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汉人的科举制度,在金元时代是怎样发展的?
...的助力和家族的辅助,一步一步迈上了顶峰。二、选择:金元时代的汉人和科举一般认为,长江以南无辽金,黄河以北无南宋,这虽然是大略的判断,但的确道出了一番历史真相:南北之间,的确存在着差异和隔膜。随着科举制...……更多
“人分四等”为何成为了元朝的标签
...疏为根本,难以完全以皇权为依归。元朝很长时间没有开科举,这便是很重要的原因。科举产生于隋朝,在唐朝大兴。科举选官是针对曾经的察举选官,如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便是实行察举制。察举制的特色是,皇帝只有任...……更多
中国的科举制,萌芽于隋朝,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可是在元朝却遭遇了重大的挫折。直到1315年,元朝才开始科举考试,此后三年一次。但由于丞相伯颜的专权,元朝科举曾在1336年和1339年停办。虽然元朝科举处于低谷,...……更多
“以汉制汉”的辽朝,是如何走上“汉化之路”的?
...境,拉平了契丹民族和其余民族之间的地位,其次还重启科举,形成完善的科举体系,任用汉官,令原本契丹朝廷的“世袭官职”变为“选官制”,任贤者为用,尊汉法,形成“胡汉一体,胡尊汉礼”的局面!同罪同治:摆脱奴...……更多
历史上这三个科举不第,仕途失意但名气却很大
中国的科举制度自隋炀帝杨广开始,唐太宗推行成为定制,此后成为历代王朝的定式,成为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也给寒门子弟一个上升的机会,打破士族门阀势力对于官僚阶层的把控。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也推...……更多
元朝皇室贵族的汉化不深,原因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则,不可俭省。论用人,儒家讲究选贤与能,由此发展出科举制度。蒙古人则着重“根脚”,强调私属主从关系及勋臣子弟世袭权利。蒙汉两法可说南辕北辙,难以弥合。儒家被中原各王朝奉为正统思想,亦是有效的统合工具。...……更多
辽代吏制的承上启下作用:对唐宋制度的继承与金元官吏制度的影响
...辽代本身的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二)影响金元两代的官吏制度,促进了后世官吏制度的完善虽说,辽代的吏制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在后期还出现了《辽史》当中所记载的“设官无度,补受泛滥,惟吝财物而不惜名...……更多
明朝为何是科举制的鼎盛期
科举制度是古代平民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起始于隋唐、发展于宋朝,但是真正把科举制度发扬光大的朝代却是明朝。或许你会想到明朝的“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那为何科举制反而在明朝发展到鼎盛期呢?这就...……更多
清承明制的背后原因
...的汉人。清军入关后,对汉人采取了严禁抢掠、圈地,用科举考试的办法任用汉人知识分子等比较宽松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明显体会到入主中原的阻力大大减小。尤其是清军进入北京后,汉族士绅对满洲统治者给予支持和...……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考状元都考些什么?状元有多难考?一、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在我国历史悠久,包括上学时的教材课本中,也曾说过隋炀帝杨广开创科举制度,这让很多同学莫名的恨上了这个千古昏君。然而,在科举的完善道路上,隋...……更多
元朝的“知识分子”为何有如此“多”身份?
...可以踏上朝堂的一席之地。时间推移到了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度的时候知识分子的最主要出路变成了完成科举考试从而走上仕途,科举制度也就成为了知识分子参与朝堂中的事件并且开始掌握国家的政治权利的一大主要方法。...……更多
隋文帝杨坚统一华夏复苏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
...承了。2.确立三省六部制。此制一直沿用到清朝。3.创立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不仅在东亚国家影响深远,在当时美、英等西方国家也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作为政府官员的聘用方式。4.统一货币。全国通用“五铢钱”。5.修建大运河...……更多
八旗制度:满族荣誉与纨绔子弟的起源
...手好闲的纨绔流氓子弟。汉人子弟要入仕当官都需要参加科举考试,但科举难度很大,有的人可能到白头都没能中榜。而八旗子弟则不同,可世袭官职,直接将老爹的官帽戴上,不必经由科举考试。但有些没有世袭机会的旗人也...……更多
与宋朝同时期的辽、金两国都有哪些统治制度
...时也解决了契丹人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金朝实行科举选官制度,就比契丹人在辽朝不参加科举就可以担任各个部门的主管官僚的做法要前进了一步。此外,金朝在地方职官制度上有所改进,在金朝传统的猛安谋克制、群...……更多
历史上哪个王朝耽误了中国?哪个王朝成就了中国?
...太祖建立明朝以后进一步实行愚民政策,洪武禁海,改革科举制,科举制第一次出现了消极影响元朝灭亡以后,东西方都处于新的阶段,西方因此产生了文艺复兴而中国则是明朝,就家底而言,明朝显然是高于西方的,可惜这时...……更多
宋朝灭亡:中华文化的第一次全面冲击
...汉族人口,防止流民泛滥,重新启用了这项制度。五、对科举的干涉终元一朝,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仅仅举办了16次科举考试,广大寒门子弟多年寒窗苦读却无处施展才华,使得社会阶层固化,呈现出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局面...……更多
清初屠城4千万汉人真的存在吗?清朝为何能统治长达200多年?
...降是非常欢迎的。3、清朝延续明朝的一些制度元朝时期科举制就没举办过几次,而且对参加考试的人还按照民族划分,汉人没有权利成为高官,一直处在社底层并且永远都不能翻身。但是,清朝时延续了明朝的科举制,推崇儒...……更多
张养浩与钱谦益:两位汉人在新朝的命运转差异
...用!张养浩9岁时,蒙元灭了南宋!但是由于元朝不重视科举制度,且有民族岐视政策,汉人想在朝任职,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蒙古人认为通过科举而入仕的人,缺乏实际经验,缺乏政事处理能力,只知道吟诗作画加泡妞!元朝...……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奇特现象与统治者的微妙心理
...场,使得社会阶层更加固化。为此从隋朝开始,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一直到清末结束,科举制度一直延续了近1300多年。据统计,在这段时期内,中国一共产生了800多名状元,其中第一位状元便是唐高祖时期的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发生好几起。如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开国后第一次科举考试,本拟郭冲为状元,可是朱元璋觉得此人貌不惊人,不足以显示大明帝国的新兴气象,于是换成气宇轩昂、相貌堂堂的吴伯宗,“以壮国威”。又永乐二十二年(14...……更多
朱元璋对南北风俗的改革与影响
...之一。辽金元时代,儒学的地位都不算高。辽代和金代的科举以词赋为主,经义为辅。元代则长期没有科举考试,到1315年才正式恢复。但是元代科举考试歧视汉人,汉人很难通过科举做官,所以元代科举的影响力是十分有限的...……更多
真金不死,根本轮不到朱元璋建立明朝
...然;又在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十月通过和礼霍孙奏请开设科举,不过没有成功。总之,真金是元朝皇室中受儒家思想最深的一位,后代元朝帝王难以望其项背(这里的\"儒化\"和\"汉化\"有所区别,论汉化程度当以元文宗为翘楚,但...……更多
燕云十六州:历史与文化的交汇之地
...哀哉汉唐余,左衽今已半。辽金时期燕云汉儿剃发图而在金元统治时期,燕云地区的胡化已经几乎完成,在此不作过多赘述。燕云汉儿对待异族统治者的态度在被迫归入辽朝版图的初期,燕云汉儿仍有较强的中原认同意识,对来...……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重大挫折:辛卯科江南乡试案
...百年。也因此,清朝非常重视自隋朝以来,延续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认为科举考试是能够吸纳到有用人才的最好办法。但是,让清朝没有想到的是,科举考试竟然在清朝出现了一次大问题,出现了震惊朝野的大案——辛卯科...……更多
聊聊元朝的制度,多沿袭金制,也有前代所不具备的特点
...立了儒户这个户籍来保护和优待读书人。后来,又恢复了科举制度(不过名额很有限),尊崇孔子。理学是元代科举的标准。从整个政权来说,元代并没有统一的“官方思想”,一般来说,蒙古统治者更多地信奉草原的萨满教与...……更多
...可以当得起学霸这个称呼,不过很可惜的是,他也曾参加科举,但是考的非常差,所以没能因此而凭借科举入仕。那么科举依然失利,又是怎么进入的仕途呢?答案是给皇帝当安保——侍卫。由侍卫进入体制,然后再分配,再根...……更多
明末进士孙之獬:动荡时期的投机者与汉奸
...堕落并被历史唾弃。孙之獬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他通过科举入仕,本可扶正社稷,但在权钱交易的朝堂中沦丧了本心,最后甘愿做汉奸,卖国求荣,终落得一个惨死街头的下场。其一生轨迹警示着后人,不可在乱世中失去正义之心,否...……更多
探析清朝时期皇帝的避讳
...字,都是不需要避讳的,可以单独书写,即便是士子参加科举考试时,遇到这些字也无需缺笔。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官方编撰的史料中,一旦提到这三个皇帝的名字,则需要遮盖,即在名字上贴上一个黄签,以表示避讳,但并...……更多
满清剃发令:对汉人信仰与自信的打击
...出适合自己国情的政治制度,于是皇太极就效仿明朝选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不仅如此,皇太极也要求自己的满族子弟要多读书,建立八旗官学,所有八旗子弟都进官学面读书,也正是因为这种措施让清朝的发展逐渐壮大。但是...……更多
开创古代高考的千古一帝,身上找不到缺点
中国古代高考其实就是科举制度,虽说科举是隋炀帝时期才开始实行的,但是隋文帝杨坚开创了科举制度的先河,他即位后,废除了以前选官用的九品中正制,选官不问门第。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为何说万里长城是和平的象征?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记者上官云)作为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辽阔的土地上
2024-06-08 00:14:00
本文转自:淄博日报本报讯(记者刘伟)6月3日,位于临淄区齐文化博物馆二楼的齐文化廉洁教育基地建成开放。齐文化廉洁教育基地以“修身
2024-06-08 01:28:00
千秋文明 万代呵护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一七一中学高二(5)班 黄馨瑶提起长城,中国人都会倍感亲切和自豪。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呈现给世界的不仅有我国古代人民的惊人毅力和卓越智慧
2024-06-08 03:56:00
为何刘邦、朱元璋起义成功,黄巢、李自成、洪秀全却失败
我认为一支农民起义军是否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不在于军队战斗力是否强悍,地盘有是否足够大,文臣武将是否够多,而在于是否能完成从流寇到政权的转化
2024-06-07 19:38:00
刘备来到猎户家中,猎户为何杀了自己妻子割下肉做菜
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总是非常低下的,不仅要讲三从四德,而且有时候还会被自己的丈夫当成自己仕途的垫脚石,《三国演义》中就有刘安为了招待刘备竟然残忍的割下了自己妻子臀肉的故事
2024-06-07 19:54:00
赵云死后700多年,常山又出了一名赵姓武将是谁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国历史无疑是其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在三国乱世中诞生了很多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名将,其中被后人誉为“完人”
2024-06-07 19:51:00
项羽为何非要坑杀数十万年轻力壮的秦军
屠城杀降卒是古往今来的战争大忌,这是违背天理道义的,不被世人所容忍,可这事却屡见于中国史。楚汉争霸,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
2024-06-07 19:53:00
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汉献帝本来是陈留王,没有当上皇帝。可是由于董卓进京,想要把持朝政,搞了个废立的举动,这才阴差阳错地当了皇帝。从历史记载上看
2024-06-07 19:44:00
三国8大美女的人生命运,哪两个嫁给刘备的才是最惨
三国演义大家可以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也应该看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应该看出三国是个男人的世界,但在那个世界里也有几朵鲜花点缀着
2024-06-07 19:51:00
诸葛亮“八阵图”多厉害?一千八百年来仅此人说看懂了
陈寿在《三国·蜀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这是诸葛亮跟“八阵图”产生联系的最权威记载
2024-06-07 19:52:00
曹操为何与郭嘉惺惺相惜
诚如诸葛亮被人戏称为刘备集团的后勤部长一样,其实郭嘉在曹操那边,也只是一个宣传部长。他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曹操造势,鼓舞人心
2024-06-07 19:51:00
刘备不如刘邦,是因为刘备错过了什么
刘备不如刘邦是因为刘备错过了三次统一天下机会,而刘邦捉住了唯一的一次机会。刘邦统一天下必须要打败项羽,唯一机会就在于韩信的十面埋伏
2024-06-07 19:43:00
大小皇后争奇斗艳,汉献帝最爱的是谁
《三国机密》已经杀青,以三国为背景,用汉献帝的视角来阐述这一段历史,肯定了东汉皇室处于飘摇之际。汉献帝有大小皇后伏寿和曹节
2024-06-07 19:52:00
如果让 吕布、项羽、李元霸决斗谁会赢
项羽、吕布、李元霸三人对打战况如何还真不好说。三人都是绝顶高手,稍有不慎就会功败垂成。如果是双双对打淘汰赛,他们的战况如下
2024-06-07 19:57:00
空城计最大疑点,不是诸葛亮而是身后两童子
引子有人说战争不仅仅是武力上的较量,更多的是智力和心理的比拼。有勇无谋或者纸上谈兵在战场中是无法担任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官角色
2024-06-07 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