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封建专制时代,王公大臣平民百姓对于皇帝的名字是要避讳的,否则就要按照大不敬治罪。避讳虽然能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麻烦。
道理很简单,因为清代以前,皇帝的名字都是一些经常用到的字,所以在书写使用的过程中就必须要用其他的字来代替,如果是一两个字倒也无妨,可是皇帝多了,所避讳的字也多了。
清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汉文化的熏陶下,沿袭明代之制,也要避皇帝的讳。不过清统治者鉴于历代的教训,在取名的时候另辟蹊径,采用的都是一些不常用的字,因此麻烦相对也较少。
清代皇帝避讳之制始于康熙朝,也就是说康熙之前的顺治、皇太极、努尔哈赤的名字是不需要避讳的。此外,自咸丰以后,避讳也发生一些变化,规定皇帝的第一个字不需要避讳,只避第二个字。因此总体来看,清代皇帝的避讳是有一个反复的过程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清初三帝不避讳
清初三帝即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如果看过清代原始史料的读者,会发现凡是这三个皇帝的名字,都是不需要避讳的,可以单独书写,即便是士子参加科举考试时,遇到这些字也无需缺笔。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官方编撰的史料中,一旦提到这三个皇帝的名字,则需要遮盖,即在名字上贴上一个黄签,以表示避讳,但并不改字。
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作为大清的奠基人,为何他们的名字就不需要避讳呢?这也是有原因。
关外时期,满洲文化还比较落后,统治阶层受汉文化的影响也不深。他们在取名的时候也不会取汉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名字都是满语音译。
说起关外时期取名也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努尔哈赤翻译成汉文就是“野猪皮”的意思;贝勒杜度名字的意思是“斑雀”;亲王博洛的名字是“凉帽”;萨哈廉名字的意思是“皮肤黝黑”等等。
可以看出,满人取名不像汉人那样有辈分排行的讲究,尤其是关外时期都是以动物、属相、数字、体型特征、物品、吉祥寓意等命名。
正是因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三位皇帝的名字都是满文汉译,所以就不需要避讳。
康熙至道光时期避讳最严
康熙皇帝受汉文化影响很深,也正是从他开始,皇子的命名也采用汉文。不仅如此,康熙帝也沿袭明代的做法,开始推行避讳制度,规定“玄烨”两个字一律要回避。
康熙帝制定避讳制度以后,很多人由于没有及时适应,还经常发现有人在书写皇帝名讳时没有缺笔,比如科举考试中,就有不少士子没有缺笔而名落孙山。甚至有人因不避名讳而被满门抄斩。因为按照《大清律》,不避皇帝名讳属于十恶不赦中的“大不敬”,这个罪名是很重的。
避讳制度的层面很广,不仅仅是臣民在日常书写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就是有些已经命名的地名、建筑等也要避讳,比如紫禁城北门原先叫玄武门,由于要避康熙帝名讳,所以改为神武门。
好在顺治帝在给皇子取名的时候没有按照辈分来,康熙帝的兄弟中没有一个人有“玄”或“烨”的,因此也就不需要避讳。
然而从康熙皇帝开始,皇子的命名开始有了辈分,比如雍正这一代为“胤”字辈,乾隆这一代为“弘”字辈,嘉庆这一代为“永”字辈等等。
雍正继位后他的兄弟们为了避讳,将“胤”字改为“允”字(怡亲王例外)。但到了乾隆皇帝继位后,他认为自己几个兄弟的名字都是祖父康熙起的,而乾隆一生最崇拜的就是祖父康熙,为了表示对康熙的尊重,他决定兄弟们的名字不予改动。
但是这样一来就有一个问题,就是臣民们在书写“弘”字时需要缺笔,因此凡是提到乾隆兄弟的时候,照例也要缺笔。嘉庆帝正是鉴于这个原因,索性把自己的名字改了,将原先的“永琰”改为“颙琰”,而他的兄弟们则不需要改名。
应该说,嘉庆帝的这个做法比较明智,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比较生僻的汉字,平时使用时用到的机会不多,这样就可以省去不少的麻烦。道光皇帝也是如此,他将皇子时使用的名字“绵宁”改为“旻宁”,同时北京城的广宁门因避道光帝之讳改为广安门。
咸丰以后皇帝以及兄弟皆不改名
咸丰皇帝继位后,规定无论是自己还是他的兄弟,都不需要改名而是继续保留原有的名字。这是因为道光之后,皇脉衰微,人丁不盛。尤其是到了同治驾崩后,清宫再无正统皇子,因此避讳也就无从谈起。
不仅如此,咸丰皇帝还下旨凡是全国所有地名中有“咸丰”二字的也都不需要改名,巧合的是当时湖北省就有一个县叫咸丰县,咸丰县是雍正时期改土归流时新设的县名。
要是按照以前的制度,咸丰县肯定是要改名的,但咸丰帝下旨无需更动。不过,在书写皇帝的名字时,还是要讲究避讳的。只不过这一时期避讳不再那么严格,规定只要避第二个字即可,比如咸丰避“詝”字,同治避“淳”字等。
尽管自康熙以后皇子都以汉人的方式命名,但这并不说明他们就完全摒弃了满人的习俗。他们的命名是禁止使用三个字,因为一旦用三个字命名,就与汉人无异了。这个规定执行得很严格,使得清代皇室亦满亦汉的命名制度得以长期保存,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退出历史舞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