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石永言
在我孩提之时,父亲生病,不思饮食,主要是胃口不好。他便叫我到离家不远的捞沙巷口民主路街上一家叫“桂芳斋”的糕点铺去购买乌梅丁与麻寸金两种开胃糖点。其实,他最想吃的是鸡蛋糕,但由于此种糕点至少半斤才能出售,由于家境贫寒,只好作罢,而“乌梅丁”与“麻寸金”一二两都可售卖。
当我来到“桂芳斋”糕点铺,只见摆满各种糕点的货柜中央上方,搁置着一个精致的玻璃匣子,亮晶晶的玻璃匣子内装着油润润、金黄金黄的鸡蛋糕,一层一层垒叠得非常好看,上尖下宽,形成一个十分美丽的图案。鸡蛋糕在店内之所以享受这么一个特殊位置,说明此种糕点是当时遵义糕点的主打,而价格呢,一般平民是难以接受的,故常常为当时有钱人家待客的主要小吃。
遵义鸡蛋糕,在上世纪初叶便享有盛名,成为一种名小吃。
全国各地都有鸡蛋糕的制作,为什么唯独遵义的鸡蛋糕独占鳌头呢?
遵义鸡蛋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产的呢?
遵义市第二十四中(团泽)教师田景伟(笔名甜歌)在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刊物“遵义历史文化”2022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记曾祖父田庆霖》的文章,详细介绍了遵义鸡蛋糕出世的情况,兹摘引有关段落:
“贵州遵义,……名优小吃,可谓多多……而其中的遵义鸡蛋糕,我的曾祖父却是创始人。……曾祖父年轻时,抱着实业发家救国的情怀,查考江浙、湖广等地糕点的做法,回来开始研究、试验。他用面粉、土白糖、鸡蛋白等原料,反复调试火候,讲究用料搭配,形成家族工艺,做成遵义鸡蛋糕。那蛋糕用手一捏,是一小颗,放开手指,立成大块。色泽金黄油亮,小巧玲珑,外观诱人,酥松滋润,不腥不腻,香甜可口。产品远销遵义周边乡镇及贵阳、重庆、广西、湖南。他创办的‘桂香斋’,生意越做越大。20世纪70年代,原遵义丁字口新华书店大楼的前身,最初的建筑,是清末我家用砖木结构修建的‘桂香斋糕点总部’。1903年,湖北襄阳人袁玉锡(1857-1915)从京官外任遵义知府,与我家曾祖交厚。他主政遵义时,桂香斋糕点生意扩展至‘十三间街坊’。后来,老城晋家的‘同心斋’与我家的‘桂香斋’,各据一方,相互学习,又互相竞争。两家遵义鸡蛋糕,比翼高飞。可惜,‘同心斋’只开了十几年,因店铺失火烧垮了。20世纪30年代,遵义糕点铺多了起来,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裕泰恒’‘意味长’‘复兴隆’几家。1935年后,四川南溪人温久成先生,到遵义主持温汉章先生的‘裕泰恒’糕点厂鸡蛋糕制作,他将祖传技术,结合遵义特色,采用蛋黄、蛋白分别处理,全新独创‘拗锅’阴阳火艺,成为遵义鸡蛋糕制作工艺一绝,后经几代人的探索,今天的谢忠权鸡蛋糕,做到了国家特色食品的极致。”
上文所提到当时在老城还生产过鸡蛋糕的糕店铺“同心斋”的老板晋竹筠的儿子晋润昌先生,生前有幸与我摆谈过他们家生产鸡蛋糕的有关情况。二十多年前,这个当时已有七十余岁的老人饶有兴致地谈道,他家生产的鸡蛋糕,其工艺与生产的材料十分考究。首先是鸡蛋用得多,制作时,鸡蛋的蛋清与蛋黄分开,各盛在大缸钵里,然后将缸钵略微倾斜,师傅坐在板凳上,面对缸钵用两根一米左右的细竹竿用劲搅拌。一个劲地挥舞着手,直搅拌得汗湿衣衫,精疲力竭。这时搅拌过的鸡蛋糕汁,全变成极细小的泡沫状,晶晶闪亮。然后师傅抓起一把泡沫,掷之于壁。鸡蛋泡沫便紧贴壁上,不流动,这才叫工夫到家啦。搅拌鸡蛋,可谓是一场剧烈运动。同时说明那时生产鸡蛋糕的认真,注重质量,以致获得人们喜欢。
另外,晋润昌先生还说,那时“同心斋”生产鸡蛋糕所用的白糖,未经提取过任何营养成分,以致油润润,略呈黄色。让蜜蜂常来光顾,为的是采蜜,用这样的白糖来生产鸡蛋糕,油润、松软,其味甘甜、醇厚、清香、爽口,用手一捏,便成一小团,张开手,便是一只蛋糕。
老城民主路上的“同心斋”斜对面便是大仕阁巷。巷里居住着一门四进士的蒋家。其中有一个名曰蒋京的进士,人称蒋四老爷,他经常去“同心斋”买鸡蛋糕,而“同心斋”的主人,见蒋京至,便欣喜地取新生产的蛋糕给他品尝,看看质量有无变化,往往得到蒋京的颔首称赞。为赞美“同心斋”鸡蛋糕,蒋京曾赠一藏头联语:“同是点心分上下,心想生产望中秋”。
百年以来,遵义鸡蛋糕一直是遵义三大名优小吃之一,享誉省内外,成为待客或馈赠友人的佳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5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