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海口市灵山镇中心学校学生在学校打造的“QQ农场”里种植蔬菜。 本报记者 封烁 摄
■ 曾蕊
语文和劳动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兼有情境性和综合性。将这两门学科融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有助于发挥跨学科整体育人的优势。此举不仅能发掘语文课程的隐形劳动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还能借助劳动实践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为语文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一、深挖语文教材,创设生动劳动情境。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例如,古诗《悯农》中的“粒粒皆辛苦”;《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时田园杂兴》中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等。反复诵读语文教材,能让学生领悟一粥一饭、一丝一缕都是劳动创造的,应思来之不易。如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参与除草、插秧等劳动,体验“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意识和品德。
劳动虽然辛苦,但美好的生活都要靠劳动创造。这种劳动教育观念应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渗透。比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青蛙卖泥塘》一文中,青蛙用勤劳的双手把烂泥塘一步步改造为自己美丽的家园。课后,教师可以布置整理书桌、布置房间或共同装饰班级教室等实践作业,让学生深切体会用勤劳双手改变生活的重要意义。又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的《腊八粥》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家里和家人一起煮腊八粥,品尝“劳动的滋味”。
二、融合劳动教育,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
小学生劳动教育和实践的主阵地是家庭。一般来说,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除了劳动课和值日活动外,学生在学校很少有参与劳动的机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劳动乐趣,检验学生的劳动成果呢?建议家校携手通过周末劳动实践作业,将劳动教育与语文学习相融合。
周末劳动实践作业可以设计不同的主题,如舌尖上的作业、指尖上的作业等,一般包括劳动主题、作业名称、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在家长的陪伴或指导下,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实践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与家长一起回顾劳动过程,盘点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步骤需要改进等。周一返校后,学生可与老师、同学一起分享周末劳动实践趣事,交流心得体会。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周记的方式,将周末劳动实践的过程记录下来,用文字进行回顾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三、“劳”“语”结合,发挥学科整体育人优势。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劳动教育注重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二者结合,能很好地发挥学科整体育人的功效。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意劳动,通过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通过“创意早餐大比拼”,引导学生制作一份营养均衡、制作方便、赏心悦目的早餐。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了解食物的营养搭配、确定菜谱,在家长指导下制作早餐,然后通过图文或视频介绍这道自创的创意早餐,发到班级群里与同学共享。这个过程融合了劳动教育和语文课的“听说读写”,趣味性强。
劳动教育与语文学习相融合,通过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提升劳动意识,展示劳动成果;用劳动实践的方式丰富语文学习,进一步增强语文学习的魅力。两门课程联动,让学生劳有所获、劳有所乐。
(作者系澄迈县金江中心学校教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4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