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临渭区西安路小学教师 陈雅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变化,并能科学、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过程,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识特点,设计阶段有序、学段衔接的课程目标以及相应的课程内容。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第一学段(1—3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课堂教学主要以科学的“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境表现、发现身边的音乐”为主要内容,方便为以后的音乐教育教学打好基础。
第二学段(4—6年级),不再单纯追求主要作用于感官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歌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即:独奏与合作演奏,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掌握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比较与分类能力的培养,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多设计一些“听赏与评述、编创与展示”等。中年级是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低年级的方法,也不可全盘舍弃那些在低年级有效又适用于中年级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如何使学生喜欢上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呢?
就教材而言,选入教材的作品必须是艺术精品。编选教材时除了考虑到各种必备因素之外,不可忽视的是所选音乐作品必须是符合学生审美情趣的作品。有了好的教材、好的作品,这仅仅为学生喜欢音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音乐、喜欢音乐,提高心理素质。整体感受主要是通过欣赏与唱歌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由各种音乐要素的综合运用而产生的音乐对人的情绪给予刺激,可以引起人的情绪波动——联想、回忆、感受、共鸣等,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逐步提高其心理素质。另外,还要依托音乐课标(2022版)的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进行不同阶段音乐教学,掌握课标具体内容和各阶段学生音乐综合评价体系实教。所以音乐教学要紧紧抓住音乐感的培养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同时必须是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因素融入音乐中,使其处于音乐美的境界之中。
根据儿童贪玩、好动、活泼、热情这一心理特征,改进音乐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音乐感性体验;组织学生体验、感受音乐;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动静交替,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积累,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培养发散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与联想力;创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认为小学音乐课还宜采用愉快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健康、和谐、平等、友好的师生之情是音乐教学成功的条件之一。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客观、正确定位,要关心、爱护、表扬、激励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研究、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与其交心谈心,结成真诚的师生朋友。只有在师生相互了解、相互承认、相互接纳的情况下,师生的友谊和情感便不断得到巩固、升华,进而演变、内化成教学不竭的动力源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7 06: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