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两个同名同姓同时代的韩信,如何区分?司马迁在《史记》称一个为韩王(韩)信,因其是战国时韩襄王的孙子,并且汉二年(公元前205年)被汉高祖封为韩王,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徙封代王,共为韩王四年,徙封后为代王二年,为韩王时间较久,因此称之韩王信。而另一韩信,汉四年(公元前203年)立为齐王,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即徙封楚王,汉六年(公元前201年)被降为淮阴侯,只当了一年齐王,一年楚王,后又为淮阴侯五年。因其为淮阴侯较久,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淮阴韩信。
首先说淮阴侯韩信,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人被称为“国士无双”,那就是这位韩信,此人的军事才能空前绝后。韩信和张良、萧何一起被誉为“汉初三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韩信是淮阴人,出身贫寒但胸怀大志。当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举起反秦大旗后,楚国旧贵族项梁、项羽叔侄举兵响应,渡淮西进,经过淮阴时,韩信参加了项氏叔侄的军队,并被项羽任命为执戟郎中,成为项羽的贴身侍卫。在此期间,韩信多次向项羽献策,但是都没有被采纳。项羽率群雄灭秦后,在咸阳分封天下,把巴蜀、汉中封给刘邦,称为汉王。韩信乘机脱离了项羽,投奔了刘邦,但是仅仅做了一个连敖(管理粮仓的会计)。不久,刘邦的心腹夏侯婴和萧何发现了韩信这个难得的天才,多次向刘邦举荐。最终在萧何的劝说下,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项之间的优劣进行了公正的分析评价,并且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惊人的预测。他向刘邦提出了北出秦岭,收复三秦,以富饶的巴蜀和关中为基地,东向中原,与项羽一争天下的战略。在楚汉相争的后期,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手握重兵,割据黄河以北。
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山穷水尽的项羽派人游说韩信,希望他认清刘邦的本来面目,背汉归楚。而韩信的谋士蒯通则以功高盖主的古训告诫,建议他脱离刘邦,保持中立,形成一个三足鼎立。但是,没有政治远见的韩信拒绝了。公元前202年,韩信和刘邦合兵一处,指挥了一生最后的战役——垓下之战。这一战中,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全歼项羽大军。然而,垓下之战的硝烟刚刚散去,刘邦还未称帝,就立即解除了韩信的兵权,收编了他的军队,改封他为楚王,后来又降爵为淮阴侯、拘禁在长安。公元前196年初,刘邦离开长安平叛时,授意吕后除掉韩信。吕后和萧何将韩信骗进长乐宫,加以杀害,并夷灭三族。临死前,韩信不无遗憾地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一年后,刘邦也在长乐宫病逝。
接下来谈谈另外一个韩信,史记上更多的称之为韩王信。
韩王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身高八尺五寸。到了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的时候,燕国、齐国、赵国、魏国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国王,只有韩没有立下后嗣,所以才立了韩国诸公子中的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想以此来占据平定原韩国的土地。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韩成投奔楚怀王。刘邦带军队进攻阳城时,命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原有地盘,得到韩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带领他的军队随从刘邦进入武关。
刘邦被封为汉王,韩信随从刘邦进入汉中,就说服刘邦道:"项羽把自己的部下都封在中原附近地区,只把您封到这偏远的地方,这是一种贬职的表示啊!您部下士兵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都踮起脚尖,急切地盼望返回故乡,趁着他们锐气强盛向东进发,就可以争夺天下。刘邦回军平定三秦时,就答应将要韩信为韩王,先任命他为韩太尉,带兵去攻取韩国旧地。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韩信平定了韩国的十几座城池。刘邦到达河南,韩信在阳城猛攻韩王郑昌。郑昌投降,刘邦就立韩信为韩王。此后,韩信常带领韩地军队跟随刘邦。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刘邦撤出荥阳,留韩信和周苛等人守卫荥阳。等到楚军攻破荥阳,韩信投降了楚军,不久得以逃出,又投归刘邦,刘邦再次立他为韩王,最终跟从刘邦击败项羽,平定了天下。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春天,刘邦就和韩信剖符为信,正式封他为韩王,封地在颍川。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春天,刘邦认为韩信雄壮勇武,封地颍川北靠近巩县、洛阳,南逼近宛县、叶县,东边则是重镇淮阳,这些都是天下的战略要地,就下诏命韩王韩信迁移到太原以北地区,以防备抵抗匈奴,建都晋阳。韩信上书说:"我的封国紧靠边界,匈奴多次入侵,晋阳距离边境较远,请允许我建都马邑。"刘邦答应了,韩信就把都城迁到马邑。在这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重重包围了韩信,韩信多次派使者到匈奴处求和。汉朝派人带兵前往援救,但怀疑韩信多次私派使者,有背叛汉朝之心,派人责备韩信。韩信害怕被杀,于是就和匈奴约定好共同攻打汉朝,起兵造反,把国都马邑拿出投降匈奴,并率军攻打太原。
汉高祖十一年,汉奸韩信又和匈奴勾结进犯,汉军的的统帅柴将军给了韩信一封信,说如果投降,刘邦便不记前嫌,恢复他韩王的名号。韩信受到信后,明白自己就算投降,以刘邦的为人,以后也会死于其刀下。并且他认为他有三罪,第一罪:当年投靠项羽,第二,投靠匈奴,第三,他现在将匈奴兵进攻刘邦,凭这三罪,他认为他是必死了。
韩信带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与柴将军作战,兵败被杀。
汉十一年冬,两个韩信双双遇难,淮阴侯被斩与长乐宫悬锺之室;韩王信被斩于代国定襄县。纵观两个韩信,淮阴侯军事才能绝高天下,却不懂人与人之间的阴谋;韩王信老于世故,畏难先发,却缺少淮阴侯的军事才能,两个韩信在做人上恰好互为短长。不过迥异的性格和人生阅历,却在最后同一时间给两人带来了相同的悲剧结局,不能不说是历史造就的一个惊人玩笑。
淮阴侯死后,三族被夷灭,无人幸免,他苦心孤诣的家族墓穴最终也没有派上用途,直到司
马迁时代,依然还是只有淮阴侯母亲孤零零的一座坟墓在彼。而韩王信死后却远比淮阴侯好得多,他的子孙被汉王朝世代封侯,屡次经历变故却始终香火不断,竟然一直延续到王莽时代,著名的佞臣韩嫣韩王孙就是他的后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9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