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三十多年前的同桌爱娟从老家给我寄来粽子。爱娟寄粽子的时候,小区门卫看到了,说:“这么贵的快递费都够买粽子了!”爱娟打趣他说:“你不懂情怀!”是的,过年的粽子于我,是美食,更是情怀……
我的故乡浙江江山有着过年吃粽子的习俗,年前人们见面,常问的是:“粽子包了吗?”相当于问“年货备好了吗?”家乡人过年的粽子种类很多,有豆粽、蜜枣粽、板栗粽等,而最经典的当属“生菜粽”。家乡人管咸菜叫“生菜”,是用一种叫“九头芥”的菜腌制成的。九头芥先晒过,再洗净,又晒到半干,然后切成细细碎碎的,再晒,再加盐使劲揉搓,然后装进坛子压紧密封。过个把月开坛,香味四溢。平常煮鱼、炒豆干等,家乡人都爱配点“生菜”。“生菜粽”就是粽子的馅里有生菜和肉。
母亲在时,总是早早就为过年包粽子做准备,买好新糯米、好粽叶,母亲还会把棕树叶撕成一条一条的,用来捆粽子;“生菜”也是母亲自己腌制的。一切准备妥当,过年的前几天,母亲就开始忙包粽子的前期工作:母亲把“生菜”和冬笋一起炒好,五花肉和排骨用酱油腌过,糯米洗净沥干水分,再倒入适量菜籽油、盐、生抽、老抽,搅拌均匀。我和母亲把粽子料摆放到餐桌或茶几上,便开始包粽子。一边包粽子,我一边和母亲闲聊,母亲便会讲她儿时的一些事,还有家族的故事,虽然那些故事母亲已讲过多遍,但每次讲起来她依然绘声绘色。除了讲“故事”,母亲便是念叨着要给回来过年的孙子、孙女各几个粽子,“奶奶的粽子”是孩子们最爱吃的。我那年幼的儿子不时也来凑热闹,闹着包一个粽子——虽说不太像样,但家里长辈都会夸他包得好。父亲则负责煮粽子,父亲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高压锅里,加上热水,放在煤气灶上煮,父亲还要用笔和纸记下时间,确保粽子煮的时间精确。一次包粽子,少则十斤糯米,多则二十来斤糯米,要忙上一整天,甚至到深夜才能完工……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年包粽子的画面一次又一次上演,是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的过年记忆。
后来,我们移居厦门,我才知道并不是每个地方过年都要包粽子的,但也许是习惯吧,每到年关,我都要包粽子,粽叶常是端午买来速冻在冰箱里的,“生菜”和糯米则是超市买的,但却再难品出从前的味道。收到爱娟的粽子,细细品尝,时隔多年,我再次吃到了家乡美味的“生菜粽”,那是熟悉的味道,也是唤起记忆的味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7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