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先辈为之奋斗,用生命换来的,不正是这样的人间美景吗?
“英雄村”水鸭塘
走出过200多名抗战英雄的水鸭塘村新貌。
村中的水鸭塘。
长势喜人的辣椒。 水鸭塘是一个塘,也是一条村。
几年前拜读过《北海晚报》刊登钟轼的回忆文章《水鸭塘村的抗战英雄》,副标题是:铁山港有个“中国黄埔军校生第一村”。这篇短短的千字文微信公众号阅读人数高达三千六百多。退休前,钟轼是市教育局和原体育局领导,北海文化名人,家学渊博,坦荡真诚,乐于助人,对家乡怀有赤子之心。
近日,我应钟轼之邀,再访水鸭塘这条抗战英雄村,重点是实地瞻仰抗战名将,曾任十九路军团长,“一·二八”淞沪会战冲在最前面与日寇肉搏的钟经瑞。
钟轼和几个老表老乡先请我进钟氏宗祠,朗诵一通祖先和晚辈撰写的对联,拜祭一番,在村长和村民的引导下,来到抗日名将钟经瑞的故居。
只见绿树村边合的钟经瑞故居已变更为“水鸭塘小学”,村长说故居地基还在,钟经瑞手植的荔枝树还在,历经百年,炎夏时节仍结满一树荔枝。村长还说,前两年因疫情,小学搬到镇上了,现在校园撂荒,正好是做抗战名将钟经瑞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纪念馆的时候。钟轼点头说,正是此意,来前已和市文物局局长有初步意向。
我漫步芳草萋萋的校园,四处寻觅抗战名将钟经瑞的足迹,苍天白云,宁静的春天蜂飞蝶舞。仰视那一棵棵高大的荔枝树,缅怀英雄为我们后人奉献的幸福果实。想起百年前动荡的中国,南疆边陲的这条普通的自然村,居然为寻求光明,为革命为民族的解放,在邓世增和钟经瑞、钟锦瑞等先觉先行者的号召率领下,走出了大半条村子的两百多条真汉子,他们本该使牛耕田、娶妻生子,但他们走向了一个一个战场,热血洒青山,长眠黄花岗。
我为英雄浩叹,走出抗战名将钟经瑞故居,来到钟氏宗祠前的水鸭塘。差不多四年前,我第一次看见水鸭塘,如今已大变样,一个几乎荒废的肮脏水塘,已整治得洁净漂亮,做了排水渠和古色古香的围栏,塘里有几只水鸭在戏水欢闹。村长说,镇里这几年非常重视水鸭塘村的改造提升,把4.5米宽的村里的水泥路拓宽至5.5米,还建了广场、篮球场和其他娱乐活动场所,目前正准备建一个戏台。钟轼在一旁笑说,建好了戏台,我请红线女嫡传弟子,广州粤剧团团长欧凯明回乡唱一台。
回到村长的“乡村别墅”,大家树荫下茶叙。年轻的村长说,这几年得益于扶贫和乡村振兴等利好政策,不仅村貌大变,而且村里的一百多名村民,靠一双双勤劳的手致富。一起茶聊的还有几位村民,其中有“三大王”,一个是“青瓜大王”,一个是“冬瓜大王”,一个是“辣椒大王”,这几年他们都种植着百多亩农作物,卖得特别火。“辣椒大王”叫钟业芳,中共党员,很年轻,说外出打过工,前几年回村种地,逐渐摸索出市场经验,去年单是种辣椒就收入60多万元。村长笑说,他就靠辣椒建了楼房买了轿车。
我们一行乘兴下田间地头,走进“三大王”的“王国”,为他们长势喜人的农产品而高兴。放眼望去,一个更大的丰收在等待“三大王”和乡亲们。
春风吹绿大地,水鸭塘微波涟漪。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先辈为之奋斗,用生命换来的,不正是这样的人间美景吗?我觉得他们值得,生于那个年代太值得了,他们太配“英雄”这个称号了。而后来的我们,不仅崇敬和纪念英雄,更要为热土奉献所有。
(作者为北海人,小说家,中国作协会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