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人民网贵安8月19日电(黄小桃) 8月19日上午10时许,中山一院贵州医院开展了贵州省首例机器人辅助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肺结节消融治疗术。该手术由广东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教授罗孔嘉与中山一院贵州医院执行院长、胸外科主任医师陈振光、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胡晓团队共同开展。
据悉,该患者年近八十,基础疾病较多,经多次癌症手术后,仅存一个肾脏。患者CT结果显示左肺上叶舌段存在1.5×1.6cm的磨玻璃结节,考虑为原发肺恶性肿瘤,早期肺癌可能性较大。
罗孔嘉正在操控支气管镜导航机器人。黄小桃摄
“若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麻醉风险及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可能性大,拟行肺结节消融术。”胡晓坦言,因肺结节紧贴左上叶舌段动脉,经皮消融难度大,术中出血及术后发生气胸风险极大。
为降低手术风险,陈振光、胡晓团队多次组织开展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为患者开展机器人辅助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肺结节消融治疗术。同时,邀请罗孔嘉与中山一院贵州医院胸外科团队一起为患者开展手术,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手术在紧张进行中。黄小桃摄
在手术过程中,罗孔嘉与中山一院贵州医院胸外科团队熟练操控支气管镜机器人,并联合术中CBCT检测,精准定位病灶位置及消融范围。90分钟后,成功将患者肺结节精准消融,并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
期间,支气管镜导航机器人发挥了明显的临床优势。“导航机器人可以在术前智能规划路径,并在术中提供患者病灶定位的实时路径指引。”罗孔嘉介绍道,通过机械臂固定导管,可实现长时间病灶位置的精准消融,避免人手操作的抖动与偏差,极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据了解,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着贵州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也让贵州患者实现“大病不出省”,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提供了可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9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