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端牢“中国饭碗” 激发振兴活力
...国”……作为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中部地区是端牢“中国饭碗”的骨干力量。眼下,中部地区夏粮收获已接近尾声,从一些地方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来看,夏粮生产形势较好,有望迎来又一个丰收年。粮食丰产的背后,离不...……更多
山西:抱着娃,守着家,走上致富路
...灵巧娘”本土劳务品牌,让妇女在家门口就能端稳就业“饭碗”。 ……更多
一颗粽子打开的乡村振兴之路
本文转自:西藏日报一颗粽子打开的乡村振兴之路新华社记者 赵东辉 王劲玉 许雄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的青塘粽子现在是远近闻名的特色食品,曾经的贫困村临县前青塘村利用盛产苇叶的独特优势,发展起粽子产业;通过技术升...……更多
依托特色资源 做强农业产业
...村文旅项目吸引了近十万人,营收超600万元,为临县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推进蹚出一条可行道路。尽管成绩喜人,但是,张新勤深知青塘村粽子的品牌影响力与“南有嘉兴、北有青塘”的战略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对照今年...……更多
举办私行客户端午节专享活动
本文转自:吕梁日报中国农业银行吕梁分行举办私行客户端午节专享活动5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吕梁分行在临县青塘镇举办主题为“助力产业发展 粽享田园风情”的私行客户端午节专享活动。临县青塘镇,以其独具特色的粽子...……更多
...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粮食安全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实现藏粮于...……更多
...量”上做贡献,还要在“质”上有突破。一方面,让中国饭碗多装优质的“安徽粮”;另一方面,让绿色农产品产业强起来。陈军表示,安徽是产粮大省,去年安徽的粮食总产超过830亿斤,实现了“二十连丰”,以占全国4.3%的...……更多
...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强调“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2021年,中央首次将粮食产量纳...……更多
梅州五华转水镇:撂荒地里这样种出高产丝苗米
...丝苗米,形成生产、合作、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产业。为了更好的推动产业发展,转水镇在各村选聘“产业村长”,发挥产业能人的作用,加快村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发展。在镇...……更多
...社北京3月18日电 题:大学生“新农人”助力端牢“中国饭碗”新华社记者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免耕播种机、智慧农业物联网……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各式各样的新农具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式武器”。操作这些新农...……更多
种粮卖得出 饭碗端得稳(锐财经)
...季收购超1.6亿吨,日均收购量超200万吨——种粮卖得出 饭碗端得稳(锐财经)本报记者 汪文正当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积极做好秋粮收购、储运等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图为位于沭阳县的中央储备粮沭阳直属库院内正在...……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长沙1月31日电(秦浩 唐游光 陈学华)近年来,湖南永州市东安县加速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春节临近,在东安县花桥镇青塘村飞翔食品厂,工...……更多
秋粮丰收在望 端牢“中国饭碗”底气十足
...的问题有了响亮的答案。夏粮首战告捷,我们端牢“中国饭碗”底气十足。2024年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单产有所增加,夏粮产量299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夏粮是今年收获的第一季粮食,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更多
乔文志:为“中国饭碗”装满优质米
...做到科技打头、服务到位、监管保障,一定能端牢‘中国饭碗’,实现农业‘强国梦’。”作为来自农业领域的代表,乔文志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有着切身的感受和体会。他告诉记者,捍卫粮食安全,...……更多
争“春”夺秒 万象“耕”新
...“知天而耕”,为希望田野插上“智慧翅膀”,让“中国饭碗”成色更足。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耕”意味着奋斗和付出,也孕育着希望与收获。不负春光,争“春”夺秒,辛勤耕耘,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更多
青塘粽子香飘端午
...销售粽子的商户也迎来了销售旺季。作为我市土生土长的农业品牌,青塘粽子凭借着高品质和好口碑走向了千家万户的餐桌。“要吃肯定得吃青塘的粽子。”6月4日上午,记者在离石区人民医院坡底一家名为“青塘粽子”的店铺...……更多
(乡村行·看振兴)聚焦特优农产品 昔日贫困地走出振兴“致富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吕梁12月5日电 题:聚焦特优农产品 昔日贫困地走出振兴“致富路”作者 范丽芳 刘生锋红枣、茶叶、高粱、小米……近年,山西临县雷家碛乡聚焦特优农产品,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发挥农民主体作...……更多
梅江大地橙香飘
...获全国、全省、全市脐橙质量评比第一名;曾连续五届在中国(赣州)脐橙节脐橙品质评比中均获“赣南脐橙金奖”,是全市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县……一系列荣誉的取得,意味着宁都脐橙产业正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曾嵘峰...……更多
屋檐上的文脉|传统村落生生不息 寄托浓浓故乡情
...土历史文化面貌,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山西现有中国传统村落61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1个,传统村落众多,保护力度也需相应加强。山西颁布实施有关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条例,争取和下达传统村...……更多
...业发展,助力乡村e镇建设提速增效。2022年,为助推乡村振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集聚电商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临县被省商务厅认定为全省培育100个乡村e镇项目地区之一。为进一步激活乡...……更多
...。数据无言,却为奋斗耕耘写下最生动的注脚,更厚积着饭碗牢牢在手的信心与实力。今年秋粮面积继续增加,财政支持、科技护航、金融助力,各地良种良技良法护航,秋粮有望再获丰收。东北地区秋粮面积占全国秋粮面积的...……更多
人民网评:乡村振兴不停步,抓好“三农”不放松
...益补偿机制。坚持多措并举,强化要素保障,就能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端得更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中央给“三农”战线立下的两条底线。近三年832个脱贫县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年均增加1200元...……更多
青塘粽子入选2022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吕梁日报吕梁山上鱼米乡,芦苇悠悠粽飘香。5月15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14号公告,公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核发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山西6样农产品登榜2022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公示...……更多
...足干劲打好“秋收仗”,确保颗粒归仓,牢牢端稳“粮食饭碗”,让亿万人民底气“食”足。同时,依托丰收图景,鼓励各地丰富乡村旅游线路和产品供给,开展各具特色、主客共享的乡村文旅消费活动,让更多人分享丰收喜悦...……更多
打造沿黄齐鲁粮仓,创建一批吨粮县、吨粮镇
...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抓手,全力以赴端牢端稳中国饭碗。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山东粮,2023年山东省将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40万亩,整体创建一批吨粮县、吨粮镇,支持德州等有条件的市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打造沿...……更多
...了吉林全面振兴故事。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把保护黑土地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探索实施了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为推进黑...……更多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宁都主官这样打造农业强县
...特色农产品走出赣南、走向全国。付丽玲、实习生吴昊、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杜宇蔚/文 ……更多
科学种田 端牢“中国饭碗”
...:吉林日报全国人大代表韩凤香:科学种田 端牢“中国饭碗”本报记者 李娜 通讯员 李朝瑞“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我倍感振奋。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我有责任带...……更多
【稳经济 促发展 强信心·权威访谈】全力以赴端牢端稳中国饭碗
...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抓手,全力以赴端牢端稳中国饭碗。唐仁健表示,“三农”涉及的行业多、领域广、群体大,在扩大国内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可腾挪的空间、可挖掘的潜力非常广阔。随着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消...……更多
粮食产量创新高彰显中国饭碗分量 大国粮仓根基稳固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李栋又是一个丰收年。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何以再丰收?...……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在新的一年还给一个健康的你(平行病历)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韩冬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10日第 11 版)2024年年底,一位腹痛10个月的患者来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刘芳门诊
2025-02-10 04:26:00
王拥军:“硬控”卒中四十年(中华名医)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科学家首获国际卒中领域临床医学最高奖王拥军:“硬控”卒中四十年(中华名医)本报记者 熊 建《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10日第 11 版)王拥
2025-02-10 04:30:00
实干争春看贵州|平塘这家宵夜店一天消耗2000多根竹签
2月9日23时30分,对于多数人而言正是入睡的时候,但对于韦万美来说,却是最忙的时候。取牛肉串、摆出蔬菜、加大火力,在店内外来回穿梭
2025-02-10 05:18:00
实干争春看贵州|遵义烤鸡吸引食客打卡
2月9日23点20分,夜已深,遵义市汇川区苏州路洪桥烤鸡店里,食物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食客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惬意时光
2025-02-10 05:1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辽宁沈阳单家村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村里游客多 村民腰包鼓(新春走基层)本报记者 宋 飞 郝迎灿《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08 版)夜幕降临
2025-02-10 06:27:00
抢收青菜头  助农促增收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10 版)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把青菜头作为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产业来发展
2025-02-10 06:27:00
山东青岛完成“电采暖”改造46万户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取暖不“冒烟” 环保又方便山东青岛完成“电采暖”改造46万户《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15 版)本报济南2月9日电 (记者侯琳良)记者从国网青岛供电公司获悉
2025-02-10 06:2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湖南常德鼎城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沃野绘新景 良田再升级(新春走基层)本报记者 郑智文 孙 超《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08 版)“土地正动‘手术’哩
2025-02-10 06:29:00
小麦北“硬”南“软”有了科学解释(新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喻思南《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19 版)小麦有上万年的驯化历史。前不久,我国科学家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
2025-02-10 06:45:00
江南年味长(我与一座城)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黄开林《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20 版)位于杭州湾畔的上海金山地处江南,我和妻子客居金山多年了
2025-02-10 06:47:00
寒潮“冻”真格 心血管疾病这样防
“医生,我胸闷”“感觉喘不过气,这是怎么回事”“总是心慌,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春节假期过后,“胸闷”“心悸”“心慌”成了热词
2025-02-10 07:17:00
健康科普 | 发现骨转移,影像检查应该如何选择
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近年随着靶向、免疫等抗肿瘤治疗的进步,肿瘤患者存活时间显著延长,骨转移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2025-02-09 22:31:00
流感好转别大意 恢复期也需调护
春节前,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持续攀升。最近大部分流感患者进入恢复期,全身症状虽有减轻,但低热、频繁出汗、咳嗽、食欲下降
2025-02-09 18:36:00
红糖酸奶减肥法有效吗
红糖酸奶减肥法有效吗若用酸奶加红糖代替正餐,无异于节食,虽可减肥,但无法保证每天所需能量,导致低血糖症,出现头晕、耳鸣
2025-02-09 15:05:00
辟谣工作室 | 长期吃素会致骨质流失?专家:不会,但易造成营养不均衡
近日,知名演员刘晓庆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劝一起参加综艺的蔡明多吃点肉,因为她“很多吃素的朋友去世了”。刘晓庆举了一个去世好友的例子
2025-02-09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