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
一粒麦 一张饼 一根麻花
粮食产业链条“成长”记本报记者 姚二曼 杨欣
核心提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粮食,一头连着农田,一头连着餐桌。粮食产业经济涵盖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是粮食供求的“蓄水池”和“调节器”。近年来,临渭区崇凝镇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围绕粮食产业链条,努力做好一粒粮到终端粮产品的文章,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春天,临渭区崇凝镇田村寺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宋常卫带领群众将村里台塬地带的100亩撂荒花椒地,进行清表、平整,准备种上粮食。
而在镇上产业园里,渭南大秦绿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军忙着进一步扩大生产,“现在一手抓订单、搞生产,一手为二期项目建设做前期准备。”
在离产业园不远的永庆寺村,返乡创业的“90后”郑绪博则转变思路,重新定义酵面麻花,将家乡的特色小吃变成大众喜爱的火锅食材,让一根酵面麻花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
他们身份不同,但都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围绕粮食产业链条一同发力,从种好一粒麦到做好终端粮产品,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种好一垄优质小麦
3月22日,记者来到田村寺村,站在村西头的台塬上俯瞰,看到一块块新平整出来的土地,焕发出了新生机。
“这边全是沟坡地,前些年种的都是花椒树,近些年,村里的壮劳力都外出务工了,年迈的留守老人大多难在坡地上作务,花椒树无人管理,加之近几年花椒价格下滑,所以很多地都撂荒了。”宋常卫介绍,去年,村上动员群众将撂荒的花椒地入股到村集体,继续扩大种粮面积。
在这之前,2021年田村寺村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种植,村民以入股(土地股)的方式加入,实现利润分红。
宋治永是村上第一批入股的村民,他将自家4.6亩土地入股到村集体合作社。第二年宋治永就拿到了分红,一亩地分红774元。“娃们都在外地务工,我岁数大也种不动了,土地交给村集体,人家是规模化种植,比自己种效益高。”宋治永说,他家1.6亩花椒地后来也跟着入股了,啥都不用管,可以安心在家养老。
截至2023年底,田村寺村一共有500亩土地入股村集体合作社,占到了全村土地的五分之一还多。
“现在不仅本村,相邻的申田村、竹冯村的群众也找过来想将土地入股,今年面积要发展到七八百亩。”宋常卫说,未来,他们将立足长寿塬绿色生态优势,培育发展绿色优质良种小麦种植,做好产业链前端文章的同时,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
烙好一张家常饼
在崇凝镇产业园渭南大秦绿源食品有限公司的饼胚厂车间外,3个工人正在将打包好的一箱箱饼胚装上货车,准备发往江苏。
“这一单是20万张,车间现在是24小时连续生产,就这样还不能满足订单需求。”负责人张军说,二期项目今年准备开工建设,到时候生产能力至少增加1倍多。
饼胚厂自2022年投产以来,日均消耗面粉500袋,日产8万张饼胚,带动周边130户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张军表示,当时来投资最重要的是看中了崇凝镇打造的长寿粮产业链条,从种粮、面粉生产到粮食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覆盖粮食的全产业链。随着产业链条的发展壮大,他们作为一家粮食深加工企业,在资源共享的同时,最终可以实现共同成长。
“饼胚厂是我们镇上招引的第一批食品深加工企业,有效解决了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现在普通女工日均工资是140元,饼胚厂二期建成,还将解决100余人的就业问题。”该镇干部郭凡告诉记者,饼胚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后续他们还引进了麻花厂、挂面厂等企业,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下转3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8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