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科举腐败导致他屡次不中,得势后他把名门权贵都投入了黄河
...贵。此辈既然认为自己是清流,那么就让我们把他们投入黄河的浊水之中吧。左仆射裴枢·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工部尚书王溥、吏部尚书陆扆皆以无罪贬,同日赐死于白马驿。《新五代史》...……更多
...一波大大的事。但是年轻的温庭筠凭着一己之力把自己的科举之路搞得十分坎坷。早年间,温庭筠也是个出过塞、入过蜀,行过万里路的文艺青年,但是温庭筠却有一个不好的爱好,就是去青楼玩耍。虽说在当时,文人去青楼并...……更多
李卫传奇:身世简单、不畏权贵,他是如何成为雍正的宠臣的?
...子对雍正议论颇多,雍正很是生气,禁止了江浙考生才加科举,可是这样总不是长久之计,时间长了可能会引发动荡。李卫正好在江浙做官,于是便深入民间,同江南士人交流,让他们对雍正表示忠心,同时帮他们奔走恢复科举...……更多
白马驿之祸导致无数朝臣被杀害,是唐朝灭亡的原因吗?
...帝公元905年,朱温在李振的鼓动下,将30多名朝臣集中在黄河边上的白马驿中杀害,并他们的死尸都投入到黄河之中。史称\"白马驿之祸\"。在此之后,朱温又罢免了一大批官员。从这次行动的起因来看,是朱温想要排除异己,实...……更多
王安石:北宋杰出改革家与淡泊名利的文人
...庭。”从中可以知晓王安石对功名看得特别淡泊,去参加科举就是为了有份正式工作,有份俸禄能养活家人,而且还能让家里人觉得高兴。自古以来,有几个考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去参加科举的?不巧,王安石刚好是这种人,他...……更多
范仲淹:从贫困中崛起的科举奇才
...仲淹,一个寒门贫寒之家的孩子,却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在科举的殿堂里闯出了一片天地。然而,范仲淹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他还是个十几岁少年的时候,就开始了自己漫漫的求学之路。【穷根穷底的家境并未磨灭他的兴趣】范仲...……更多
...奇怪,从军是武将的事,文官为何要投身军旅呢?唐朝有科举,他们为何不走文人的“正途”呢?秘密就在唐朝的特殊政治环境,那时候虽然有了科举制度,但科举仅仅是进入官场的补充,主题依然是“门荫”。 所谓“门荫”...……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科举制度自创建以来,各个朝代状元及第的前景如何?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终于清末。从建立至清朝灭亡,历经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六朝,而其中又以唐朝为最...……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起源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封建时期的一项创举,他打开了寒门学子得以进入仕途的大门。但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们却各有争议,有的人认为科举制源于汉代“分科举人”的考试形式,有的人将隋朝设立进士科作为科举...……更多
科举制在唐朝中后期为何不断侵蚀官僚体系
...相互合作。说到隋唐时期的官僚选拔制度,就不得不提起科举制。魏晋时期采取的九品中正制集中于贵族阶级,不利于扩大统治范围,到了隋朝时便面向下层阶级广泛选拔人才。科举制在唐朝趋于成熟,并逐渐为朋党政治的兴起...……更多
李卫:不畏权贵、灵活办事,雍正重臣的忠诚与智慧
...人不能拥有的东西。在清朝,想当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科举考试;一种是花钱买官。前一种比较亲民,只要你肯好好读书,就有机会。后一种属于特招,不说家里有矿,起码也得是个富二代,才能上岸。李卫家境富裕,祖上辈...……更多
古代除了科举考试能当官外还有什么途径
...今,公职人员需要经过系统的全面考核,古代也有类似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统考”始终是重要的当官渠道,但是,除此之外,从前还有许多做官的方式,其中一条较为隐晦的途径,那就是“捐纳”,也就是我们口中的买官。...……更多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部讽刺科举黑暗的传世之作
...小就才思敏捷,腹有诗书。同时家中的其余兄弟五人也在科举道路上收获颇多,吴家三代中出了6个进士。但家道中落后,平日里放荡不羁好交友的他几年就把积蓄挥霍一空,最终穷困潦倒而死,只留下一些书卷和一部奇书——...……更多
唐朝的公荐制度到底有什么作用?
说到我我国历史的科举制度,相信熟读历史的都只,科举制度是隋文帝杨坚提出的,由隋炀帝杨广正式创立,只是由于刚创立该项制度并不完善,后经过朝代更换,到了唐朝,科举制度才得到真正的完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更多
三国时期没有科举制度,通过什么方式选拨人才?
科举制度从隋文帝杨坚开始,一直到清末,历时1300多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无论是夏商周的三帝五帝,还是春秋战国的诸侯,一直到秦朝一统天下,都是氏族和家庭系统。而且内贵也是世袭的,比如老子家族历代都是周朝的...……更多
元仁宗破坏了和元武宗的约定,为后世汗位埋下了隐患
...成本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元仁宗恢复了中国封建制度下的科举考试,用这种先进的方式为国家选拔了很多的人才。可以说,恢复科举,是元仁宗执政的一个亮点。不过,明君不是圣人,他同样有私心。到元仁宗后期,面对逐渐恢...……更多
曹魏颁布九品中正制的作用是什么?
...制度大大改变了早期朝廷官制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唐代的科举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九品中正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实行的是以世族的宗法制为基础的任用官员的制度...……更多
他是明朝最“清”的清官,不仅贪官怕连皇帝也怕他
...瑞上学。海瑞也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长大后海瑞参加科举,考上了举人,按照当时的规定,他已经可以做官了,但海瑞仍想继续参加科举,可惜落榜了。失败之后的海瑞想通了,不再继续复试,选择做官,成为福建南平教渝...……更多
杨广与李渊:甥舅关系下的权力与命运
...立稽查机构,严惩贪污和腐败现象,改革税收制度,注重科举制度改革,备受赞誉。然而,唐高祖李渊并没有卷入这场战争和政治斗争之中。他并没有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而是居于观察者的角色。尽管他是杨广的姨表兄弟,但在...……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江湖,真的可以随便杀人打架吗?
...,这种生存的土壤,就彻底没有了。因为到了隋唐之后,科举制就开始出现了。科举制出现以后,就算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可能通过学习,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走学习这条路的成功率,要远比做大侠高太多了,而且风险...……更多
为何说汤显祖是东方莎士比亚
...官位毫不费力,但问题是,汤显祖所生活的时代,明朝的科举制度已经不比以前,弊政横生,腐败严重,官场黑幕横行,环境相当恶劣。原来有才横着走,现在有钱你也得托关系。(科举)那汤显祖想要入仕为官需要托关系么?...……更多
明朝应对教育腐败的治理举措有哪些
...制度洪武三年五月初一,明太祖朱元璋在继承并改革前朝科举制度的基础上,推出科举保结制度,颁布了《初设科举条格诏》。主要目的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品学兼优的士子,以保证国家官员的德才水准。主要内容为:其一,放...……更多
身为皇族后裔的元稹本想做一个好官,却被迫成为了一个文豪
...路,元稹必须考取功名,所以他在15岁那年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唐代的科举比明清两朝的八股取士项目要多,元稹为了速成选择了相对容易的明经科。可因为太容易了,导致满大街都是考上明经科的,经过短暂喜悦的元稹迅...……更多
武则天的这项发明,中国沿用了千年,世界各国都在效仿
...则天苦恼之余,想出了个办法,她大力推举隋文帝留下的科举制度,扶持寒门世子参加科举,凡是有才之人都给予他们功名。唐朝在隋朝之后,在唐朝,隋文帝创建的科举制度虽然一直在沿用,可是到了武则天这里,算是开了花...……更多
为何说元载可比是清朝的和珅
...不易的事业。元载的文化程度很高,书读得很好,但他的科举之路其实并不顺利。不过,元载的才华得到了权贵的认可,当时担任河东节度使的将军欣赏他,便将孙女王韫秀嫁给他。虽然成功攀上高枝,但元载等于做了王家的上...……更多
宋朝为何有很多河北士子凭借军功入仕
...平三年(1000年)正月,辽军在瀛洲击败宋军,南下渡过黄河,掳掠山东而归。咸平四年(1001年)冬,辽军攻长城口,但被宋军击败。辽军在遂城击败宋军,兵锋直抵满城。咸平五年(1002年),辽军攻打静戎军(今河北徐水)和...……更多
揭秘晋朝时期权贵的奢华与腐败
自古以来,权力和财富都是每个男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而“美酒与美人”又是每个男人最好的享受生活的方式。说到这,那就不得不提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了,要说司马炎对美酒和美色可是下了不少的功夫。当他得到了每个...……更多
科举制为何到隋唐才出现,是​什么催生了科举制的诞生?
催生科举制的其实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全面腐朽,同时门阀的强大足以威胁到帝国的统治,所以必须寻求新型的选拔机制,打破士族门阀对于权力的垄断。不过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为科举制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是事实,毕竟这...……更多
‘出恭’的由来:明朝科考与如厕的含蓄表达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个词语其实来自于明朝的科考。科举考试,是古代最重要的考试,没有之一。文人学子们寒窗苦读十年甚至更久,就是为了这次考试做准备,一朝中举,自然仕途顺遂,否则十年努力付之东流。面对如此...……更多
汉人的科举制度,在金元时代是怎样发展的?
...择:金元时代的汉人和科举一般认为,长江以南无辽金,黄河以北无南宋,这虽然是大略的判断,但的确道出了一番历史真相:南北之间,的确存在着差异和隔膜。随着科举制度的推广,各地士子纷纷投入到了科考的征程之中。...……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所以她开始利用清流党的力量牵制恭亲王的权力,然后又巧妙地利用侍读学士蔡寿祺劾疏,最终成功地罢免了恭亲王的官职,借此机会把自己的人手调到了军机处
2024-06-11 20:36:00
妻子拎不清会带来什么结果?看看杨素和徐达就知道
古代大户人家人家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讲究一个“娶妻娶贤”,尤其是皇族和官宦世家,有一个贤内助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如虎添翼
2024-06-11 20:36:00
一八九四年,借着六十大寿的慈禧,借了醇亲王“在颐和园受贺,以康熙、乾隆年间为例,自内到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祝会”
2024-06-11 20:37:00
六旬大寿即将到来,为了不让战争影响自己大寿甚至想让外国干涉内政,从而尽快结束战争,顺利举行大寿。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以各种手段与其斗争时
2024-06-11 20:38:00
李治被严重低估,历史上的他究竟有多恐怖
谈到李治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比起来丰功伟绩缔造了贞观之治的父亲李世民、传奇一生的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孙子李隆基
2024-06-11 20:38:00
于是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派发维新变法,一开始对于变法的希望很强,但是慈禧非常害怕光绪帝脱离自己的控制,自己大权旁落
2024-06-11 20:38:00
光绪帝于1908年逝世,溥仪继承。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慈禧在中南海仪鸾殿去世。最后,慈禧终于结束了她那堕落的封建生活。在整个一生中
2024-06-11 20:39:00
但后人印象最差的当属嘉靖皇帝,一直认为他是一个昏庸之君,因为当年明朝大清官“直谏”的皇帝是嘉靖,明朝最大的奸臣严嵩出现在嘉靖时期
2024-06-11 20:40:00
他14岁登基,赶走了三朝不倒、权倾天下的文官,控制了官僚集团,将士大夫集团玩弄于股掌之间,将皇权空前强化,让百官及百姓对他的崇拜达到了畸形的程度
2024-06-11 20:40:00
从周朝以来,一直都是这样,即使长子去世,还有次子。可嘉靖帝似乎天生就注定是君主之才,他继承皇帝之位并不是正常继承。首先
2024-06-11 20:41:00
李建成多次引诱拉拢李安远为何都失败
唐初右武卫大将军李安远,曾经被李建成多次拉拢,无动于衷,始终如一支持李世民,是李世民铁杆支持者!李安远家世显赫,心路历程复杂
2024-06-11 20:41:00
在明武宗过世12天后,嘉靖在接送队伍的护送下到达京城。谁知,他非要仪式才进。根据礼法,嘉靖帝的要求是合理的,可错就错在张太后
2024-06-11 20:42:00
独孤伽罗为何会让隋文帝杨坚又爱又恨
她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皇后,她美丽端庄,是个难得的好妻子;她聪明睿智,是一个优秀的参谋者。她跟隋文帝杨坚珠联璧合,二人伉俪情深
2024-06-11 20:42:00
众所周知他的年号叫做“嘉靖”,但是当初内阁大臣给他拟定的年号叫做“绍治”,这又引起了嘉靖帝的不满,坚决要换掉年号。因为“绍”字带有继承的意思
2024-06-11 20:42:00
大唐在安史之乱中险些灭亡,谁的归降,让唐朝又续命百年
盛唐的分裂起源于军阀的割据,各方节度使手握重兵,原本是朝廷坚强的壁垒,最后却反倒成为了最大的隐患。当安禄山和史思明一拍即合
2024-06-11 20: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