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齐国的兴亡史:从君王后的谨事秦到后胜的误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3 11:22: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目光短视,导致合纵屡屡失败

从实质上说,战国后期连横是积极主动的攻势策略,合纵是以攻为守的守势策略;从形式上说,连横是东西联盟,合纵是南北联盟;从总体上说,连横是强国(特别是后期的秦国)为了谋求军事优势,打破平衡而采取的攻势行动,合纵则是东方各国为了自我保护,为了救亡图存,联合起来抗御强国的兼并而采取的守势行动。即使曾经有过三国、四国甚至五国合纵攻秦,也不过是一种以攻为守,防止被各个击破的策略。

齐国的兴亡史:从君王后的谨事秦到后胜的误国

历史的结局是合纵失败,六国灭亡。根本原因是六国封建改革不彻底,综合国力不强,更为重要的是合纵之国为了维持封建割据状态,违反了历史要求统一的总趋势。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他:“定于一”。定于一统,定于一尊,当时的人们都看到了,诸子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不同的是他们各有自己的统一观。各大国都想由自己来实现统一,问题是谁有力量,谁的路线正确。

战国后期,各国战略举措的得失和军事力量的消长,使列国外交形势和战略态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秦国独强,打破了同六国的战略均势。秦国强大的车、步、骑、舟诸兵种部队,可以在平原、山地、江河进行大规模的作战。秦国的战争指导者实行“连横以斗诸侯”,东向争天下的战略方针始终注意到三晋是争夺的焦点,崤函是控制的咽喉,而要地宜阳是秦军进攻的支点。秦军既可南下威胁楚国翼侧,又可回兵配合对敌正面卷击三晋,形势十分有利。

加之秦国在外交上离间拉拢与军事打击紧相配合,更是所向披靡。李斯献计的“三部曲”在统一战争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阴遣谋士资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采纳李斯等人之计,“竟并天下”合纵失败,没有牢固的联盟也是重要原因。

张仪明确指出:“诸侯之为从(通“纵”)者,将以安社稷、尊主、强兵显名也。”

这就是说,他们各怀私利,各有打算,因此几次合纵始终是脆弱的,短暂的,所谓“诸侯之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同床异梦的松散合纵联盟,反映在军事行动上就表现为各自保持实力,打滑头仗。

以伊阙之战为例,秦将白起在自述战胜韩、魏的原因时承认:“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韩、魏互相观望,结果被秦军各个击破。又如,齐、韩、魏三国攻秦,孟尝君听信韩庆“秦不大弱而处之三晋之西,三晋必重齐”的游说,在攻入函谷关后按兵不动不乘胜扩大战果,就是出于既怕韩、魏强大而难以控制,又怕秦国削弱不能控制三晋。

齐国的兴亡史:从君王后的谨事秦到后胜的误国

总之,多次合纵都由于各怀私利,都企求兼并别国而一事无成。

二、君王后事秦与后胜误国

齐湣王被杀,莒人共立其子法章,是为齐襄王。齐襄王的王后是君王后,生子建。五年后,田单攻破燕军,齐襄王重归临淄。公元前265年,襄王卒,子建立,国事决于君王后。君王后奉行事秦政策。秦赵会战长平之时,赵国请求齐国接济粮草。谋臣周子力主救赵,他认为:“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君王后不听。史称:“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于秦,以故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

齐国的外交政策受秦国外交活动的影响很大。秦始皇用兵六国之时,担心齐、赵联合,特地派荆苏等人出使齐国,以计谋断绝齐赵之交。君王后死,后胜为齐相。秦国间谍以重金贿赂后胜,唆使他派遣众多宾客出使秦国。秦国又以重金收买这些齐国使者,使他们为秦国效力。这些使者纷纷劝说齐王奉行与秦亲善的政策。

齐国长期奉行“朝秦”政策,“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齐国不仅不援助遭受秦军攻击的其他五国,而且自身也不做抵抗秦国入侵的准备。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秦国最后一个对手,齐王建与其相后胜这才开始仓促备战,“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可是当亡国之祸降临的时刻,原本强大到足以称帝的齐国却只能束手被擒,不仅毫无反击之力,就连抵御、反击的意志也丧失殆尽。

齐国的兴亡史:从君王后的谨事秦到后胜的误国

亡齐是秦始皇的既定之策,与齐亲善是表面现象。据说王翦灭燕之时,秦始皇曾与众将商议:“齐、楚何先?”李信曰:“楚地广齐地狭,楚人勇、齐人怯,请先从事于易。”李信的见解仅从军事角度着眼,而从齐国的实际状况看,先灭楚国更有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率破楚扫燕灭代的得胜之师兵临齐境。齐国在劫难逃。

三、齐国的战与降

战忽?降乎?齐国内部有两种意见。即墨大夫、雍门司马是主战派的代表。

即墨大夫认为齐国有战胜秦国的可能性,他指出:

“齐地方数千里,带甲数百万。夫三晋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郵之间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众,使收三晋之故地,即临晋之关可以入矣。鄢、郢大夫不欲为秦,而在王城南下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师,使收楚故地,即武关可以入矣。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夫舍南面之称制,乃西面而事秦,为大王不取也。”

当时齐国实力尚存,军队完好无损。各国贵族多逃亡齐国,寻机报亡国之恨,这也是一支可借用的力量。如果齐国君臣一心,借助各国人才,组织全国军民,尚足以一战。五国刚刚覆灭不久,各地还有图谋叛秦活动,一旦齐军挫败秦军,也存在着扭转局势的可能性。

但是,齐王建和后胜一心事秦、降秦。齐国准备不足,军民也得不到有效的组织,以致“秦兵卒入临淄,民莫敢格者”。这样的国家不亡待何?

齐国的兴亡史:从君王后的谨事秦到后胜的误国

秦王政恩威兼施,一方面大兵压境,一方面诱齐降秦。秦使陈驰劝说齐王建降秦称臣,答应以五百里之地作为他的封邑。“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可是秦国把他安置在边远的共邑,将他活活饿死在当地荒僻的松柏之间。齐人闻之,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齐王建任用奸佞,苟且偷安,终于招致杀身亡国之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齐国为何不愿合纵,选择中立呢
自合纵周朝初建以来,齐国即崛起为东方大国,拥有丰富的海盐鱼利和广袤平坦的土地。位于东海之滨,齐国背靠大海,东边无敌,成为春秋时期的东方霸主。在齐桓公的统治下,齐国首霸天下,成为春
2024-05-03 19:00:00
《楚国兴亡史 : 华夏文明的开拓与融合》出版发行
书籍信息 书名:《楚国兴亡史 : 华夏文明的开拓与融合》作者:张宏杰书号:978-7-5455-7256-8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出版品牌
2023-10-30 14:21:00
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齐国为何没参加
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齐国没参加,那么齐国最后怎么灭亡的呢?在《大秦赋》的剧情当中,齐国可以说一直都是最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一个国家了,与秦国对抗的一直都是另外的五国,齐国几乎没有什么
2024-06-28 16:56:00
齐襄王后:智慧与胆略的典范
君王后,齐襄王夫人,襄王继位时,齐国被燕国打得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好在田单智勇双全收复失地,齐才得以复国。襄王在位十九年去世,子田建继位,史称齐王建,田建年幼,母亲君王后摄政,君
2023-10-04 18:03:00
黄老之术与战国时期的齐国:一种策略的失误及其后果
用一句俗语来形容死到临头的齐国,那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公元前226年,秦国大军攻破燕王都蓟城,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去了辽东,在此之前,秦国已经拿下了赵魏韩三国,加上名存实亡的燕国
2023-10-27 15:17:00
大齐国为何最后会被秦国消灭呢
...还曾经在赵、楚两军面前吃过大亏;面对综合实力最强的齐国时,却偏偏是最轻松的。公元前221年初,在灭燕之后,秦将王贲突然率军南下,所过之处一片坦途,没有遇到丝毫抵抗就挺进了临淄
2024-05-17 19:44:00
姚贾对秦国有多重要,凭一张嘴破四国合纵
...的。而范雎虽然之前只是魏国须贾手下的舍人,但在出使齐国的时候,还得到了齐王的赏识。但是姚贾出身比较低贱,因为他的父亲为看管城门士卒,在那个时候是没有地位可言的。然后姚贾在赵国
2024-06-16 20:37:00
苏秦从齐国讨回十座城,为何反被燕国人告黑状?
...生内乱,二是容易被人侵略。这不,燕易王刚登基,南边齐国的军队就打过来了。燕易王燕国与齐国南北相邻,虽然春秋时也有和睦相处、亲如兄弟的时候,但战国时,是生死冤家,就如同齐与楚、
2023-06-14 10:46:00
齐国为何对秦国灭其他国家无动于衷
齐国在春秋时期一度是实力最强的国家,到了战国则实力相对弱小。在秦国灭六国时,赵国、楚国、魏国等都激烈反抗,唯独齐国没什么动静。尤其在赵国和秦国的战争中,赵国多次向齐国求援求粮草。
2024-06-04 19: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