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公子成蛟15岁时单枪匹马入韩国,让韩王割让了5座城池
在电视剧《大秦赋》中,公子成蛟率兵出征韩国,逼迫韩王献出了5座城池,因此被封为长安君,这和历史上的记载有出入。根据《战国策》中的记载,公子成蛟15岁的时候,单枪匹马入韩国,让韩王割让了5座城池给秦国,因此...……更多
盘点六国国君的结局
...却惨被吞并公元前239年,韩国内部权臣乱政,皇权陨落,韩王安继位六年后,国内政局仍然无法稳定。公元前233年,强大的秦国举兵进攻韩国,毫无战意韩王安对秦国俯首称臣,韩国公子韩非作为使者(人质)出使秦国,嬴政对韩...……更多
公元前257年,异人与韩王之女联姻生下一子,这个孩子便是成蟜。在秦昭襄王晚期时,有三股外戚势力:分别是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以秦始皇的奶奶夏太后为首的韩系外戚、以秦始皇的母亲为首的赵姬外戚。成蟜的母...……更多
中山史话之赵灭中山:一碗羊羹引发的战争灾难!
...甘茂进攻韩国,经过了种种艰辛,夺取了韩国宜阳。之后韩王与周天子写书信给武王荡,以请求和解。武王荡欣然同意,进入周王幾举鼎,絶膑而死,秦国因此爆发季君之乱。与此同时,楚国,越国和齐国也爆发了一场混战。燕...……更多
六国兴衰录:末代君主们的抉择与命运
...该何去何从,亦或者他们会是怎样的结局呢?一、韩国-韩王安首先我们从身处包围圈的韩国讲起。这时韩国在位的是韩桓惠王的儿子韩王安。他在位九年,虽然时间不长但也不短,毕竟一定时期内朝代的更迭还是很快的。当战...……更多
秦末农民起义后期的六国复国运动是怎么回事
...而原来韩国的诸公子中以横阳君韩成为贤能,可以立其为韩王,以更多地树立党羽。”项梁听从了张良的意见,派他去找到韩成,立其为韩王,并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韩国复国。项梁又给了他们君臣千余兵马,让他们西去恢复...……更多
韩国复兴之梦:韩成称王背后的兴衰史
...室韩成出身韩国宗室,所以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长大后被韩王封为横阳君。然而不久之后秦军就灭了韩国,韩成于是沦为平民,在秦朝安分守己以避免猜忌。二,参与反秦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国贵族纷纷反秦称王,唯独韩...……更多
韩非:被韩王派去秦国,最终被李斯陷害致死
...想要停止攻赵,按照原先的战略进攻韩国。1.韩非子入秦韩王安得到秦国准备攻打韩国的消息后非常害怕,毕竟韩国如果再被攻打就没了。不过韩王安在心里肯定也对秦国有怨言,毕竟自己既没有参与四国联盟,又很听秦国的话...……更多
战国末期,韩国挑起长平之战,改变了战国历史的走向
...一片恐慌,随即在论战中,贵族的主和派就占据了上风,韩王也决定把上党郡送给秦国,以求得继续跟随秦国老大哥喝汤。话说休繁,韩王派出两路使者,一路向秦国丞相范雎献地,一路向上党郡的韩国人民传达被故国抛弃的决...……更多
李斯是怎么除掉韩非的
...臣服秦国,成为秦国的附庸,把土地、玉玺都献给秦国。韩王派遣韩非到秦国问候。韩非见韩国日益削弱,屡次上书劝说韩王,韩王都不肯采纳他的建议。这让他十分痛恶韩国的治国者不能任用贤能的人,在国家太平的时候,就...……更多
秦国虎狼之师为何唯独留下了卫国和安陵国
...有抵抗的余地,秦国几乎兵不血刃便灭掉了韩国,俘虏了韩王安。按理说韩国这种人畜无害的国家,投降后君主应该可以得到善终,但历史偏偏和韩王安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公元前226年,韩国故地发生叛乱,秦国很容易便平定了...……更多
六国被秦国攻取以后,六国国君的下场是怎样的?
...了东方六国,那么,六国被灭,末代君王都怎么样了呢?韩王安秦国要东进灭六国,韩国首当其冲,此时,韩国的末代君主是韩王安,继位于公元前239年。韩国虽有强弓劲弩,奈何受制于地理位置,和春秋时期的郑国有的一比。...……更多
项羽称霸:从咸阳到戏亭的诸侯分封
...申阳不战而降,归顺于汉,再无其他事迹可查。第8路:韩王韩成韩成是韩国宗室后裔,由张良扶持立为韩王,攻略韩国故土。由于兵微将寡,只能在颍川一带打游击,始终不能立国。后来在刘邦的帮助下,终于攻下十几座城池...……更多
历史上的两位韩信:一位是英雄,一位是叛徒
...姓同时代的韩信,如何区分?司马迁在《史记》称一个为韩王(韩)信,因其是战国时韩襄王的孙子,并且汉二年(公元前205年)被汉高祖封为韩王,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徙封代王,共为韩王四年,徙封后为代王二年,为韩王时...……更多
从权倾天下到阶下囚,揭秘六国末代君主的命运
...本文就跟大家简单地聊一聊。1、韩国最后一位国君——韩王安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但是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此后韩...……更多
为什么张良没有趁机光复韩国呢
...立楚怀王熊心之后,张良便不失时机地建议项梁扶持当年韩王之后横阳君韩成为新的韩王。就这样,韩国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势力,韩王成为国君,张良为申徒。可是,当张良辅佐韩王成在韩国收复失地的时候,才发现,并没有那...……更多
韩国为何会成为秦国首个消灭的国家?
...直到完全取下上党。秦国对韩国进行一连串的攻击,期间韩王曾经有意献出上党以求和,但上党郡守仍旧死守抵抗,于是改派人接替,不料候补的人也不愿意降秦,反而要将城池献给赵国。赵王对于这份天上掉下来的礼物非常开...……更多
三家分晋,晋静公留下的遗言全部应验
...年的晋静公,最终难逃被消灭的命运。放心不下晋静公的韩王,派了刺客前去结果晋静公的性命,临去世前,晋静公悲愤地做了一个预言:\'\'余之后人,皆不得良死!\'\'晋静公做这个预言并不过分,他被流放至远离政治中心的...……更多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最轻松的不是灭韩
...了野王和上党之后,韩国亡国其实是迟早的事。前231年,韩王韩安献南阳给秦国,秦王任命南郡郡守内史腾为南阳郡守,第二年(前230年)内史腾发动灭韩之战,没费多少功夫就攻克韩都新郑并俘获韩王安,韩国灭亡。灭魏和韩...……更多
楚汉之争,有哪些人与诸侯参与了
...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山东复乱项羽以韩王(韩成)灭秦无功为借口,不让他就国而带他到彭城,废为侯爵,又把他杀了,立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原燕王韩广不愿徙王辽东,新燕王臧荼攻杀之于无终,并其国。...……更多
...,作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被灭国的诸侯,其末代国君韩王安堪称亡国垂泪。韩王安苟延残喘9年,心情3起3落,投降秦朝4年后,嬴政为何要杀韩王安泄愤呢?这件事要从头说起。一,昙花一现的强盛公元前453年,晋国发生晋阳...……更多
秦昭襄王:从质子到一代雄主的传奇人生
...和赵国联手攻打齐国,最终攻入了齐国国都临淄,齐国的城池几乎被列国全部占领。鄢郢之战 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是楚国公主,因此秦国朝廷的楚系一派逐渐把控了秦国的朝政。秦国与楚国通过联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秦楚...……更多
第一个被秦灭亡的韩国,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亡的。韩国从公元前403年韩景侯建立诸侯国到公元前230年韩王安时被秦灭亡,共历经了11代11个王173年。韩国的先祖韩武子,在春秋时期侍奉的是晋国的国君,封地在韩原(今陕西韩城)。到了晋景公十一年(公元前589年)时,...……更多
...铁,导致田园荒芜,民不聊生,流民纷纷入秦。韩非谏言韩王不能废农事、兴私铸,韩王、韩相不以为然。秦王政积极部署安排,妥善安置入秦之民。秦王嬴政欲见韩非,遂命秦军顺道进入韩境给韩王施加压力。换而言之,嬴政...……更多
盘点战国时期秦国名将,让六国胆寒的名字
...230年,内史腾奉嬴政之命前往攻打韩国,大败韩军,擒获韩王韩安,收缴韩国的全部土地,韩国灭亡。八、赵佗前214年,秦朝派遣50万大军进攻百越,赵佗为副将。之后,秦开通灵渠,再次派遣大军进攻百越,赵佗仍为副将,统...……更多
秦国六世:统一之路的奋战与辉煌
...,成年的秦始皇开始亲政,公元前231年,秦国攻韩,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赵公子逃往代郡,自立为代王,公元前225年,王贲围攻魏国国都,后引黄河水灌溉,魏王投降,魏国灭,公元前...……更多
...韩非经常上书韩国君主,所谓“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于韩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这个历程约为五年。作为韩国宗室,韩非自然不愿意看到韩国继续衰落下去。韩桓惠王十五年(前257年),韩非愤怒于贤才在韩国朝廷没有...……更多
王翦:战国名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
...韩国展开攻势。他迅速攻克了韩国的重要城池阳城,迫使韩王安割地求和。然而,秦并不满足于割地,继续推进,连续攻占韩国其他城池,最终完全吞并韩国,拉开了秦统一六国的序幕。二、破赵之战在攻灭韩国之后,秦将目标...……更多
秦昭襄王真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吗
...等价交换的条件向韩国索要好处。尚靳没有权利,回国向韩王说明情况。第二次韩国派张翠去秦国求救,张翠在去秦国的路上故意拖延时间,缓慢来到秦国。至秦国时甘茂接见了张翠,张翠对甘茂说如果秦国不救韩国,韩国就投...……更多
六国国君的谶语后来均一一应验,这是巧合还是另有他因呢
...均一一应验,这是巧合还是另有他因呢?大秦赋中的嬴政韩王安:寡人亡于荒山,汝必不得亡于宫室!韩国是最先被消灭的一国,三家分晋后,韩人努力提升实力,牢牢占据交通要道三川郡和上党郡,名列战国七雄。令韩国无奈...……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