晶博士推广的‘津川1号’,老人们吃过都说,这就是小站稻原来的味道:入口软糯,香甜微微。”李树增指着一锅新煮的米饭说。

崔晶是天津农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的首席专家。多年来,崔晶对小站稻不断改良,经过反复试验,培育出优势明显的小站稻新品种“津川1号”。

2021年,在当地农业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崔晶和李树增相识,两人一拍即合。2022年,李树增试种500亩“津川1号”,收成远超预期,品质很高。

“只有培育出优质、稳定的品种,小站稻才能真正振兴。”石军介绍,近年来,津南区努力提升育种水平,小站稻育种正在从点状突破向合力推进转变。

2017年,津南区整合多家农业和种子企业,成立金谷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力培育小站稻优质品种。“我们研发的‘小站稻1号’,如今已经完成了7代选育工作。”金谷集团小站稻培育基地管理员陈越说。

近几年,津南区建成后营小站稻种源研发基地、西小站小站稻种繁育基地、小黄庄小站稻种植新技术示范基地,并与天津农学院、天津市农科院等单位深入合作,加快培育小站稻优良品种,为推动小站稻品种繁种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促进农旅融合

提升品牌价值

“对于津南区来说,小站稻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津南区委书记王宝雨介绍,“在津南区,小站稻平均亩产超1000斤,农民亩均纯收益为400元左右。”此外,津南区还积极推广稻蟹立体种养模式,2022年稻蟹种养面积扩充至2.9万亩,亩产河蟹约30斤,亩均增收在1000元。

近年来,津南区将小站稻作展览馆、稻香源千亩稻田展示区等稻耕文化旅游资源串联成线,打造“农业+旅游”深度融合的市民近郊出行目的地。津南区还举办了三届稻米节,进一步扩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影响力。2020年,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去年10月,小站稻入选首批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跨入了国家级农业品牌行列。

在位于葛沽镇的佳沃葛沽农业现代产业园,市民刘爽时常带孩子到农业科技馆参观。“在这里,孩子不仅能了解小站稻的耕作文化,还能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刘爽说。

作为津南区重点引进的项目,佳沃葛沽农业现代产业园于2021年7月正式开园,将小站稻稻作文化融入其中,充分展示水稻发展历史和种植过程。开园至今,产业园已累计接待游客40万余人次。

以小站稻振兴计划为引领,津南区促进小站稻农旅深度融合,有力助推乡村振兴。2022年,津南区以小站稻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31个未整合村的村集体收入累计超776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的有22个,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2万元。

“未来5年,我们将稳定小站稻种植面积,不断推动绿色、生态化种植,提升稻米品质,加快培育关键品种,奠定小站稻原产地种源地位,不断提升小站稻品牌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王宝雨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0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十项行动·津南行动】一粒米“香”飘一座城——津南区小站稻产业链聚链成势 扫码阅读手机版
作为津南区三条农业产业链中的“重头戏”,小站稻产业链从种子研发到规模化种植、从文化传承到农商文旅融合,形成了串珠连线、接二连三的链式发展格局,让一粒米“香”飘一座城。 近期,小
2024-03-13 13:50:00
...站稻种植环节的创新优化,利达粮油公司持续发力大米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不断提升稻米加工、物流运输、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运作效能,让新鲜稻米更快一步走上消费者餐桌。”天津粮食行业协会
2023-10-07 04:52:00
...“中国优质粳稻之乡”江苏射阳抓源头、抓标准,打造全产业链,培育出享誉江南的优质粳稻品牌;“中国生态稻米之乡”吉林舒兰坚持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动舒兰大米好米变名米;“中国丝苗米
2023-05-29 08:59:00
供需协同 提振信心 津南区“花式”激发消费全链条活力 扫码阅读手机版
...小站稻种植面积达5.8万亩、总产量3.3万吨。6条工业主导产业链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1家,2024年1-11月实现产值707
2025-01-06 09:47:00
...地,挖掘潜力巨大。而通过引入深加工企业,还可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丰富市民餐桌。此外,稻田还具有湿地功能,可反哺林下经济发展。发挥生态屏障功能优势,天津市津南区全面提速林
2024-06-22 06:16:00
和美乡村变迁记|“稻米之乡”展新颜
...站镇会馆村内弥漫着阵阵稻香。十余位游客兴奋地坐上“小站稻”号列车,在微风中开启了探寻乡村之美的旅程。随着列车缓缓驶入稻田深处,迷人的秋收画卷也在游客面前徐徐展开。车窗两边,一
2023-10-12 16:09:00
播种希望!津南区5.7万亩小站稻插秧预计5月底结束 扫码阅读手机版
...合津南环境的高产、优质品种。小站稻是津南区三条农业产业链中的“主力军”。聚焦聚力小站稻“种、种、管、收、储、运、加、销、消”九个环节,目前,津南区正在全力打造国家级小站稻产业
2024-05-27 09:58:00
本文转自:今晚报星期文库 津门物产天下鲜之二小站稻香千万家金秋时节,津门田野上百万亩小站稻,稻谷金黄,喜获丰收。其中,还有50万亩实行了稻蟹混养,稻穗饱满,河蟹鲜肥,创造了天津小
2023-02-28 07:54:00
小站稻将迈向“双百亿”
...:天津日报十项行动见行见效新闻发布厅定下未来五年全产业链产值和品牌价值目标小站稻将迈向“双百亿”本报讯(记者 刘雅丽)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市农业农村委党委书记、主任金汇江,
2023-05-06 05:2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能量的“中小微”丨品一品大运河畔的地标美食
麻辣鲜香的火锅鸡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品一品大运河畔的地标美食赏运河美景,品火锅鸡美食,已成为游客打卡沧州的标配。若寻觅一家好吃好玩又好逛的沧州火锅鸡餐厅
2025-09-06 08:25:00
纵览·9张|有趣的馒头
壹 “我是个颜控,见到馒头竟然可以做得这么好看,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石家庄市桥西区的杨女士在她的花馍馍店里一边专注地制作着花朵
2025-09-06 09:50:00
临沂炒鸡——待客的硬菜
文/卢蒙有一年春天,和孩子有事去北京,在协和医院东的西总布胡同找了个馆子,打算寻几款京味菜享受享受,菜单拿过来,赫然有“临沂炒鸡”在列
2025-09-06 10:36:00
烟台市奇山医院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培训
9月2日,烟台市奇山医院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专题培训。全院临床、医技及行政后勤科室人员共200余人参加
2025-09-07 00:01:00
白露吃龙眼,一颗顶只鸡?今天来揭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当暑气渐渐消散丝丝凉意开始弥漫白露节气便悄然来临在白露这天福州人“白露吃龙眼”的习俗最为众人所熟知福州有句俗语叫“白露必吃龙眼”
2025-09-07 00:29:00
适用人群更广泛!新一代抗失眠药达利雷生山东首方落地
9月5日,源自瑞士的新一代抗失眠药达利雷生(商品名:科唯可®),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附属省立医院开出山东省首批处方
2025-09-06 15:11:00
2025十大高口碑护肝片终极排名,Livereliv肝细胞修复效率第一
加班熬夜时你是不是也在一杯又一杯地喝咖啡,明明早就已经精疲力尽,可是到了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这并不是小问题,根据相应的数据显示
2025-09-05 12:27:00
2025药品安全周首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医美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安全的提示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中国医疗美容(以下简称“医美”)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其中,注射类产品因创伤小
2025-09-05 12:28:00
防慢病,治未病,主动健康才是硬道理
近日,一项由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团队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的研究引发广泛关注。研究指出,早发糖尿病群体(即40岁以下确诊者)的疾病发展轨迹与中老年患者显著不同
2025-09-05 12:29:00
贝锐蒲公英:云端一键部署,加速医疗手术视频跨地域协同
在医疗行业迈向数字化的进程中,多模态数据协同应用与远程协作正成为大势所趋,有力地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与普及。不少医院已着手打造手术医教研数智化平台
2025-09-05 12:29:00
昆明太医堂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全力打造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昆明太医堂医院是由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审批成立的正规医院,按国家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具备合法的医疗执业资质。昆明太医堂医院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
2025-09-05 12:30:00
温差偷袭易感冒,白露养生有妙方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将至,昼夜温差在这一节气达到一年中的巅峰。中午还觉得热意不减,而早晚却已经有了秋天的凉意
2025-09-05 12:30:00
为什么大健康品牌都在抢报「健观产品创新榜」?
大健康品牌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扰:产品创新力十足,却缺权威认证难获市场信任?渠道拓展四处碰壁,优质产品困于 “酒香也怕巷子深”
2025-09-05 14:14:00
埋线、微创、全切,哪种双眼皮术式更适合你?厦门美莱眼整形享福利补贴
在追求精致容颜的今天,双眼皮手术已成为医美领域较受欢迎的项目之一。然而,面对埋线、微创、全切三种主流术式,许多求美者陷入选择困境
2025-09-05 14:16:00
前沿生物全产业链筑底,小沿易贴差异化领跑疼痛管理市场
在远红外治疗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一款产品要想脱颖而出,既需强大的企业背书,更需过硬的品质。前沿生物药业作为深耕医药领域的上市企业
2025-09-05 14: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