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刚出生3小时的安安(化名),还没好好在父母怀里躺一躺,就被紧急转运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幼院区。安安被确诊为罕见的先天性食管闭锁I型,本该“一路直通”到胃的食管,却先天长成了两截,而且上下端都是“死胡同”,随时有生命危险!
B超发现胎儿食管是“死胡同”
几个月前,家住南京的康先生带着妻子去做产检,令他们没想到的是,B超医生告知他们胎儿的食管可能存在闭锁。康先生夫妇顿时慌了神,但如果要放弃这个孩子实在于心不忍。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咬咬牙先把孩子生下来,然后再想办法治疗。在母亲孕30周的时候,安安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人间。此时的安安连口水都吞不下去,刚出生的他体重仅1.3千克,属于早产儿中的“极低体重儿”,急需营养支持。但问题是,孩子先天食管不通,上下端“断了”4厘米,只能靠静脉输液补充有限营养。
省人医妇幼院区小儿胸心外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立即开展多学科会诊,商讨安安的救治方案。专家团队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给安安补充足够的营养,这是他活下去的关键。”
小儿外科易军教授带领团队立即给安安进行第一次手术,通过“胃造瘘术”,将一根造瘘管直接连接到安安胃部,打通补充营养的“生命通道”。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术后新生儿科团队立即接手,将安安转入监护病房。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呵护,安安体重长到了2.5千克,终于满足了第二次手术的体重要求。
让“断掉”的食管“双向奔赴”
尽管达到手术指征,但安安的情况,即使在经验丰富的小儿胸心外科主任顾海涛教授看来也十分棘手,中断的食道两端间距达到了4厘米。患儿年龄太小,食道两端间距太大,对手术来说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阻碍。顾海涛决定,通过两次手术,分期完成安安食管的“解锁”。3月16日,在麻醉科的全力支持下,顾海涛教授团队开始了安安的第二次手术——“食管牵引术”。医生在断成两截的食管盲端,各自缝上牵引线并将牵引线引至胸腔外。接下来的一周,医生每天通过外力牵引,让“相聚甚远”的两截食管不断靠近,实现“双向奔赴”。
一个星期后,安安的食管从最初相距4厘米,逐渐靠近到1厘米以内。3月23日,顾海涛教授主刀为安安进行了第三次手术——“食管闭锁矫治术”。在如此纤细的食管上面吻合操作,每缝一针都要做到力度和位置恰到好处。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孩子被“锁住”的食管顺利“解锁”。
术后,在接连闯过感染、术后并发症等关口后,安安各项指标平稳。术后第三天,安安撤掉了气管插管。经过20多天的术后护理,安安开始正常进食。目前,安安恢复情况良好,身体发育正常,体重也已经长到7千克,追上了月龄宝宝的标准体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8 05: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