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朱宸葳
有人说,了解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就是像本地人一样生活。原本我计划着“像云南人一样逛菜市场”,来到曲靖著名菜市场——河北商业街之后,情况变成了“和云南人一起逛菜市场”。没错,曲靖人就是这么热情。
进了云南的菜市场,怎么能不看看大名鼎鼎的菌子呢?根本没法不看,一排排的摊位,一个个大小形态各异的小篮子,都堆着各式各样的菌子。摊位面前,大量包着头巾、背着箩筐的本地人,少量拖着行李的外地人,全围在菌子前叽叽喳喳,旁边卖鹰嘴桃、蓝莓的摊主只能叉着腰看着。
你可千万别在云南人面前指指点点,“这种蘑菇怎么卖”,这样不识货的话能把云南人气到连喝几碗普洱茶。“菌子”意味着天然有机,意味着雨季特有,意味着靠天吃饭,意味着可遇不可求。“蘑菇”则是它的反面,意味着人工培育,意味着可复制。
看我在摊位前徘徊,一位本地顾客姐姐冲我一笑,非常好心地提醒我可以买点鸡枞菌、青头菌,这是我们外地人可以“染指”的品种,不会做乱做一通都行。说着她就要在手上挑选的鸡枞菌上比划,撕成小条,准备生吃给我看。我自是深信不疑。她身旁是她的一大家子,正在专心和老板讲价,一朵朵精心挑选。她说,每到雨季,当地人都会采购大批鸡枞菌油炸封存,用它来拌面、米线鲜香到不行,肉酱跟它比根本不入流。
鸡枞菌虽有“菌中之王”的称号,但是难保存,雨后刚采摘下时是收敛的形状,如果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它炒进锅里,配上青辣椒烧一下,味道比肉还鲜香,确实有“鸡味”。随着时间推移,半天就会催它开伞,风味大减。于是聪明的云南人想到了另外一种方法,经过“洗-刷-泡-晾-撕(条)-烧-炸”后,将鸡枞菌密封在油罐里,早上吃米线时舀上一勺,就会很美味。
姐姐、嬢嬢们热情地让我从她们已挑好的一大袋鸡枞菌里分了几两,并让老板也给我优惠价。她们刚刚在摊位前与摊主砍价,让我一个外地人无功受禄,拿到了整个菜场最物美价廉的鸡枞菌,我不禁对这几位初识就热情似火的云南姐姐心生谢意。
让我长见识的还有各种颜色的牛肝菌。红牛肝菌俗称“见手青”,外表不是青色,伞盖呈红色,刀切后迅速变青。据说手触摸后也会变青,但我有点担心,不敢去验证。此外还有黄牛肝菌、黑牛肝菌,颜色上即可辨别,“伞柄”都是一样的肥厚硕大,触之似乎就能感受到醇厚的口感。
干巴菌形如其名,皱巴巴的,颜色也像是脱水后掉色了,蓝蓝绿绿间杂褐色,显得黯淡而斑驳,像一小块珊瑚礁。其貌不扬,味道却让人惊叹。
在一个腌菜摊位旁边,卖腌菜的小哥看着红红绿绿的腌菜,抓耳挠腮了半天,用手指画了个圈,憋出一句:“这些都是腌菜。用蔬菜做的腌菜。”他很有兴致地带我逛菜市场。
这个小哥很有意思,他能随时从毫无障碍的方言交流切换到非常标准的普通话。帮我向摊主讲价,或者是请求让我尝鲜,他就熟练操起曲靖话,笑脸一抬,摊主都笑着应允;当谈到家乡小城的烟火气,他又是一口标准普通话,侃侃而谈,让我感受到他出走又回来的理性思考。他偶尔高屋建瓴地谈起物价、生活节奏、旅游资源的开发,让我对他升起一丝敬佩。
分别时,他才注意到我拎着一个装菌子的袋子,热心地说可以帮我把把关,随后表示品相真不错。是啊,这是我借了非常可爱的曲靖姐姐们的光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5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