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以“体育+”为核心的体育学科课程建设实践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10-19 09:5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宋长江

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质,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如何促进每一名学生品学兼优、身心双健、和谐发展是学校体育教研组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体育+”课程设置助力学科规范推进

“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程群是一个结构开放且富有生命力的课程整体,会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基础、综合能力等,不断扩展和吸纳新的课程资源,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大方面——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学校把体育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综合型课程3个部分,聚集“体能精准训练”“运动与技能”“体育与安全”“体育与健康”“体育文化节”等五大类多门课程,形成教会、勤练、常赛三位一体的“体育+”课程群。

“体育+”课程实施。无论课程内容多么丰富,学校始终坚持高质量上好课程群的基础课程——体育课。学校配齐配强师资,8名体育教师中会聚3名区域名师、能手。在体育课堂上惠及全体学生,照顾学生个性,支持学生拔尖。帮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培养起对体育的兴趣,为学校的体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天桥区桑梓小学坐落于黄河北岸,学生全部来自周边农村,学校体育组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根据农村孩子爱跑爱动、肯吃苦的特点,建立以足球、手球、板球为主体的拓展型课程。依托体育学科“1+1+1”分专业化走班制教学模式,实现普及化教学与拔尖性训练的整合。教研组对基于生本与校情的体育拓展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系统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先后设计编写《少年板球》《少年足球》《手球校本课程》《体育基本技能校本课程》等学校课程教材,让学生学练多种运动项目的技战术,提高运动能力。

“双减”政策,拓展了学校体育工作新时空。学校体育教研组站在学生发展的视角去审视新时空下的学科建设,将课堂教学、大课间、课后服务、家庭体育锻炼等重新架构。体育课以学习技术为主并获得运动知识,课后服务课上兼职教师继续进行反复练习训练提升,而在零点体育、体育家庭锻炼时空可以和锻炼伙伴一起保持运动频率,建立运动习惯。以“校内外内容一体化的体育家庭作业”为实施手段,从无序引向有序、从他律走向自律,家庭作业的内容设计有了明确规范,让学生学后有练、能练、会练。同步引导学生家长掌握科学锻炼的理念,让每一段时空发生效能。

跨学科综合性主题课程。体育学科有综合性特征,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校以体育文化节为抓手,从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角度出发,将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融入体育课程内容。以劳动最光荣为例,学校打造“梦想小镇”职业体验馆,将体育和劳动课程跨学科融合,学生在10余种场景化的职业体验中消耗能量,在“采摘节”中举行农耕运动会,将劳动意识和肌肉力量训练融为一体,发展学生协调性和责任担当、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课程教研活动引领学科高位发展

统筹活动,选好学科“领头羊”。教研组长及学科带头人是学科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带头人和责任人,学校教研组长主动站在学校发展和学科发展的立场,全面策划本组课题设计和教研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区域名师的作用,指导同组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等各项工作,让青年教师能够迅速站稳讲台。

团队共进,内化共享新理念。全组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每名学生的发展,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变课程的统一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人人都是主讲人,教研组每人分别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组内其他人员可以提出质疑。

勇于创新,开辟教研新路径。建立新的备课制度,从备“课”到备“学”,实现文本和教学对象的有效对话,建立专业的听评课制度,从评“课”到议“课”,实现组内成员之间的理念互通,建立新的课例研究制度,从“一课多案”到“一案多课”,建立新的活动模式,活动由“指派”变为“申报”,研究由“即时”转向“长效”,实现教研活动效率最大化。

课程建设成果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成就了一批善思考、懂科研的教师。近年来,学校体育教研组收获满满,多次在省市区大赛获奖,一批青年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体育教研组通过探索“体育+”课程模式,整合校内外体育课程资源、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改变家长的体育观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校多次获得男子足球季军、女子足球亚军、济南市手球亚军等。在天桥区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成果展示中,学校500余人的板球操获得一致好评,板球队更是在各项省市比赛中斩获佳绩。

培养了一批爱运动、身心健的学生。“体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双能”均有提升,既拥有强健的体魄、愉悦自我的技能,还能乐于锻炼、爱于运动。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每年天桥区教体局组织的阳光体育班级联赛活动中,学校随机抽取的班级学生各项成绩均名列前茅。体育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学生越来越自信、自律、阳光、积极、向上,路队、大课间的站立行走都展现出良好姿态。以“体育+”为核心的课程在慢慢涵养桑小学子的内心,让体育精神和学科素养成为孩子成长的底色。

(作者系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小学副校长、一级教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9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特点,开发“乐读·经典诵读”“乐动‘新式’传统体育”“乐雅·民族音乐”等特色课程。“快乐课程”育人体系的构建,尊重学生认知规律,课程内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
2024-04-23 09:58:00
...自:中国教育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一中学筑牢课程建设阵地 打造高水平教育品牌课程建设是学生个性成长、教师专业提升、学校多元发展的主阵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一中学
2024-01-14 09:04:00
...”内涵发展评价是课程改革到位的“最后一公里”。基于课程建设特点,学校构建了系统化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实施中的学生、教师和课程运行,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
2023-01-06 09:11:00
...容、实施方式,努力提高各课程的品质和实效,提高教师课程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加强选课指导。组织教师编制国家选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和社团课程的目录与简介,印发给学生,每学
2023-08-13 09:06:00
无锡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提升育人水平
...、整体落实“双新”示范区建设任务,市北高中通过建立课程建设领导制度体系、制定校本化的新课程实施方案等工作,整体构建了“双新”实施工作管理体系。“我们成立了深化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2023-04-19 06:30:00
培养具有君子品质和家国情怀好少年
...修品牌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成为学校亮丽的文化名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南宁十四中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作为重要的立足点和着眼点。糕点制作课程设置了14项内容,涉及元宵、清明
2023-12-06 07:26:00
...道德课堂的有效形态。“五育并举” 活动育人学校重视体育,发展了足球、网球、荷球、跳绳等项目,尤其花样跳绳和荷球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先后在省、市各项荷球比赛中夺冠。学校还培
2023-02-12 09:06:00
沿黄九省70余专家相聚济南,探讨体育一流专业课程建设
记者 尹明亮为深化体育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12月1日到3日,2023年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与一流专业课程建设论坛在济南举行。来自全国沿黄九省近20所高校的七十
2023-12-04 11:17:00
...,并有多人在职称晋升、专业发展方面有显著提升。高中体育学科基地积极推进体育思政,坚持以体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地研讨(训)以“立足佛山、服务
2023-10-26 09:08: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