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春秋第五霸为何没成战国第八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4 19:5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春秋第五霸为何没成战国第八雄

春秋第五霸越国 越国,作为春秋五霸的最后一霸,正好处于春秋与战国之交,可为什么这样一个占尽先机的国家却未能得风气之先跻身战国第八雄呢?笔者认为这与他的后发劣势有很大的关系。一、越 ,蛮夷也! 在西周时期,越国由于位置偏远一直都处于华夏文明圈的边缘之地,这导致他受西周宗法礼乐文明的影响比较小,其国家制度建设一直都停留在部落邦国时期。越王勾践发动灭吴战役时曾有过一次有趣的对话,可以很好地反映当时越国的文明程度。事情是这样的,吴王夫差在被围困了三年后派了一个叫王孙洛的人去勾践那里求和,王孙洛的原话是:范蠡啊,你不要助天为虐,助天为虐的人不祥。现在吴国的螃蟹和稻谷都绝种了。你难道不怕遭报应吗?史书记载,范蠡左手提着鼓右手拿着鼓槌告诉王孙洛:王孙啊!我们的先人虽说是周王室不成器的子孙,但长年在东海跟鱼鳖虾蟹为伍,虽然长着一张人脸,但本质跟禽兽无异。你跟我们说这些大道理,我们哪里听得懂呢?

春秋第五霸为何没成战国第八雄

这种无赖做派就差把“我蛮夷也”四个大字刻在额头上了。放在中原国家身上是绝对说不出这种话的。人家华夏邦国就算做政治交易,也会用《诗经》里的诗句九转十八弯地委婉表达。哪能这么露骨! 由此可见当时越国的文明程度绝对高不到哪里去。 越国真正有信史可以记载的第一个王,是勾践他爹越王允常。而是否进入信史时代是判断一个国家文明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也就意味着从允常开始,越国才真正跟文明沾了点边。 越国之所以会进入信史时代,得益于当时晋楚争霸的大环境。春秋中期,晋国为了开辟第二战场,曾大力扶持楚国的邻居吴国,传授了他们先进的制度和战法。而吴国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进入信史时代。 吴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史可考的王是夫差的太爷爷吴王寿梦,而不是传说中的吴太伯。鉴于这一点,吴国的邻居越国突然进入信史时代,这背后到底是谁在发力已经不言自明了。鲜为人知的是,范蠡、文种和计然子这些勾践时代的名臣可全都是楚国人啊!尤其是文种,他还当过楚国的宛城太守,宛城是楚国冶铁重镇,宛城太守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上海市市长。这样一个人突然跑去越国,难道正常吗?后来勾践要搞死他们两个,也并不全然是兔死狗烹。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越国灭吴之后取代了吴国的地位,变成了楚国在长江流域的最大竞争对手。这时候范蠡等人的存在就好比冷战时期苏联要害部门全都是美国人一样。这搁谁都不放心呀!人们只知道勾践赐死了文种,可却不知文种的真正死因是他谏阻勾践伐楚啊!

春秋第五霸为何没成战国第八雄

越王勾践二、分封制的奥义 楚国在援助范蠡、文种这些高级顾问的同时,也给越国送去了当时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如果没有制度变革,单靠几个人才,连信史都没有的越国是决计干不过吴国的。 在后人眼里分封制是落后的代名词,但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分封制那可是妥妥的先进文明啊!因为分封制推行前,华夏大地普遍处于部落方国时代,这种部落制的组织能力,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拉胯。 因为部落只要成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分裂,更坏的是分裂了之后各部之间很快就失去认同感。用不了多久同姓部落就会上演同室操戈的戏码。如此一来国家就不会稳定,邦国动荡宗族自然难以壮大。 而分封制的最大作用就是可以通过宗法礼乐和等级制度把分裂后的一个个小宗族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大宗一声令下,所有的同姓小宗都会提枪上阵。 一个团结的姓氏对战一个分裂的姓氏,那不就是碾压吗? 这仅仅是分封制的第一个好处,它最了不起的地方用咱们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从那以后中国人才有了根!这话怎么说呢?因为分封制普及之后,只要打开族谱就知道你是什么辈分,哪个等级,跟谁谁谁有共同的远祖。更妙的是,不同的宗族间彼此联姻还会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比如赵氏家族跟李氏家族世代联姻后,他们家的后人很容易会通过彼此的宗族关系链口口相传各自祖先的光辉事迹,慢慢的,随着血脉相融,这个祖先就会变两个宗族共同的祖宗,而当所有姓氏都彼此联姻之后,很容易就会诞生出整个华夏族共同的祖先。炎、黄、神农、伏羲、女娲、尧、舜这些人物,之所以会在春秋时代被集中创造出来,并演变成整个华夏的始祖,就是这种机制下的产物。他们也许曾是某个家族或数个家族祖先的集合体,但经过口口相传后,就会被包装成一个全新的人物。就好比说黄帝吧,在神话中他几乎是个全能发明家,这显然不可能的,大概率是不同历史人物累计后的成果。

春秋第五霸为何没成战国第八雄

炎、黄二帝 也许有人说,不就是共同祖先嘛,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可你要是明白分封制之前,华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丛林世界,就会明白共同祖先的好处了。在共祖出现之前,大家都是以自己的部族的某个祖先作为区分你我他的标准,同姓部落在分裂后就会天各一方,再无精神或者物质上的联系,而随着年代愈发久远,原始部族的祖先很可能会被忘掉,后人往往会奉分裂后某个有名气的首领为祖先。 当然,如果部落历史上出现过特别牛的祖先,即使部落分裂了,他们依旧会被铭记。比如祝融氏和共工氏。但想要像分封制时代那样每一任祖先都有据可考那是不可能的。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最早说的就是那个以祖先辨敌我的时代。 在这种环境下各部族之间肯定会攻伐不断战乱不休的。当然,那时候部落之间也会联姻,可部落分裂之后连自己的祖宗都会渐渐模糊,哪里还记得亲家的祖宗。也就是说,他们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去缔造祖宗认同。 而分封制出现之后,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分裂出去的同姓诸侯会通过宗法确立一个明确的祖系,才能确立大宗小宗的分支来历,因为只有确立了宗法上的统序,才能让你知道你该向谁效忠,或者谁及其子孙该效忠你呀!还有,你得明白你的祖宗统序才能说得清楚这块封地到底是怎么来的呀!连这个都说不清楚,那你在贵族社会就是个孤子。 然后呢!在族系传承稳定下来之后,封建贵族再通过不同姓氏的联姻,人们就会口口相传综合各族祖先的事迹缔造出了一个更大范围的远祖。这样一来一个有着祖宗认同的华夏共同体才会诞生!诸夏、华夏这样的概念也就随之开始出现了,这才是分封制的终极奥义。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概念的出现,后来面对蛮夷的时候诸夏才会同心戮力,不然你搁部落制时代喊一句尊王攘夷试试? 既然分封制这么好,那为什么它在后世的口碑这么差呢? 这很大程度上是汉晋明三朝搞的鬼。 由于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役这些反面教材的存在,导致我们长期以来烙下这样一个思想钢印,即分封制=动荡。 可大家要看清楚,那三个家伙的分封制根本就不是西周的分封制。 因为这三个王朝只分封了诸侯王,却没有卿大夫和士这些再分封阶层呀!而后两者才是整个分封制最大的魅力所在。一方面你既可以通过这种再分封和再再分封,把华夏文明像种子一样播撒到四面八方,另一方面又可以起到推恩令的效果防止诸侯做大威胁中央。而汉、晋、明那种半吊子分封,只会引发诸侯做大做强,心生叛意,对抗中央。

春秋第五霸为何没成战国第八雄

三、不及格的学生 说回越国,在进入信史时代之前,越国还处在部落制时代。分封制对他们而言是往更高级文明进化的一个必经之路。如果连这个课题都不能补完,后面的郡县制就别指望了。 可问题坏就坏在这里。由部落制向分封制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后面由分封向郡县转变一样,也需要一个漫长的拉扯过程。从秦皇到汉武那可是足足用了上百年呀!而由部落到分封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继承权问题。部落时代基本上谁拳头大或者谁受老爹宠爱,谁就能分得更多家产。无论是兄终弟及还是庶子继承都有可能。而分封制下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他儿子则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卿位,其他儿子被分封为士。分封制能推行下去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天子的其他儿子和兄弟得愿意把王位让给嫡长子,然后自己乖乖去当诸侯,诸侯的儿子和兄弟愿意把王位让给嫡长子,自己乖乖去当卿大夫。

春秋第五霸为何没成战国第八雄

然而,这并不符合人性!谁愿意放着更好的位置不占啊? 在“立子以长不以贤”的嫡长子继承制下,最大受益者只有嫡长子一个人。可如果立子以贤的话,那么无论是兄弟还是儿子大家都有可能是那个“贤”。这就意味着嫡长子继承制一出,拥护它的只有嫡长子,而反对它的则是除嫡长子以外的所有人。由此可见反对力量是很大的。可如果不用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就玩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很简单,贤是没有一个量化标准的。你说你更贤,我说我更贤,到底谁更贤,打过才知道。可要是天天打架,那上下有别、尊卑有序、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宗法礼乐不就成了笑话了吗?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去当小宗,那这分封还怎么玩得下去?

春秋第五霸为何没成战国第八雄

既然嫡长子继承是违背人性的,那要想让它落地生根就必须强制执行,只要执行个两三百年,它才会变成“从来如此”“天经地义”。而在人们的观念中“从来如此就是对的”“天经地义就是合理的”。要不然鲁迅也不会发出那样的灵魂拷问了。 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是在周天子王权威压下强制执行了三百年才慢慢定型的。可即使如此,等到春秋时代王室衰落后还是有不少庶子跳出来搞逆袭,可见违逆人性的嫡长子继承制要落地生根到底有多难。而吴越接受周文化的时候,天子权威早已衰落,没人会替他们背书。要想推行分封制,只能靠他们自己努力了。 吴国接受周礼文化比越国还早几十年,可一直都没有确立完善的继承制度,要不然就不会有专诸刺王僚,要离杀庆忌这样的狗血事件了。

春秋第五霸为何没成战国第八雄

越国的情况只会比吴国更糟糕,以他的情况想要顺利落实分封制,必须得连续一百年都出现强势君主镇压各种不服才有可能。然而很可惜!本来肩负强制执行任务的越国王族自己都没办法贯穿落实嫡长制呢,更别提监督其他封君了。越王勾践这样的强人在世的时候还能压得住,可勾践一死马上就乱套了。各种非正常继位开始层出不穷。史称“越人三弑其君”。 这个“三”不是三次而是多次的意思,实际上杀了不止三个。当时甚至还有一个越王宁愿躲到山洞里,也死活不愿出来继位,可见越王这个职业的风险有多高了。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越国人连分封制这一关都没过去,后来的郡县时代自然与他们无缘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4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春秋五霸之吴王阖闾
...,吴国始祖是周文王的大伯父太伯,原本周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周文王的祖父喜欢孙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于是把位置传给了周文王的父亲季历,之后周族的王位就传到了周
2023-08-24 15:08:00
越王勾践为什么可以当华夏的霸主
...所说的确立信用就能称霸诸侯。《苟子》认为越王勾践是五霸之一。《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2024-07-15 20:39:00
春秋五霸中的越国是怎么被灭国的
说起来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春秋的五霸越国,到战国时期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勾践争霸后的越国怎么样了?战国初期的越国,尚能“四分天下而有之”我读的书比较少,能背下的长句不多,蒲松
2023-05-14 14:25:00
它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呢
...针锋相对,也为后来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其中这个春秋五霸值得是什么呢?这不是说的某个国家,而是说的在这个时代最特殊的一批人,这批人因为自己独特的能力和实力而名列前茅,其中在《太
2024-06-28 15:28:00
春秋五霸中最后一位霸主,越国为何没能称雄战国?
...国,几乎毫无存在感可言。事实上,越王勾践被视为春秋五霸中,“后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主。事实上,勾践称霸那会儿,已经是春秋后期,凭借越国的实力,即便不能在后来战国群雄中脱颖而出
2023-06-27 09:50:00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成功,却未能延续辉煌
...国君主,卧薪尝胆三年,最终报仇雪恨,使越国一跃成为春秋五霸。这段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勾践的名头,更是成为了“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代名词。然而,我们似乎常常只记住了勾践成功复
2023-10-29 08:17:00
勾践消灭吴国后,为何越国也突然消失了,是何原因导致越国灭亡的
...时哪位君王的故事最多,可能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春秋五霸里的越王勾践。没错,要是问起春秋时期谁的故事最丰富,勾践肯定算一个,像卧薪尝胆、兔死狗烹这些典故都跟他有关。司马迁在《史
2024-12-12 09:00:00
越国为何在战国时期没有进入战国七雄的行列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五霸里面虽然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越王勾践也是被列入到其中,因为在春秋后期的时候,越王勾践曾经灭掉了不可一世的吴国,在其他大国看起来实力也是相当的强大,所以将它列入
2024-06-16 17:21:00
勾践灭吴的“真相”是什么呢
...妈服务,确实是解决了很多不敢生家庭的后顾之忧。家中嫡长子且是唯一的男子去世之后,直接免除三年的赋税钱;家中的男子死了,直接免除三个月的徭役赋税;家中孩子去世,勾践或者朝廷长官
2024-04-22 15: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