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从这个角度来说,江湖显然是一直存在的。
不过,像武侠小说里那种江湖,大侠都在天上飞来飞去,出门吃饭都是两斤牛肉一坛好酒,咱也不知道他们的钱都是哪来的。只要武功练得好,想杀谁就杀谁……这种江湖,肯定是不存在了。
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江湖,其实和武侠小说里描述的完全是两回事。真实的江湖,没有那些高来高去的大侠,但是精彩程度却远胜小说里的情况。而且,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江湖,往往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不同朝代的江湖,可能也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江湖,其实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估计也是为什么金庸老爷子写武侠,为什么时代背景最早的越女剑,就设定在春秋末期的原因。
在春秋时期之前,中原地区人口实在太少。据后世史学家考证,商朝的时候,整个中原人口也就不到两百万。而西周的时候,最巅峰的时期人口也就只是几百万而已。这种人口规模,再加上当时是奴隶制社会,注定不可能形成什么江湖。
当时的人,只分为奴隶主、平民以及奴隶。奴隶是别人的生产资料,平民养活自己都很困难,自然没时间去琢磨什么江湖。至于贵族,不好意思,人家本来就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只要脑子没问题,都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享受奴隶的供奉,不可能外出去闯什么江湖。而且,先秦时期自然环境不错,大部分地方还没有被开发。所以当时的人出去闯江湖,遇到最大的麻烦往往是饥饿,以及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狮子老虎。
不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冶铁技术成熟,生产力大幅提升。而生产力的提升,则是导致人口规模进一步提升。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人口总数,第一次稳定在千万以上。到了这个时候,有足够多的人可以脱离国家这种组织形式,江湖才开始第一次凸显出来。
另外,再加上先秦时期中原没有统一,各国之间法律又不一样,诸侯国之间又忙着打仗。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江湖文化最盛行的一段时间。只不过,当时的江湖,不是以什么门派为主体形式,而是涌现出了所谓的诸子百家。
比如,孔子周游列国,其实就近似于所谓的江湖游历,而且还是最顶级的江湖游历。大家可以想一下,一个两米多高的山东大汉,出门身后带着上百个小弟,这些小弟当中有文有武,而且还有那种能一个人扛起城门的大力士。所以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那可比武侠小说里的掌门去参加武林大会,要威风多了。
不过,先秦时期的这些诸子百家的江湖,随着秦始皇统一天下,彻底开始改变了。说到底,先秦时期的百家人物,之所以要走他们的江湖,主要也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但是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后,秦朝对底层百姓的管理非常严格。所以,秦朝时候的江湖文化,基本上没什么可说的。那些在战国末期踊跃一时的诸子百家江湖人士,到了秦朝的时候,要么老老实实去种地,或者做秦朝的官员,要么就等着去北方修长城,或者去骊山修皇陵。
而秦朝之后,接下来汉朝初期一直到汉武帝登基之前,江湖文化则又变得不同了。
汉朝统一天下之后,因为中原地区开始长时间稳定,国家又实行世禄世卿制,所以经过汉初百年的发展之后,汉朝就开始出现严重的社会固化。当时能做官的,基本上都是以往的贵族或者开国功臣的后代。普通平民想要做官,基本上是难如登天。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当时汉朝兴起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游侠文化。这些游侠,往往在当地非常有声望,甚至可以直接左右一个地区的稳定。
比如说,汉武帝时期,有个叫郭解的游侠,在洛阳地区声望极大。当时洛阳城内的百姓打群架,一堆高级官员来调停,束手无策。最后连郡守级别的官员出面,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是郭解过来之后,很快就给调停了。
类比今天的话,这大概就相当于某个直辖市内部,直辖市的市长说话不好使,然后某个大侠到场露个面,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更可怕的是,后来按照汉朝的制度,郭解这种人必须去服劳役。然后轮到郭解的时候,根本没有当地官员去管。汉武帝曾经亲自下令,要把洛阳地区的有钱人,都迁到长安周围生活。结果郭解竟然可以硬顶皇帝的命令,就是不去。非但如此,不光负责此事的官员不管,甚至最后还让大将军卫青直接开口,替郭解向汉武帝求情。
一个大侠,能让卫青这种级别的大将给他开口说话,硬顶皇帝。而且在自己所在地区,说话比当地官员还管用,这得是一个什么概念?
相比这个郭解,金庸老爷子笔下那些大侠,武功或许很高,但是影响力真的是差了不知道多少个层次。
但同时,郭解的出现,也让汉武帝瞬间冒了一身冷汗。汉武帝也不禁开始反思,一个身上没有任何官职的游侠,为什么会这么牛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没有上升通道。
在没有上升通道的情况下,高层位置都被那些功臣们的后代占据了。底层百姓想要过得更好一些,转了一圈之后,发现好像也就只有游侠这个职业最吃香。虽然游侠这个职业,没什么正式编制,但是混得好了之后,那真的是很吃香的。要是混到郭解这个地步,那就更了不得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汉朝初期的时候,所谓的江湖,开始盛行一时。而这时候的江湖,在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巅峰了。
结束这个巅峰的,恰恰也是汉武帝本人。
汉武帝思考这个问题之后,很快就得出了‘底层缺乏上升通道’这个结论。既然如此,只要给下面开辟一条上升通道,那不就得了吗?底层有了上升通道,那就不会再去做什么游侠,自然也不会再形成什么社会不安定因素了。
于是,在这之后,察举制开始应运而生了。
察举制的出现,原因固然是很复杂的,不是单单为了对付郭解这么一个大侠。但我们必须承认,察举制的出现,从根本上斩断了这种所谓的‘江湖文化’的传承。察举制出现以前,普通民众最好的一条路,就是去做游侠,然后等待某个大人物发现。而察举制出现之后,最好的上升通道,就是在家里好好孝顺父母,好好读书,好好给长辈攒陪葬品。只要自己足够孝顺,被当地官员报上去,自己马上就翻身了。
所以,在汉武帝时代结束之后,游侠文化再也没了生存的土壤,开始成了封建王朝的社会体系的一部分。
到了这个时候,什么样的人才会去走江湖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那种出身底层,没法通过察举制向上的底层百姓。这种百姓在和平时代,对上层的影响力极为有限。最多只能依附于权贵阶层,给那些权贵阶层看家护院。至于乱世来了,那就直接去造反了,还玩什么江湖啊?
在察举制这类推荐制度施行的上千年里,所谓的大侠已经没什么生存土壤了。但当时那个时代,地方豪强还是有很强的生存基础。所以,顶尖的一些地方豪强,虽然没有当年郭解那么牛了,但是在地方上说话也还算好使。
然而等到隋朝之后,这种生存的土壤,就彻底没有了。因为到了隋唐之后,科举制就开始出现了。
科举制出现以后,就算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可能通过学习,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走学习这条路的成功率,要远比做大侠高太多了,而且风险也更小。如此一来,底层百姓自然不会去做什么大侠。至于高层,他们就更没那个必要了。
另外,最重要的是,武侠小说里的内功是不存在的。想要做大侠,首先得吃得好。正所谓穷文富武,在古代的时候,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家底,没有钱让你天天吃肉,你根本不可能太过强壮,自然就更没能力去做什么大侠了。
这样一来,没钱的,想做大侠做不起;有钱人,与其去做大侠,还不如多请几个厉害的老师教自己怎么考试。一旦进士及第,做了大官,那影响力远不是一个大侠能比的。
所以,到了隋唐之后,所谓的江湖,已经从贵族的附属品,逐渐沦为了富商的附属品。他们往往需要在某个行业,根据当时的社会规则,占据一定的垄断地位。只有占据了垄断地位,才能有足够的利润,才能养得起下面的徒子徒孙。
比如说明清时期,某个著名的大帮派,就是依靠着漕运发家的。这个大帮派内部,高层也不是什么武侠宗师,而是精通于人情世故的牛人。他们可以做权贵或者富商的代言人,从而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这种江湖,已经不能拿到台面上了。朝廷只要下一道命令,马上就可以让某一块江湖,彻底失去生存土壤。
再比如,明清时期著名的镖局,就是依靠所谓的‘盐引制度’生存的。因为当时政府需要往边境运物资,这个过程需要商人们自己找保镖,所以镖局才能应运而生。等到晚清的时候,盐引制度取消了,铁路出现了,不再需要保镖了。那这些昔日很有地位的镖局,自然瞬间就消失了。
总之,历史上真实的江湖,从来都不是打打杀杀,而是底层百姓为了过得更好,闯出的一条不同于主流上升通道之外的通道。但是这种江湖,注定会对国家的稳定产生威胁,所以历朝历代的政权,都会尽力打压这种江湖。正是因为这种打压,所以越往后的江湖,就会变得越来越老实。到了明清时期,想要像战国时期的游侠那样,带着几百人招摇过市,游历天下,那已经不可能了。
如果孔子真的出生在明清时期,别说周游列国了,估计刚带着几百人出门,还没走出家乡,就被当地官员当做流民给逮捕了。
至于说武侠小说里的那些名门大派,什么少林武当,青城龙虎,这些大门派之所以混得好,那是因为朝廷给了他们认可,然后给了他们一块土地供养他们。如果哪天朝廷不承认他们了,直接收回他们的土地。两天不吃饭,再厉害的武林盟主也得眼花;没有了土地,再厉害的名门大派,也得就地解散。
说到底,所谓的江湖,其实一直都是一些不得志的底层人民,为了想要过得更好一些,走出的一条另类通道而已。这条通道或许也能强盛一时,在真正主流的国家体制面前,真的不算什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9 22: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