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滁州日报
葛晓军
秋风起,高粱红。近日,走进凤阳县黄湾乡大新村黑石桥村民组,田地里一大片高粱长势喜人,一株株火红的高粱穗缀满了珍珠一样的果实,颗粒饱满、均匀,在微风中沉甸甸地摇动,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今年我种了200多亩高粱,主要品种是矮杆高粱系列及少数红糯16,矮杆高粱株高100-110厘米左右,穗长28厘米左右,抗倒伏,籽粒含粗蛋白质、粗淀粉、单宁较高,预计每亩能收近1000斤。收购价每斤2元左右,每亩能有2000元的收入,收益还不错!”种植户李新悦说。
据李新悦介绍,高梁是酿酒的上等原材料,生长期相对短,平时基本上不需要田间管理,和水稻相比省事不少,1亩地高粱售价比水稻要多出300多元,成本要低近200元,只要能保障销路,经济效益很是可观。
李新悦种植高粱已有多年,且每年她都在不断尝试种植新品种,了解不同品种对酿酒的影响,通过参与农技培训、翻阅农技书籍、去周边县市学习等方式,她积累了自己的一套种植经验,成为了当地村民心中的“土专家”。近年来,合作社通过在周边县市流转土地尝试高粱种植,对土地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了从高粱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链条,收获的高粱供酒厂或者个体户使用。据大新村村干部邱正刚介绍,高粱种植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有订单收购做支撑,种植的高粱不愁卖。此外,按照协议,每亩地还能给村集体带来30元的收入,有效保障了农户种植高粱的效益。
“当时主要觉得这里水土条件好,临近淮河,土地平坦连片,土质疏松,交通便利,靠近宁洛高速,方便运输,村里给的承包条件也很优惠。”李新悦介绍了大新村的种植优势。
实现规模种植,精准与市场对接,既支撑了产业发展,也惠及了当地百姓。“我把6亩多地流转给了种粮大户,每亩地650元,这一项收入近4000元。高粱种植、管理、收割都需要劳动力,劳动一天能有70到100元的收入,还可以跟着学习种植技术,下一年我也打算尝试种植一部分。”农户蒋运田说。
黄湾乡是农业大乡,耕地面积达3.8万余亩,境内土地平坦且集中,水资源充沛,过去这里习惯于种植玉米、大豆、花生,但是连年的种植使得作物产量下降。从2022年开始,部分村通过土地流转,采取轮作倒茬的方式,在尊重农民的意愿下,尝试种植高粱,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大新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利用治淮工程之机,围绕农业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以“一村一品”为主导,坚持发展土地流转和“企业+农户”结合的路子,突出抓好大棚蔬菜、西瓜、草莓等特色农业。尤其是通过专业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了更多农户参与进来,形成规模产业,实现了效益最大化。目前大新村已陆续流转3000亩土地,其中用于高粱种植的有300余亩,5个村民组每年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可达13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高粱种植只是黄湾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黄湾乡坚持以“一村一品”为主导,聚焦特色种植业,夯实产业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同时,利用治淮工程发展红利,将特色农业同旅游产业相结合,采取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技能培训、实施贴息贷款、建设小微创业园等措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群众实现就业、创业。
发展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就业,还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下一步,黄湾乡将根据各村(社区)实际,通过种植大户典型带动,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适度推广高粱种植,力争让高粱搭上订单农业快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动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7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