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看看韩国学者们的一些\
韩国,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推动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然而,一些观点却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尤其是涉及到中国历史名人的身世。让我们逐一看看韩国学者们的一些"独特"的历史观点。1.孔子:从箕子到孔子韩国学者们竟然主张孔子是韩国人的后代,这一说法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更多
为什么要把扁鹊移出课本
引言:有句古话说得好,“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这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战国时期,英雄辈出,三国鼎立,其中名医华佗与三国豪杰一同留名青史。在民间,有关于华佗的传奇故事广为传颂,他妙手回春,怀揣拯救苍生的壮志。然而,遗憾的是,最终他被曹操杀害,医学史上留下的资料也相对较少……更多
赵国的灭亡悲剧,请问谁又能改写呢
赵孝成王十年,赵军经过长期的准备,终于打了一场对秦的好仗。这次乐成、青射攻打秦国新凉驻军,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不过,赵国这一次的胜利,也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次反秦中,赵孝成王的太子死了。无论是被秦国作为人质杀死,还是率军浴血奋战,这个无名的王子都是一个值得被历史铭记的年轻人……更多
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秦将白起为何对赵括赞不绝口
长平之战后,白起对赵括的评价如下:“此子若不死,将会成为秦国的一大麻烦。”白起是谁?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为秦将三十余年,攻克七十余座城池。他奋斗了一辈子,从未输过。他特别擅长打大规模歼灭战,给敌人造成大量伤亡。因此,他被称为“杀戮之神”和“人类的屠杀者”。据统计……更多
荆轲刺秦王,樊於期为何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
临死关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害怕死亡,这是一种人类不可避免的本能反应。这本能来自于人的天性,许多人在生命即将终结时,会觉得自己还有许多未完成的事情,从而对离开这个世界产生留念之情,导致对死亡的害怕。这种情感在人类历史上多次显现,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战国时期的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更多
五十步笑百步,为何春秋每战都会出现
在学校,我们读过《寡人之于国也》,讲了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梁惠王自诩为尽心尽力治理国家,却没见国民增多。孟子以战争喻之:即便你逃得更快,只跑五十步,笑得了那些跑百步的吗?梁惠王承认只差一点就是逃跑。孟子提到的这个情景很引人思考。这段对话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时诸侯间争霸……更多
汉朝统一后,为何没人造反了
秦朝统一后,天下很快就陷入混乱。原本被秦朝灭亡的诸侯王后裔纷纷起来造反。但汉朝统一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西汉历时两百年,两汉共历时四百年。到底是怎么回事?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六国后裔虽然衰落,但仍然有很大的号召力,人民仍然怀念他们,感激他们。例如,陈胜、吴广造反时……更多
秦始皇执政后,为什么偏偏放过吕不韦
引言秦始皇,这位中国历史上的铁腕统治者,以其雄才大略和残酷手段闻名于世。然而,他的执政时期也充满了未解之谜,尤其是对待生母赵姬、宠臣嫪毐以及政治对手吕不韦的不同态度,更是让人困惑不已。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秦始皇的权谋与人性,以及这些复杂关系如何影响了秦朝的命运……更多
聊聊从“毛遂自荐”到“毛遂自刎”
人生是要“如锥在囊”,但不可久处于暗处。战国时的毛遂就是这样一位范例。毛遂最初只是赵国平原君门下一个极为普通的门客。说他普通,是他到平原君处已三年了,平原君却根本不知道有他这么一个人。但毛遂毕竟是一个心有志向的人。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更多
为秦国变法立有有功的商鞅,为什么商鞅下场这么凄惨
在战国时期,秦国面临内外困扰,秦孝公决定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以解决国内问题,增强国力,平息人心。他找到了商鞅,希望他能成为改革的领头人,推动实事求是的变革。商鞅接受了任务,毫不犹豫地迈上了改革的征程。面对旧有制度的弊端,商鞅果断地冲破了传统势力的重重束缚,打破了旧有的体制……更多
王安石、张居正变法失败了,为什么商鞅变法就能够成功
改革的成功,需要当权者的鼎力支持、实施者的合理布局、继承者的坚定执行,商鞅变法满足了这三项标准,最终成功了;王安石变法一项标准也不满足,张居正变法在张居正去世后,很多政策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商鞅变法之所以能成功,来自于以下几个因素:一、秦孝公鼎力支持秦孝公对秦国的落后面貌很不满意……更多
吴国的功臣伍子胥,为何落得死无全尸的下
吴国的功臣,被后世称为“武圣”的伍子胥,为何落得死无全尸的下场?相信提及伍子胥这个人,大家可谓耳熟能详。他是吴国非常重要的一位功臣,在后世有一段时间,他跟姜子牙一样也被人称之为“武圣”。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也是起了非常重要作用的一位历史人物,他辅佐了两代吴国君王……更多
为成就荆轲樊於期为何无畏死亡
荆轲刺秦的故事深具悲壮色彩,然而,在这场故事中,除了荆轲,还有其他人为这一秘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田光,燕国的节侠,为保护这个秘密而选择自杀。而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还看到了秦国的将领樊於期,他为了燕国大计不惜献上自己的生命。然而,樊於期这个人的真实面貌可能并不如人们所见……更多
吴国的大将丁奉是怎么样一战干掉了张辽的
在三国演义中,丁奉击败张辽的故事广为人知,但史实中,张辽是因病去世的。张辽镇守合肥,曾以区区八百人击溃孙权十万大军,张辽作战时口中高喊自己名字,使吴军望风而逃,差一点孙权被张辽斩杀,张辽的名字让东吴人闻风丧胆。曹丕执政时对张辽非常尊敬,派他和曹休征讨孙权,虽然张辽身体不适……更多
宋襄公为什么能决定春秋霸主齐国的国君归属
周襄王九年(前643年),宋襄公亲自率军拥护齐桓公三子公子昭回国继位。当时齐国是天下诸侯的霸主,综合国力远强于宋国。然而宋襄公武装干涉齐国皇位继承的过程却异常顺利。仅凭宋、卫、曹、朱诸军,将公子昭推上齐王的宝座,封为齐孝公。实力不强的宋襄公可以决定谁是齐王。这增强了宋襄公的威望……更多
战国七侠的都城叫什么名字,现在又在哪里呢
战国七侠是一个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概念。然而,由于当时“齐、楚、秦、燕、赵、魏、韩”的名声在历史上是如此之大,所以我们至今仍在谈论此时发生的事情。七王变法自强,富国强兵。他们在历史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确实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的故事。可惜世界最终被秦统一了:“六合之内……更多
其他六国逐一被灭时,秦始皇都是怎么对待那些国君的
对付魏国还是比较简单的。当时,王贲率军来到黄河边,挖沟引水,直接淹没了魏国都城,魏国直接投降了。不过,王正史并没有对此有任何说法,其他资料也没有只是说杀掉它。最后一个是齐国。秦王心怀不轨,被秦国欺骗了。当只剩下齐时他才反应过来,但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投降。结果他也被流放,最终被饿死。 ……更多
司马懿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势力在护卫着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晋武帝司马炎诏书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更多
为何胡服骑射后的赵国还是打不赢秦国
编者按: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韩国野王城,野王城投降秦国。随着野王城的陷落,朝鲜本土与上党郡之间的道路被秦军切断,上党郡飞地就成了秦国眼中的美餐。但上党郡太守冯亭却突然将上党交给了赵国。刚刚继位的赵孝成王立即接受了韩国的馈赠,并派人接管了上党。看着煮熟的鸭子从眼前飞走……更多
吴国为何巅峰时突然就被越国灭亡了
春秋时期,在远离中原的东南方向,有一个蛮夷小国--吴国。它像峭峰一样突然崛起,吞并周围小国,连败越、鲁、楚、齐等强国,甚至一举攻破楚都,北上与晋国争霸。它又像流星一样,在最巅峰的时候,突然被越国打击,竟然一蹶不振,短短数年之内就灭亡了。从吴国开始与中原交流算起……更多
蜀国最后的名将是谁,为什么宁可投降魏国,也不让吴国占便宜
很多人可能对罗贤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是或多或少的人都听说过他父亲的名字。他父亲的名字叫罗蒙,与现代西装品牌同名,但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字。俗名,罗蒙,蜀汉时任广汉太守。罗贤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三岁时,擅于写作,并因此而闻名。又拜谯周为师,其才华被弟子比作子贡……更多
人才流失的赵国,还有机会吗
据《战国策》记载,在齐国与赵国的交往中,经常出现赵国凤阳君李兑的身影。齐国苏代为了保护燕国、削弱齐国,曾劝说李兑帮助齐国灭宋。苏岱告诉李队,宋代洮邑的土地最好,适合作为养老院。李兑认为陶义确实不错,但他更担心宋朝强大,威胁到赵国,所以果断听从了苏代的意见。但由于孟尝君的灭亡……更多
秦王李世民的权势发展为什么会逐渐脱离李渊的控制呢
秦王李世民逐渐脱离李渊的控制,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李世民本人就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实力不容小觑。他率军征战南北,战功赫赫,周围有大批能臣将领。第二个是李渊的问题。他对李世民非常仁慈,想讲公道。他还对李世民给予了很多的赏赐,这使得他与太子平起平坐。一、李世民战功赫赫我们总说李渊是开国皇帝中最没有能力……更多
田儋自立为齐王,伙夫妙计救赵王
军部官员欲攻打燕国,便亲自率领张耳、陈余前往燕赵边境地区。侦察马的事,韩广已经得到了通知。韩广恐赵兵入国,紧急下令边境戒严,并增兵防守。张耳、陈余得知燕地已做好准备,打算请军臣南归,徐则为未来做好了打算。军部大臣一心要擒燕,却不肯空手而归。张耳和陈余无奈,只好留在军部尚书身边……更多
吴王李恪被冤杀时,发狠留下毒咒,为何结果字字应验
窦娥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笔下的一个穷妇。她年轻时就失去了母亲。7岁时,她被父亲卖给蔡奶奶当童养媳。她17岁时,丈夫因病去世。此后,窦娥与蔡婆婆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后来,他们遇到了无赖张鲁儿父子。张鲁儿父子从赛鲁大夫手中救下了蔡婆婆,便以此为要挟,向窦娥婆媳求婚……更多
为什么商鞅说,连坐制能富国强兵
以前的”基层公务员为什么喜欢欺骗、躲藏?”提到,被机制筛选的下属官员,总是欺骗上级,隐瞒下属。当然,处于统治顶端的皇帝并不高兴。欺君之罪,可判处斩首。现在基层普遍存在无法无天、不守纪律的情况,这也没关系。在古代,没有相机,也没有互联网。如何以低成本监控每个人……更多
探寻古代服饰之美,夏商周与春秋战国服饰风格对比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夏、商、周三代的服饰文化,可谓是奠定了我国服饰纺织生产之基石,为后世的服饰发展铺设了重要基石。特别是周代,它确立了一套详尽的服饰礼制,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服饰风格,更在深层次上塑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与秩序。夏商时期,中国的冕服制度初露端倪,到了周代……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有东北人吗
春秋时期的一天,陈惠公的院子里突然掉下一只猛禽,里面插着一支箭,着实把老太婆吓坏了。一群人盯着那只死鸟看了半天,没有认出它来。那一尺八寸长的箭矢,也十分诡异。以前没有人见过它。陈惠公想到了一个人,名叫——孔子。这一年,孔子周游全国,恰巧到了陈国。为什么不向这本“百科全书”寻求建议呢……更多
东周之初,郑庄公为何敢射杀周桓王
当周平王准备罢免郑庄公时,郑庄公来到洛阳,向周平王施压。他拒绝了周平王的再三道歉。不得已,周平王让胡太子去郑国做人质。由于此举太过尴尬,大臣恳求郑庄公将自己的儿子交换到洛阳做人质,史称“周郑相声”。我们都知道,周平王东迁洛阳时,王室失去了封、齐之地,实力大减……更多
很多人在解读秦朝历史的时候,对于秦朝后期的历史意难平:即李斯那么聪明决定的人,居然一念之差和赵高合伙篡改秦始皇的诏书,让胡亥做了皇帝,结果导致秦朝崩盘,可谓害人害己。当然,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误会。因为如果结合考古证据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会发现,后世几乎被骗了两千多年……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