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儒家的圣君,百姓的庸主。
我觉得用这十个字来评价明孝宗朱祐樘再合适也不过了。
朱祐樘跟他的父亲明宪宗朱见深一样,都是严格按照储君培养制度教育出来的大明皇帝。
朱祐樘,从5岁被立为皇太子到17岁登基,中间接受了整整12年的储君教育,时间长度和登基的年龄都跟父亲朱见深一模一样。
唯一的差别就是朱见深有四年的废太子生涯和经历。
事实证明,挫折和磨难才会让人真正的成长。朱见深也由此对人性的阴暗有了切身的体会,他靠着高超的政治手腕,通过恩威并施,既敢于放手,又知道制衡,关键时刻还能够随时翻脸,所以才拨乱反正,创造了中兴之势。
而没有经历过挫折的朱祐樘被儒家思想彻底洗脑。
他理想化的认为大明就是儒家经典中描绘的那个世界,只要有圣君和贤相就能够治理好一切了。
所以朱祐樘一上位就清理了一批不符合儒家贤臣人设的朝廷重臣,多达一千多名名声不好的各级官员都被朱祐樘赶出了朝堂。
然后朱祐樘就启用了包括丘濬、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在内的一大批所谓的“正人”,将大明权柄拱手送给了文官集团。
朱祐樘是儒家眼中完美的皇帝,他非常勤政,除了天天坚持上早朝,甚至还增加了午朝,每天批阅奏章到很晚,从来不让宦官代劳。
朱祐樘还非常虚心纳谏,从不独断专行,非常体恤大臣,从不动用廷杖。
他勤俭节约,不兴土木,不近女色,专宠张皇后一个人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一句话,朱祐樘在竭尽全力的去做那个儒家描述的理想君主——仁慈勤政,从谏如流,品德高尚。
从形式上来看,朱祐樘确实做到了一个明君该做的一切。
然而治国并不是演戏,治国需要实际的政绩来说话,最起码也要做到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安定繁荣,才能够被称为一代明主。
弘治十七年(1504年),也就是朱祐樘驾崩的前一年,内阁首辅李东阳受命前往曲阜祭孔,他给朱祐樘上了一道有关沿途所见所闻的奏疏。
在奏疏中,李东阳告诉朱祐樘拉舟挽纤的百姓衣不蔽体,荷锄耕作的农民面黄肌瘦,青州盗贼猖獗,江南浙东流民遍地,地方军队空饷严重,官仓中的粮食也只够10日之用。
如果不及时应对这些情况,后果恐怕难以预料。
朱祐樘看到奏章大吃一惊,他想到任命刘大夏为兵部尚书时,刘大夏曾多次称病推辞。后来朱祐樘坚持,刘大夏才吐露了心声,表示天下已经到了民穷财尽的地步,万一出乱子,兵部是要负首要责任的。刘大夏正是担心自己年老体病,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所以才推辞的。
这次看了李东阳的奏疏,朱祐樘立刻就想起来刘大夏之前说的那段话,于是急忙召见刘大夏问个究竟。
刘大夏直言不讳的说:天下民穷财尽,问题就在于征敛无常。
比如广西取木材,广东取香药,每年的银两都数以万计。小事尚且如此,其他就可想而知了。
朱祐樘又问刘大夏军队的情况,刘大夏表示,士兵和百姓一样穷困,原因就在于将领们克扣军饷的比例居然超过了一半。
朱祐樘听完一声长叹,表示自己治国将近20年,居然不知道天下军穷民困,不配做皇帝啊。
从朱祐樘的这一番感慨,我们可以知道,他究竟被文官集团给糊弄到了什么地步。
朱祐樘可能永远都想不明白儒家经典告诉他的那些事儿,只有他认为是真的,也只有他在身体力行的去做,文官集团基本都是嘴上一套,实际另外一套。
朱祐樘太天真了,或者说,他18年的皇帝算是白当了。
刘大夏和李东阳因为敢和皇帝说实话,所以被史书称为贤臣。但问题的关键是,治理国家并不靠实话实说,而是要靠政策的落实推进。
孝宗一朝的常态,就是皇帝和大臣一本正经的在研究国家大事,大臣们畅所欲言,皇帝则从谏如流。走完这场秀之后,群臣高呼皇上圣明,然后决策发布下去。
但仅此而已。
一切事情仍旧按照文官集团内部的潜规则在运行,只有朱祐樘一个人在省吃俭用,拼命干活。
这样的圣主只是文官集团的圣主,却是百姓的罪人。
明孝宗朱祐樘,或许是一个好人,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好皇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