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韩信为何追随草根刘邦,而不是贵族项羽
韩信是楚汉时期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刘邦一半的江山都是靠韩信打下的,没有韩信刘邦的皇帝梦几乎不可能实现。楚汉时期,韩信将黄河以北的诸侯国全部歼灭以后,他手下的谋士劝他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更多
研究一下项氏集团的创业史
...英布、彭越、陈胜等在逃犯罪集团(群盗)。第三个是以韩信、陈平、范增为代表的草根职业经理人,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有经营能力,但没有创业资本。第四股势力就是以张良、项梁、魏豹为代表的原六国贵族复辟集团。这...……更多
刘邦:非贵族出身成就帝王霸业,开创汉朝传奇
...闹着玩呢,但是刘邦就依靠这些人成功了。就连一代军神韩信,在没有加入刘邦的队伍之前,也是郁郁不得志。刘邦阵营真正拿得出手的只有张良一人,刘邦就靠这样的阵容,取得了天下,谁又敢说刘邦不厉害。刘邦的知人善用...……更多
韩信为何在刘项对峙中忠于刘邦?
...汉之争”。在这乱世当中,时势造就英雄,一代“兵仙”韩信应运而生。韩信从小家境贫寒,但他在业余时间熟读兵书,为他后来的人生奠定基础。他在少年时期食不果腹,经常吃不上饭,受到老妇人的接济,也遭受过“胯下之...……更多
韩信若想拥兵自立,能否打败刘邦和项羽
楚汉争雄的时代过去后,很多后世的人都在为韩信鸣不平,因为在他们看来,韩信在军事上的谋略可比项羽、刘邦强太多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是一句空谈,无论多少万兵马,在韩信手里都可以发挥奇效。那么让楚汉...……更多
刘邦、项羽、张良、萧何、韩信的早年经历与时代背景
刘邦、项羽、张良、萧何、韩信都不是秦人,可是当秦始皇灭楚并统一六国时,他们为何不站出来帮助自己的母国呢?当时他们都在打瞌睡吗?公元前231年,秦始皇拉开统一六国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12年后...……更多
韩信早年曾经投奔项羽,为何却没有被项羽重用?反倒投奔了刘邦?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项羽不用韩信,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损失。而且很多人都认为,如果当时项羽能够慧眼识人,让韩信做自己的大将军,那接下来项羽一定能横扫天下。至于说刘邦,在失去韩信之后,绝对不可能是项羽的对手...……更多
韩信为何会被人逼到背水一战这个地步
...陉县,也发生了一场大战。参与这场战争的双方,分别是韩信统领的一部分汉军,以及项羽分封出来的赵国。这场战争,后世称之为井陉之战。战争最后的结果,也是以韩信胜出,赵国全面败亡而结束。提到井陉之战这个名字,...……更多
韩信死前说了什么话,现已成年轻人的口头禅
...竟摇身一变当上了汉朝皇帝;再比如刘邦身边的得力干将韩信,那可是为他打下了大汉的半壁江山啊。韩信,是中国历史上颇负盛名的一代名将,是有名的战略家和军事统帅,在群雄并起的秦朝末年,用自己不凡的才能帮助刘邦...……更多
韩信:出身贫寒,却成为汉初最耀眼的将军
...军。这几位将军在历史上的地位各不相同,然而这其中,韩信却是比较特殊的一位,脱胎于韩信毕生经历的成语多达几十个,其中就有“暗度陈仓”“独当一面”“背水一战”“人心难测”等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便都是出自韩信...……更多
项羽帐下第一猛将,在他战死之后,项羽就注定要失败了!
...得出手的将军,反观汉家军刘邦,他手下的樊哙、周勃、韩信都是响当当的名将,因此有人说项羽手下无强将。其实不然,项羽手底下还是有很多猛将的,其中包含了季布和龙且。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项羽帐下第一猛人龙且。龙...……更多
汉初三大名将:韩信、彭越、英布的军事才能与悲惨结局
刘邦手下的将领中,谁的战功最显著?1.韩信:汉初三杰之一,汉初著名军事家,被誉为“兵仙”。在楚汉之争中,他先投靠项羽,后投靠刘邦,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如暗度陈仓、垓下之战等。2.彭越:秦末农民起义...……更多
从荣耀到悲剧:揭秘韩王信的跌宕人生
...一个时代,名字相同,命运轨迹也相似的,就只有淮阴候韩信和韩王信这两个人了。提到韩信这个名字,许多人的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都是忍受胯下之辱的淮阴候韩信,因为这个故事实在是太有名了,韩信一直被后人当作忍一...……更多
韩信:汉初名将的辉煌与悲剧
...,还因功封王,实在是可惜了。汉初三大名将之齐王——韩信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更多
韩信是如何虏魏王豹的
楚汉之争中,韩信于短短三年间,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倾三十万齐兵赴垓下,大败楚军,逼杀项王,此所谓不二之功。《史记中》只记载了...……更多
历史上的两位韩信:一位是英雄,一位是叛徒
两个同名同姓同时代的韩信,如何区分?司马迁在《史记》称一个为韩王(韩)信,因其是战国时韩襄王的孙子,并且汉二年(公元前205年)被汉高祖封为韩王,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徙封代王,共为韩王四年,徙封后为代王二年...……更多
西汉第一功臣:受胯下之辱,后成国士无双,真正的兵仙战神
韩信不是平民,是士,而且是无双国士。韩信受过教育,还有家传的佩剑,他跟项羽,张良,张耳,陈余这些人一样,士可以为知已而死(这是后来没有背叛刘邦独立的原因),却不为五斗米折腰。忍胯下之辱是正确的,不忍...……更多
刘邦论功行赏,为何把毫无军功的萧何排在第一
...冠群臣,声施后世”。那么萧何的功绩到底如何呢?对比韩信曹参的战功赫赫,张良的运筹帷幄,萧何主管后勤的功绩确实有那么一点不明显,但是刘邦在论功欣赏时,却力排众议的将萧何定在第一位。终究是因为“功狗”易寻...……更多
楚汉之争:刘邦与项羽的优劣比较
...随的人群都很多。另外,萧何的运营,张良的奇谋,以及韩信的用兵,把项羽压得喘不过气。皇帝学会驭人之能才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然而项羽只能沦为刘邦的配角,四面楚歌,霸王乌江自刎,留下诗句:“生当作人杰,死...……更多
韩信的思维仍停留在分封制时代,双方利益不同,故其挟功求封王
韩信向刘邦要齐王这个事,其实真不是韩信不懂政治。只不过,韩信懂的不是秦汉时期的政治,他懂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在他的潜意识里,天下就应该是实行分封制的!所以他才会在刘邦最危急的时候要挟刘邦给自己封...……更多
萧何:汉朝的开国功臣与刘邦的重要助手
...苦,四出物色人才,帮刘邦扩充实力。他先后引荐了张良、韩信等天下英雄。张良谋略远胜项羽,屡屡帮助刘邦化险为夷;韩信则以神鬼莫测的军事天赋,为刘邦训练出一支支精锐部队。可以说,没有萧何的推荐,就没有日后的张良定计...……更多
聊聊开两汉的大汉第一谋士张良
...拉拢项羽手下的两员大将英布、彭越,然后让手下的大将韩信经略北方。这样刘邦在西,韩信在北,英布、彭越在南,包抄项羽。这一个计谋非常的关键,日后与项羽决战的时候,正是刘邦、韩信、英布、彭越四路兵马何为?但...……更多
为何说项羽对抗刘邦,成也军事,败也军事
...通过\"统战\"手段,策反了项羽部下的九江王黥布,并让韩信攻击项羽。韩信指挥汉军不到三个月就破魏、收代、下赵、降燕,项羽手下大将龙且战死。刘邦从战略防御终于转入了战略反攻,为此他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在这个...……更多
他们都曾是贵族,却下场凄惨
...密思维和顶层认知么?答案只能是:陈胜是没落的贵族。韩信其实也是——和陈胜一样,韩信出道前也将自己活成了一个异类。淮阴各个阶层的人每天都在为了生存而努力奔波,而韩信却时常背着一把剑,无限沉浸于手中的兵书...……更多
楚汉争霸:根据地建设决定胜负
...确,各司其职。萧何的功绩是刘邦集团内的任何人,包括韩信都无法比拟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这么评价萧何:“楚人围我荥阳,相守三年;萧何镇抚山西,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使百姓爱汉,不乐为楚。”即便是因为魏豹...……更多
战国风云:韩信的军事才能与权力斗争
战国纷乱的年代,君王们为了争夺天下,各路英雄并起。韩信就是在这样一个乱世中崛起的少年军事才能。他凭借自己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但也最终因权谋计较而英年早逝。韩信的早年生活并不顺遂,他性格高傲,...……更多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他们的结局如何?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刘邦在取得天下的时候,曾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大意是,论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论安慰百姓,处理事务,我不如萧何;论用兵如神我不如韩信,由此可以看出三人的重要性。但是,为什...……更多
历史上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真实的成皋之战是怎么样的?
...议,在政治上争取同项羽有矛盾的英布,重用部下彭越、韩信,团结内部力量;在军事上制定据关中为根本,以正面坚持为主;敌后袭扰和南北两翼牵制为辅的对楚作战方针,并一一予以实施。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刘邦...……更多
哪2个人若是不死,刘邦不敢杀韩信
前言:韩信,一个从胯下之辱中崛起,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千古第一名将。他曾被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之一,功勋卓著。然而他最后却因刘邦的猜忌而遭杀害,生前的功业也化为乌有。韩信之死,一直以来人们多从刘邦的猜忌着眼。其实...……更多
...狗友成功问鼎天下,建立了一个数百年王朝的不朽伟业。韩信曾这样评价过项羽,说:“妇人之仁,匹夫之勇”,这八个字真是完美的解释了项羽失败的原因了。妇人之仁,是说心中还有些仁义道德,干坏事都干不好,心肠还没...……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谈及这个话题,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下后周政权及后周先后三任皇帝的基本资料。后周始建于公元951年,开国皇帝是后周太祖郭威。后周统治范围包括今中国河南
2024-06-11 19:26:00
史学家章太炎,为何说关羽是诸葛亮害死的
引言:巴山汉水本兴刘,诸葛才华备赞留。但得关髯师广武,北州韩信在南州。——陈普《咏史下·关羽四首》关羽的死亡是三国时代的一件大事
2024-06-11 19:31:00
曹操和谁有杀子之仇,为何对他封侯拜将还结为亲家
董卓之乱,对于东汉王朝本已风雨飘摇的政治局面而言,无异于一场雪上加霜的灾难,是东汉末年政治动荡、陷于分裂的直接原因。宦官和外戚专权
2024-06-11 19:35:00
刘备曾两次得到徐州,为何每次都没守住
前言刘备,这位三国时代的英雄,曾两次掌握徐州这块重要的战略要地,却每次都未能守住。作为一代枭雄,刘备为何屡次在徐州失利
2024-06-11 19:40:00
秦朝吃牛肉可判刑,王翦为何让士兵尽情吃
前言中国古代,牛被视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吃牛肉甚至可能招致严厉的刑罚。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位将军,王翦,在秦始皇的禁令下,敢让士兵们尽情享用牛肉
2024-06-11 19:40:00
众多军阀都曾想迎接汉献帝,为何只有曹操成功了
前言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汉献帝成了众多军阀争夺的对象。许多枭雄都曾试图迎接汉献帝以稳固自己的权势,但最终成功的却只有曹操
2024-06-11 19:50:00
诸葛亮为何不学习技术,再组建一支藤甲兵呢
藤甲兵这个兵种,我们基本都是从《三国演义》中获悉的。当时孟获请乌戈国当帮手,乌戈国派出了三万藤甲兵,刀枪不入,还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2024-06-11 19:54:00
刘据起兵避免了扶苏式结局,为何没像李世民那样成功
前言西汉时期的巫蛊之乱中,太子刘据在生死存亡之际,毅然起兵抗争,避免了扶苏那样悲惨的结局。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刘据为何未能像李世民那样成功夺权
2024-06-11 19:52:00
吕布杀义父虽然无耻,但丁原与董卓也是一丘之貉
前言权力的交替,家族的倾覆,政治的阴谋,无一不让人惊心动魄。但谁又能真正看清当时人物内心的博弈与抉择呢?又有谁能洞悉其中的惊天玄机
2024-06-11 19:52:00
哪三位隋唐顶尖猛将,都不在李世民麾下
在《水浒传》中草莽英雄一百零八位,而隋唐演义同样猛将如云。我们常聚焦于李世民身边的英雄,但还有许多猛将未曾为其所用。有人断言
2024-06-11 20:08:00
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描绘了什么春景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当时,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闲暇中结伴漫游庐山,在登上大林寺游览时,竟然意外地遇到了山下芳菲已尽
2024-06-11 20:08:00
曹操的后代在唐朝穷困潦倒,杜甫送他一首诗成了千古名篇
三国时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沦为他手中的傀儡。公元220年,曹丕公然篡夺皇位,把汉献帝赶下台自己取而代之。然而曹操和曹丕恐怕做梦也没想到
2024-06-11 20:03:00
李渊面对玄武门事变为何束手无策
回顾历史,看到唐朝发生的玄武门之变,我们不禁会有一个疑问:作为唐朝最高统治者的李渊,为何对玄武门之变束手无策?直到尉迟敬德杀到眼前
2024-06-11 20:01:00
开局即巅峰的西晋王朝为何快速衰败
在华夏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中,有的王朝国祚长久,传承十数位皇帝,对华夏有着深刻的影响;而有的王朝虽然享国很短,却也能为后世留下丰厚的遗产
2024-06-11 20:07:00
杨广玄孙杨慎矜,为何会被唐玄宗赐死
杨慎矜门荫入仕,起家汝阳县令,他本身很有才华,又有“任侠”的好爽,所以朋友特别多,尤以治理地方闻名。他也是被李隆基看重
2024-06-11 2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