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中国历史上这个部落曾经被视为蛮夷,吞并了70个国家
...曾经有这样一个部落,被其他国家所轻视、排挤,被视为蛮夷部落。而后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它吞并了近70个国家,疆土的不断扩张,国家的不断壮大,差一点点就成为了中国的统治者。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星星,蕴藏着如此...……更多
“蛮夷戎狄”是怎么来的?为何心甘情愿地接受汉如此称谓?
...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蛮夷戎狄” 由此可见,儒家文化将中国族群分为“五方四裔”,这一称呼可谓是影响甚深,直到今天,仍然有人用此称谓命名。这里“五方四裔”中的“五”和“四”并...……更多
...大概意思就是夷狄迁入中原,则要华夏化,而华夏族迁到蛮夷地区,则接受蛮夷的文化习俗。这句话讲了一个入乡随俗的道理。《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了周初齐国和鲁国治国理念的差异。姜太公治齐,五个月就向周公汇报,...……更多
楚武王开疆拓土的一生
...秋时期,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楚国通过兼并荆汉地区的蛮夷小国,已然成为南方各蛮族部落的首领,成为了春秋南方的一个泱泱大国。然而楚国虽然军事实力得到了增强,但由于扩张过程中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其风俗习惯和...……更多
中国疆域的基本盘是如何形成的?从地图看夏商周到秦朝的疆域演变
...的疆域逐渐连成一片。南方的楚国、吴国和越国,最初为蛮夷,但它们为参与中原的争霸,也逐渐吸收了周代文化,最终实现了华夏化。楚国从自称蛮夷,到后来成为华夏的一部分。这样,华夏文明的影响逐渐扩展至长江流域。...……更多
...夏诸国逐渐连成一片。而南方的楚、吴、越三国最初都是蛮夷,但是他们为了参与中原争霸活动,也开始大量学习周代的文化,学习华夏的制度,最终实现了华夏化。例如楚国最初自称为蛮夷,但是到了后来就成为了华夏之一了...……更多
哪个国家在400多年时间里灭了80多个国家
...贡品都拿不出,而周王朝一直看不起楚国, 认为他们是蛮夷!到了周昭王时,周昭王为了一只白鸡亲自伐楚,不幸落入水中淹死,周王朝的征讨让楚国人彻底寒了心,楚国厚积薄发,认为自己的国家在几百年时间里一直被周王...……更多
火神祝融的后裔--楚国
...载: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更多
春秋第五霸为何没成战国第八雄
...?笔者认为这与他的后发劣势有很大的关系。一、越 ,蛮夷也! 在西周时期,越国由于位置偏远一直都处于华夏文明圈的边缘之地,这导致他受西周宗法礼乐文明的影响比较小,其国家制度建设一直都停留在部落邦国时期。...……更多
《东周列国志》揭秘:春秋五霸的兴衰史
...五霸”之一。 楚庄王熊旅统治的楚国地位特殊,由南方蛮夷形成,一直以自封为王。经过内部吞并和对外扩张,楚国在楚庄王时期国力大增。楚庄王趁着晋国内部叛乱的时机,以“勤王”名义进攻晋国,最终震服了诸侯,取得...……更多
这个国家创造了春秋战国一半的文化,却被人称为蛮夷之国
...个国家,可以说创造了那时期最灿烂的文化,却被人称为蛮夷之国,实在为它憋屈。这个国家就是楚国。楚国创造了什么样的灿烂文化呢?第一,楚国在春秋时期,是文学上的高峰。别的不说,一部《楚辞》,一个屈原,就足以...……更多
...明。楚率先称王,并把南巡的周共王淹死了,从而被称为蛮夷,是每次“尊王攘夷”的对象。秦统一后,自然是中原文明的胜利。其他五个国家虽然亡国了,但是他们的文化并没有消亡。然而,作为一个被排斥和歧视的文明,楚...……更多
楚国:从蛮荒之地到子爵封国的崛起历程
...国不再使用中原诸夏礼仪、不遵周王室宗法制度,自认为蛮夷,和中原文化分道扬镳。楚国在熊渠的统治时期强势兴起,并建立起华夏文化圈中独特的、具有相当独立性的荆楚文明。在周王室及其他诸侯国以楚国不尊周礼、不行...……更多
楚国辉煌八百年,名将却稀缺的谜团揭秘
...乎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原因。图片来自网络 受人排挤的“蛮夷之国”与中原地区的诸多国家相比,楚国的来源有些不大相同。对于楚人的来,历史上众说纷纭。在楚人自己所记载的历史中,最早以前,楚国的祖先是黄帝身边掌控...……更多
揭秘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如何炼成的
...侯有强大的实力。现在不行了,周王族就这么被犬戎这个蛮夷痛打一顿,硬实力和软实力均受到极大打击,于是各路诸侯开始轻慢周天子,周天子威权稍弱,楚王熊渠竟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楚国实际并不是周王室...……更多
周王朝的历史上,很可能出现过两个楚国
...后裔。总之,楚国的先祖生长在南方,那时候南方还算是蛮夷之地。他们的祖先有一个智者,名叫文东,后世也称他为文帝。这位老先生的来历可不一般。相传当年周文王振兴西岐时,八九十高龄的葛子也响应周文王的招贤纳士...……更多
为什么说春秋五霸中,真正霸主只有齐国和晋国?
...他的“霸主”地位,更多的是让诸侯口服心不服。毕竟它蛮夷的身份,是其他国家难以认同的。宋襄公兹甫宋国是由商朝遗民建立起来的国家,在众多周天子分封的国家中是一个异类。这个国家地处中原地区,是四战之地。宋襄...……更多
城濮之战:晋文公奠定霸主地位的关键之战
...就连一向说楚国“坏话”的孔子,也一改往日“视楚人为蛮夷”的面孔,大力称赞庒王“传文化、尊礼教”的功绩。最后一位,就是我们的主角晋文公了。 晋文公,姬重耳,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春秋五霸之一,与齐桓公...……更多
楚国何以在春秋时期独树一帜,率先称王?
...于与周王朝相抗衡,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存实力,于是自称蛮夷,不与中国相通,选择了立足于江汉,向南发展。进入东周之后,周天子的权威开始下降,周桓王时,郑庄公以卿士身份专权。周桓王不甘心受郑庄公的控制,于是夺...……更多
...置茆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楚人长时间被周人当成了蛮夷 这种精神来自当初被小看,被蔑视,周天子召集诸侯到岐阳开大会时,楚国是荆蛮,在大会上做摆放茅草、设置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标志,与鲜卑人一起守着火把...……更多
楚国崛起与周室衰落:春秋时期的权力交替
...土地因为开发历史晚所以文明程度比较落后,往往被视为蛮夷之地。而在当时的长江流域存在着一个国家,那就是楚国。楚国在当时的中原国家的眼里就是化外之地,而楚人也往往被称为南蛮。在商周之交,楚人中的熊氏家族审...……更多
揭秘楚成王到底死于谁人之手
...,它从未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原文化圈,但是,它却绝不是蛮夷之国。从被逐南方荒蛮之地,楚国的先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富国强兵、问鼎中原终成方圆千里的大国。它成就了一段屈辱、抗争、成长、融合、称霸、歧途...……更多
2022-12-24 12:02:00楚成王
吴国到底凭什么登上历史舞台的?
...也没有挡住吴国的扩张。最后,吴国将附属于楚国的所有蛮夷部落据为己有。从此,吴国强大起来,逐渐与中原诸国建交。楚国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下坡路。楚国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申公巫臣的报复...……更多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与华夏民族的形成
...差别日趋减少。到春秋末年,原来散居于中原各地的戎狄蛮夷差不多都已和华夏融合在一起了。从西周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继续不断融合,在这期间,华夏族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东周分裂出西周国和东...……更多
西周以前的楚国历史,楚人为何自称“芈姓熊氏”
...“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芈,羊鸣也。从羊,象气上出。”史载季连的父亲陆终娶鬼方氏之女隗,季连就随母姓“芈”了。东汉宋衷注《世本》...……更多
楚国:春秋时期第一个自立为王的超级大国
...开始了“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但是正是由于楚国身处蛮夷之地,在发展当中也是不断受到周天子和其他诸侯国的轻视。当然由于楚国地处蛮夷之地,为楚国的不断发展也是提供了屏障。此后,历代楚王在不断开疆拓土的同时...……更多
吴越争霸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群体。在中原列国眼里,吴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蛮夷之国。公元前五八四年,晋景公派申公巫臣到吴国传授车战射御的技术,并唆使吴国背叛楚国。于是吴国不断侵伐楚国,又攻打巢、徐等吴楚之间的小国,弄得楚国忙...……更多
江淮之争:楚国与吴国的地域争夺战
...上楚国起源于南蛮,久而久之,其他诸侯国自然将其看作蛮夷。春秋时期,诸侯国都有自己的爵位,“公侯伯子男”是一种等级鲜明的爵位排行。当时的晋国和齐国国君爵位都是侯爵,仅次于公爵,因此得到了中原其他诸侯国的...……更多
历史上最奇葩的战争理由:因为我不要脸,我就是想挑事
...最奇葩的战争理由。这一段在史料中是这样记载的:“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敞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是蛮夷,今天全天下的人都在互相攻杀,我也有这样一只...……更多
楚国为什么自称蛮夷?
...是楚国人的回答比他们更有个性,楚国人对随国说:“我蛮夷也。”意思是,我不是周天子的臣子,不受周天子制定的周礼的约束。再直白点儿说呢,就是:老子打人不需要理由!老子就不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不过楚王嘴快一时...……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习语|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88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温总书记这番话,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2025-07-07 08:44: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徐光耀)准备把我珍藏了80多年的给父亲的一封信,捐献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2025-07-07 08:59:00
@小伢儿 来演绎心中的济公故事
虎跑公园推出“探寻济公传说,传承非遗之光”小小非遗传承人活动游本昌老先生捐建的石刻济公传奇故事朱辉为孩子们做讲解 “鞋儿破
2025-07-07 09:14:00
好山东|曲阜到四海文庙,东夏侯石雕石刻千年技艺的“世代传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通讯员 孔雅玮 曹楠在中华大地上,一座座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传承儒学的圣地,更是各类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2025-07-07 09:55:00
寻访老兵足迹|刘庆恩:从战场通讯兵到红色血脉传承者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熠熠生辉,他们用热血与忠诚书写传奇,用一生诠释信仰与担当。今年99岁的抗战老兵刘庆恩,就是这样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
2025-07-07 10:10:00
88年了!这位福州人,是七七事变的“王牌见证人”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7月7日,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卢沟桥旁的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
2025-07-07 10:27:00
长安不止荔枝 魏晋尚有快乐
《盛世长安》 刘庆柱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5年6月《未尽的快乐:魏晋名士社交处方笺》 董铁柱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5年6月一座长安城
2025-07-07 10:47:00
二阙中“溪山影里联金勒”暗写纵马游猎之豪情,“箫鼓声中倒玉舟”则铺陈丝竹宴饮之酣畅。结句“不信青山两鬓秋”以反讽手法突显词人虽历风霜仍保有少年心性
2025-07-07 13:57:00
山河铭记|新四军老战士胡文藻:13岁圆满完成送信任务 还缴了敌人的枪
大皖新闻讯 1944年2月,年仅13岁的胡文藻参加新四军。几个月后,机智勇敢的胡文藻和一位老侦察员一起圆满完成了送信任务
2025-07-07 11:25:00
读城记|村不在大,有圣则名
文|宋增芬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觉得还可以再续一句:“村不在大,有圣则名”。我说的村子就是南竺院
2025-07-07 11:37:00
马丽春长篇力作《包拯和他的时代》出版
大皖新闻讯 安徽作家马丽春长篇力作《包拯和他的时代》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马丽春继2021年出版《大宋名臣包拯》之后
2025-07-07 11:56:00
江城少儿赴海角,围着篝火听故事
江南时报讯 “孩子们,你们脚下这片沙滩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三水滩’,她由长江水、黄河水、太平洋海水共同托举而成。‘三水滩’又曾是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潮滩
2025-07-07 12:29:00
元代鲜于枢“伯畿印章”
杭州博物馆藏品杭州的西泠印社是金石书画的标杆,这也增加了杭州作为文化名城的厚度。但它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积淀
2025-07-07 10:4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郭彩玲:越南华侨、厦门籍抗日航空女英烈
穿着飞行制服的郭彩玲,英姿飒爽地站在滑翔机旁挥手致意。青年郭彩玲少年郭彩玲 1943年2月8日《民国日报》(江西版)上
2025-07-07 07:57:00
近日,浙江革命军事馆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革命文物史料。浙江革命军事馆目前正在筹建中,建成后将成为反映浙江党政军民革命风貌的红色场馆
2025-07-07 07: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