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谁因为砍掉项羽一只腿,他的后代当上了皇帝
杨喜,字幼罗,于乱世中投奔刘邦,曾任过管理宫廷车骑门户及负责宫里夜间安全的武官。后于项羽兵败垓下,军中追杀项羽而得到了显达的机会。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时,杨喜时任汉军中的一个郎中骑都尉,于军中率所属骑部追伐项羽。但项羽虽败犹威,于与汉军兵将对战中三战三胜,杀得汉军所麾将属肝胆俱裂……更多
在老外眼中,中国哪个朝代最强
作为一个中国人咱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都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了解,即便没有熟读过每一个朝代的历史,也会从别人口中听过类似“强汉”、“盛唐”、“富宋”这样的描述,哪个朝代强大,哪个比较羸弱其实早已是老生常谈,只不过在老外眼里的答案会和我们一样吗?外国人思考问题的角度通常都会比较奇特……更多
马谡死前喊了什么?能令诸葛亮悔恨万分
说起诸葛亮,大家一定能够想到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个非常足智多谋的人。可是人总是会犯错的,如果说诸葛亮曾经犯过什么很明显的错误,那应该就是大家所不陌生的“挥泪斩马谡”事件了,今日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这个故事。公元228年,魏军大败,诸葛亮看准局势,觉得自己是时候应该北伐了……更多
高傲的关羽认为谁才和自己不相上下
关羽,被称为武圣,是蜀国第一武将。关羽出身贫寒,当时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关羽温酒斩华雄,一鸣惊人。但是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会知道一件事,关羽的故事都会联系到一个人,那就是魏国大将张辽。张辽字文远,曾辗转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几人帐下。吕布被曹操击败后,张辽也被曹操俘虏……更多
蜀国最终为何最先灭亡没能统一
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一手撑起了蜀汉的一片江山。蜀国经历多年战争,蜀汉大军身经百战,加之有一神机妙算的军师加以辅助,在三国中势力庞大。当年,蜀国国力强盛,并非没有统一三国的可能性。那么,蜀国最终为何最先灭亡没能统一?很多人都以为,不是刘备能力不足,而是孙权曹操太强……更多
吕雉处理后宫时为何唯独放过她,后来还成为一国之母
薄姬是一个奇怪的女人,她又争又抢反而一无所有,不争不抢却成为国母。魏王之妻薄姬薄姬幼年丧父,自小被母亲带大,由于小的时候薄姬曾算过命,算命先生许负称薄姬是大富大贵之人,可生下天子,由于许负在当时的算命行业业绩颇丰,大家都比较相信她,一时间薄姬小有名气。后来薄姬被其母亲嫁给了魏王魏豹……更多
简述刘备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
公元161年,刘备出生,虚岁1岁。祖籍幽州涿郡涿县。祖父刘雄,父亲刘弘。公元175年,刘备15岁,以织席贩履谋生,养活自己和母亲,同时在经学名家卢植门下求学,与公孙瓒是同窗好友。公元184年,24岁,在家乡涿郡拉起一支队伍,得到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万人敌,率众参加镇压黄巾军有功……更多
探讨“秋后问斩”
古装电视剧中,涉及刑审情节往往会出现“秋后问斩”一词,秋后问斩理所当然就是春夏宣判,秋后执行。很多人会难以理解,古代人真的是非常讲究,连处决犯人都要选择季节。其实,远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秋后问斩背后涉及的因素有很多,它是信仰、人情、法理多项要素的揉合的结果……更多
李斯被腰斩时,满朝文武为什么没人出来求情
秦始皇驾崩,李斯的时代就结束了,与秦孝公死后的结局一样,其实冥冥之中已经注定。秦国能够从偏安一隅的弱小国家一步步走到统一天下的强大秦国,自然离不开历代秦王“奋六世之余烈”,但不可忽视的是人才对秦国成就霸业的帮助,准确地说,应该是列国人才。李斯是帮助秦始皇完成最后一击的能臣名士……更多
为何说关羽是阻碍了刘备的大业最后被害
关羽的死是三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他是蜀国的上将,他的死使蜀国元气大伤。在传统的小说故事中,孙权被描绘成了杀害关羽的凶手。然而关羽的死并非如此简单,关羽在北上进攻曹操的时候,他是孤立无援的,而且孙权就在关羽势力的东边,关羽是被两方夹击。在关羽只身一人去打仗的时候……更多
陶谦让徐州,刘备为何要谦让后才答应
“陶谦三让徐州”是演义故事,是罗贯中编出来的。而在史书上,《先主传》说了这事,也就一次“让”。陶谦临死前,给别驾糜竺留了遗嘱,请刘备接管徐州。陶谦死后,糜竺等人去请刘备(当时刘备应该在小沛)来接管,刘备不敢答应。后来经过陈登、孔融等人的劝说,刘备才答应。陈志《先主传》……更多
谁冒死救宋太祖,学关羽刮骨疗毒
说起关羽刮骨疗毒,很多人听到过程就胆颤心惊,关羽无愧是第一神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华佗在一旁刮骨疗毒,而关羽却在一旁气定神闲的下着棋,在历史上除了关羽还有另外一位大将也曾经刮骨疗毒,不过他的下场却比关羽惨的多。张琼,大名馆陶人(今天河北),根据史书记载……更多
假如你是范疆如何保命
如果以演义来说,身处范疆的境遇,最好的选择,不是杀张飞,而是一个字:跑!如果以历史来论,那就必杀张飞,方可保命。演义中,张飞在得知关羽被东吴所害之后,精神有点失常。张飞在驻地阆中,是“旦夕号泣,血湿衣襟”。桃园三结义,张飞的义绝不比义薄云天的关羽相差一分一毫……更多
明朝皇帝的定制课本教些啥?西南大学展出12部珍贵古籍
4月20日,西南大学图书馆首次展出了明万历刻本《牡丹亭还魂记》、清乾隆间翻刻明万历本《帝鉴图说》、清光绪二十年袖海山房书局石印本《峡江图考》、清道光刻本《铁模图说》《演炮图说》等插图本珍贵古籍12部。《帝鉴图说》封面图 小皇帝的“定制”课本“这本《帝鉴图说》可是大有来头……更多
“巴将军”远不止忠信两全……看看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巴蔓子》你就明白了
在重庆,提到“巴将军”“巴蔓子”,相信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他当年守国为民、保全疆土,刎颈留城的故事。《巴蔓子》新书分享会现场但这就是他的全部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信,来看看这部新鲜出炉的长篇历史小说《巴蔓子》,你就明白了。4月20日下午,本土知名文旅专家、作家秦定波(笔名寒阳)带着自己的这部力做客重庆图书馆的“重图讲座”……更多
三国富二代盘点:从曹丕到刘禅,谁是最出色的继承者?
三国年代,各个诸侯争相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华夏之地上,进行至高之王的角足。而在第一代的创业之后,最主要的还是之后几代的继承事业。所以在三国乱世之中,考究的不仅是第一代,还需要很好的富二代来承接。在众多的富二代当中,因承袭了父辈了财产,所以会出现一些不思进取之徒……更多
狄仁杰的一生功绩卓著,他死后老百姓为啥把他的祠堂给拆了
狄仁杰,这位大唐的杰出名臣,可谓是千古流芳。他的一生,历经风风雨雨,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对百姓的赤诚之心。身为女皇武则天的心腹大臣,狄仁杰不仅以其过人的才智和忠诚赢得了武则天的信任,更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为民除害的决心,为后世树立了不朽的楷模。狄仁杰的一生,功绩卓著……更多
韩愈是如何从孤儿逆袭成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中期的一位杰出大臣、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被誉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童年并不顺利。他的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然而在他三岁时……更多
杜如晦出身京兆杜氏望族,在李唐开国之后,一直追随李世民左右。李世民擒薛仁杲、逐刘武周、获窦建德、降王世充都有杜如晦谋划之功。玄武门之变,杜如晦也是冒着诛族的风险,陪李世民一同起事。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杜如晦顺理成章成为了大唐宰相。杜如晦和房玄龄一道成为大唐贤相……更多
王维诗风百变,引人止不住的赞叹
其实此时的王维他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他感到非常孤独,于是他独自爬上了长安附近的一座小山,遥望着自己的家乡,今年,兄弟们一定又爬上了山顶,也许他们现在正在喝菊花酒。当他们互相插入茱萸时,他们会因为我不在而感到难过。他们会像他想念他们一样想念自己……更多
李白司马相如用阅读“滋养”身心
2024年4月19日(农历甲辰年三月十一日)21时59分,迎节气“谷雨”。谷雨正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雨水滋润农田,为庄稼生长提供有利条件。而如果把人看作农田的话,阅读就是如雨水般的另一种滋养。四川历史名人中,多是千古留名的诗人、词人、文学家,大量的阅读成为他们的养分……更多
哪一款茶是李白命名的
众所周知,大唐诗人李白嗜酒如命,被人称为酒中仙。在他的作品中,和酒有关的诗作《将进酒》、《月下独酌》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李白不仅爱酒,和茶的渊源也颇深。李白生活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朝代,文化和艺术达到了巅峰。茶文化发展至唐朝,也迎来了空前繁盛的阶段……更多
聊聊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奇文《福寿论》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道士,中医医德规范和大医精诚的制定人。孙思邈自幼多病,故立志于学习医学知识。青年时期开始行医于乡里,其提倡并践行以“大医精诚”之医德对待患者,不管贫富老幼、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寒暑,饥渴疲劳,都求之必应,一心赴救,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更多
从刘禅到刘裕,汉江山历经百年回归刘姓
有句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有到最后才知道谁才是赢家。蜀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刘婵,虽然此人无能又昏庸,不过有一点不可否认,刘婵名义上其实是汉朝最后一个皇帝,当然这和刘备的身份有很大关系,刘备的身世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口号。毕竟是姓刘的后代……更多
来看看东西晋各自皇后的差距
封建社会,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的一言一行决定着国家的未来,贤名的皇帝能给国家带来盛世。昏庸的皇帝好点的最多是国家政治混乱奸臣专权,差些的就是国破家亡。除了皇帝外,皇后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皇后作为后宫之主,有母仪天下的说法,生下儿子为嫡子,有继承皇位的权力……更多
武则天的聪明伶俐、美貌俏丽,还读过书为何就不被唐太宗接纳呢
武则天是唐朝出类拔萃的美女,要不也不会14岁就被召入宫。武则天上了李世民的龙床,被封为武才人,但是12年过去了,她还是一个五品的才人,而与她一同入宫的才人徐惠,已经升到了正二品“充容”,李世民去世后,徐充容殉情而死,死后被追赠为一品贤妃。武则天的聪明伶俐、美貌俏丽……更多
玄奘西行遭唐太宗反对吗,和《西游记》有出入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到了如今也是热度不减经常被搬到荧幕上去。而最近,随着影片《大唐玄奘》的播出又把人们带入到那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中,但其实《西游记》这个小说并不是完全虚构的,而是在历史上真实的有玄奘取经的这件事。唐玄奘在历史上本名叫陈祎,法名是玄奘……更多
初唐四杰都被称为神童,结局为何都很凄凉
第一名:王勃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被众人推举为神童。14岁时,王勃上书丞相刘祥道,说了自己的观点,关于攻打少数民族是不对的,纯粹是劳民,伤财,没想到还获得了丞相的赏识,未经过科考就当上了朝散郎,后因文章写得好,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更多
吐蕃王朝为何在唐代时,出现一个短暂的兴盛时期
在唐朝之前,青藏高原上各部落闲散为局,各自为政,这些游牧民族依靠着草原的滋养而生存,但强大而兴盛的部落只是零星几个;对遥远的中原王朝而言,连小国都算不上,但这些稀少的强大部落因为族人的众多,所需要的生存资源也就更多。而肥沃的土壤只出现在季节更替的春秋季节,一旦过了长满青草的春日……更多
隋朝欲把哪个姓氏斩草除根,反被它一口反噬
我不是一个宿命论者,对五行始终之类的玄学也没有兴趣。但是,在读到北周到隋朝的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我不得不感叹——真是冤冤相报啊!之前交代过,隋文帝取代北周后不久,就几乎屠尽了整个北周宗室,翻开《周书-文闵明武宣诸子列传》(记录宗室的列传),会看见每一位传主的记录上都会写上一句……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