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暑假里陪四升五的娃,看历史纪录片《风云战国》,一集讲一个国家,把战国七雄的简史和灭亡原因,都简略地捋了一遍。
当看到齐国这一集,它的亡国原因,令我惊讶的程度,真是大大超过了前几个国家。因为实在是和预计的,相差太远了。
一个各方面家底都很好地强国,居然是一个不抵抗的投降派!
为啥说它真是各方面家底都很好呢?
第一,国际声望高。
说齐国声望高,有号召力,真的不是吹它。
齐国是老牌诸候国,春秋争霸时代的第一代霸主,便是齐桓公姜小白。那时候想称霸,不光得国家有实力,仗打得赢,还讲究能服人,能发动各国,一句话,能带领大家。
而在战国七雄中,除了燕国是周王室亲戚,血统最正之外;楚国虽后来者居上,但始终顶着个”烧火“的南方蛮夷的帽子;就连秦国,因为东周才建国,没什么历史,又地处偏远,尽管后来努力成了虎狼,但同时也是众矢之的,更别提什么号召力。
可齐国就完全不同了,什么重大事件,它一出来发话,效果就大不同。就连战国的开篇事件“三家分晋”,那三个瓜分母国的诸侯,想获得周王室的正式承认,也不得不拜托吃了败仗的齐国,去张罗这个事。
包括后来的各自称王,也要让齐国打头、参与、见证,以增加“国际”说服力。
第二,地理位置好。
齐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从经济角度上看,齐国位于山东半岛临海,物产丰富。自姜子牙时代开始,就能从海洋中获得大量资源,比如说鱼、盐。
这比起那些只能依赖农耕,甚至土地还很贫瘠的其它国家来说,物质基础可不是好了一点半点。
从军事上说,齐国在山东六国的最东边,易守难攻,特别适合建立割据势力。所以各国六次合纵攻秦,齐国参与很少,表现得相当不热乎,因为事不关己啊。
因为距离远,在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下,齐国又成了贿赂交好的对象,爱财的齐人自然是掩耳盗铃,不管不顾时局如何变化。
同样是因为远,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灭的。也就是说,地利,其实给了齐国的生存,很多很多次的机会。
第三,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
齐国是个传统富庶大国。
自姜子牙封国建邦时起,就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到春秋齐桓公时,就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
而等到田氏代齐时,工商业更是发达,它缔造了上古时代最为耀眼的商业文明。
整个都城临淄人口达到了30万,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从事工商业。
史书上都这么写:“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而且,齐国的重视工商业和秦晋的“重农抑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魏虽然提高了国家机器的效率,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军队战斗力,但却导致了底层农民的贫困。而齐国,却是实实在在的“国强民富”。
第四,文化繁荣,人才倍出。
齐国不仅商业发达,文化繁荣程度还极其突出。
齐国的君主建立了著名的稷下学宫,邀请天下名士到稷下讲学,这使得齐国一跃成为战国的文化中心。
稷下学宫150年的传奇,有多少中国思想史上的星光熠熠呢?
儒家的孟子、荀子,阴阳家邹衍,淳于髡,荀子的弟子韩非、李斯,慎到,申不害、鲁仲连等等。
第五,王族聪明善谋。
齐国有个特点,它的王族特别善谋。
首先,看“田氏代齐”这个事件。田氏原只是齐国的一个望族,但经过几百年的苦心经营,经过田完、田乞等八代人的资源积累,终于成为实力最强的一支,鸠占鹊巢,取代姜氏,将齐国据为己有。
再看,齐国变法的特点。在战国其它国家的变法中,大多是士人主导,比如秦魏;但在齐国,却是由君主主导并贯彻了变法,这充分说明了田氏君主在这一块的认识,很有高度。
接着,田氏王族中涌现了相当多的谋略名臣。比如大将田忌,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以“围魏救赵”大胜魏军,采用“减灶之计”,诱杀魏将庞涓。
比如孟尝君田文,养士三千,知人善任而闻名,出任多国相邦。
可为什么这样一个国家,拥有这么多匪夷所思的好条件,却不断上演开门投降的桥段,最后走向了灭亡?
皆因齐人的国民性格,忘战者必危。
齐人贪图享乐。
齐国人民生活极度奢靡,踢球喝酒、斗鸡走狗,吃喝嫖赌样样行。齐国都城临淄的三十万人,三分之一都在做小生意。临淄还是情色之都,天下最大的妓院,居然由王室直接管理。
齐人爱好钱财。
齐国从上到下,都极为重视钱财。后期的相邦——后胜及其门下宾客都见钱眼开,在秦国的大箱黄金面前纷纷跪倒,居然成为秦国的间谋,成天在齐王面前鼓吹中立,要与秦国交好。
齐军不爱抵抗。
齐国士兵打战没有狠劲。在艾陵之战中被吴国打得底儿掉,在被燕国联军打得不战而逃,逃兵的称号在七国中闻名遐迩。
后期君主“无为而治”的鸵鸟思想。
齐国中立的立场,从秦昭襄王时期,一直延续到秦始皇时期。在数十年的时间里,秦国与齐国以兄弟相称,从来没有再次合纵。
齐国一直在做梦,以为自己与秦国交好,就可以一直生存下去,到了最后一代君主,太后当权,依然走黄老“无为而治”的路线,觉得自己偏隅于东方,谁也不去招惹,就好了。
结果,灭齐之战真是秦统一路上最顺利的一仗,仗还没怎么打,齐王就直接降了。
好歹也是一个大国啊,昔日的雄武之风消失殆尽。
《史记》中记载了齐国遗民悲伤的回忆,“五国灭亡,秦兵卒入临淄,民莫敢格者……”国破家亡,但齐人已全无勇气抗争。
齐国的灭亡,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为生动的注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6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