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有关基层减负的篇幅不少,文件指出,“社区工作者要增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把减负成效转化成办实事、解难题的服务实效”。
记者听到一些居民反映,有的社区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社区干部,喜欢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写材料、制作表格很熟练。但要走访居民,不知道怎么敲开人家的房门,遇到矛盾调处,更是心里发怵。有的社区,居民代表组建了微信群,社区干部也在其中,但他们一直“潜水”,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发声”。
基层减负后,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这是一道考题。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汾西路261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施菊丽说,近年来,上海基层干部减负一直在推进。减负后,自己的工作时间分配上有了明显变化——走访居民的时间多了、学习的时间多了、沟通的时间多了、思考工作的时间多了。
临汾路街道通过数字赋能,让“施菊丽们”可以将减下来的时间,更高效地用在为民服务上。施菊丽所服务的居民区近年加装了不少电梯。加梯后每年都要年检。“居民不一定记得住年检时间,但社区干部不能忘。”施菊丽的手机与街道“民情日志”数据中心后台相连,当有电梯即将年检时,数据中心会提前一个月发信息到施菊丽手机上,提醒她跟踪电梯年检的情况。
服务居民,需要能力提升,讲求合适的方法。上海不少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长岛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秀勤说,从书记、主任到社工,各梯队都有不同类型的岗位培训。形式上,有传统的“老带新”“理论课”,也有实操课、法律实务、舆情研判和处置、心理建设培训等。
很多年轻社工不知道如何走近居民,也担心真的走近了只能“尬聊”。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用实打实的政策服务包为他们赋能。桥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虹说,街道制作的“服务包”里有一张“养老地图”、一张印着网格长、户籍警联系电话的服务卡,让社工们可以很顺利地走进居民家中,打开话题、送上服务。最近,街道又针对高龄老人制作了“安享包”,包括高龄老人可享受的服务清单和政策、一对一的联系人,通过街道干部、社区干部,发到老人手中,实现政策、服务精准配送。
社区工作不是靠社区干部单打独斗,背后需要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普陀区体育局为各居委会提供体育指导员培训,邀请专业机构与居委干部一起巡查公共体育设施的安全性。这些配送服务项目原先没有,而是在普陀区民政局向社区干部“问计”后才设置的。普陀区民政局请居委干部填写:委办局下派的任务中,哪些是居委会真正需要赋能的?委办局根据社区干部的实际需求赋能基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08: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