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楚国崛起与周室衰落:春秋时期的权力交替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2 11:32: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春秋时期,原本在一个稳定的秩序下运行的社会因为礼崩乐坏而分崩离析,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而诸侯的势力极度膨胀,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乱。

而在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率先称王,从此成为与周天子平起平坐的王国。

周王室对楚国的僭越行为无力制止,这也就反映了此时的周王室的权威已经基本没落,失去了西周时期的号召力与领导力。

楚国最初只是一个边陲“南蛮”,而周天子曾是天下共主,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变局呢?

楚国崛起与周室衰落:春秋时期的权力交替

天子末世:从众星拱月到人尽可欺

在灭亡商朝后,周人取代了商朝的地位成为天下共主,建立了西周政权。

周人本来只是中原文明圈边缘地区的一个小部落,陡然之间却成为了天下之主,庞大的土地都归周人管理。

因为当时的天下本来就是部落林立,诸侯并存,作为西陲小国的周朝只是被退举出来带领天下反商势力推翻商朝统治的一个代表,这就注定了西周不可能以一个专制君主的身份管理这庞大的疆土。

因此,周人就制定了分封制,用治权换主权,建立起一个类似邦联制的国家联盟。

在这个联盟之中,西周也只是众多国家中的一个,只不过他是地位最高的盟主,其他国家必须服从他。

在当时,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他在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机器还没形成的条件下,构建起一个稳固的统治秩序。

楚国崛起与周室衰落:春秋时期的权力交替

但是,这一制度下,因为成员国有充分的的治权,是和西周一样拥有完全政治能力的独立国家,作为宗主国的周王朝维系其权威的手段仅仅是武力威慑。

这就要求周王朝必须长期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或者有稳定可靠的军事同盟,如果这一点做不到,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威慑作用,诸侯国的分离趋势就无法遏制。

但作为一个国家,哪里会有一成不变永不衰落的实力,在西周后期,随着周王室的政治败坏,其国家被游牧民族攻破,周王室只有借助诸侯的势力才能保卫自身。

从这一时刻开始,周王室维持了两百多年的统治秩序就面临不可遏制的解体过程,而这一过程的的开始与发展就在于我们熟知的春秋战国。

进入春秋以后,周王室的权威还是存在的,周天子依然有号令诸侯的威信。但在这一时期,随着各诸侯国不断扩充自身的实力,形成多个强大的诸侯国。

在这一时期,诸侯国已经拥有了与周王室抗衡的实力,只是不敢明目张胆的挑战周天子的权威。

毕竟周天子的权威还在,挑战周天子必然招致周天子的讨伐,这也会给其他诸侯国趁机而动的借口,搞不好就会被天子联军所围攻。

楚国崛起与周室衰落:春秋时期的权力交替

此时的局势就如同天下同时张起了很多把拉满的弓,就看谁第一个松手,而这第一个松手的人就来自周王室的自家兄弟。

春秋初期的中原有一个郑国,这个国家是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属于姬姓王族。

在西周灭亡后,在前来勤王的诸侯国之中就包括郑国,周王室因此对郑国比较信任,一直重用郑国的国君。

但之后,因为郑国势力膨胀,引起了周天子的忌惮,周天子打算排抑郑国,扶植虢国。

而周天子的这一做法激起了郑国的不满、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当时的郑庄公先是在夏天派军队抢了周王室属地的麦子,又在秋天抢了周王室属地的水稻。

郑国的做法激起了周天子的愤怒,当时的周桓王立即纠集诸侯国的军队讨伐郑国。

在繻葛之战中,周王室的联军遭遇郑国军队重创,就连周天子也被弓箭射伤。

郑国事后还派使者去慰问周桓王,并安抚周朝公卿,颜面尽失的周天子最后只能咽下这口恶气,竟然没有因此想着报复郑国。

楚国崛起与周室衰落:春秋时期的权力交替

繻葛之战的结果震动了天下,因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原诸侯国和周天子交战,战败的周天子甚至窝囊到就这么不了了之,这让其他诸侯国的心思就此活泛起来,周朝的统治在这一刻迎来了巨大的危机。

倔强的楚人:我就是“不服周”

先秦时代的华夏文明国家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至于四周的其他土地因为开发历史晚所以文明程度比较落后,往往被视为蛮夷之地。

而在当时的长江流域存在着一个国家,那就是楚国。

楚国在当时的中原国家的眼里就是化外之地,而楚人也往往被称为南蛮。

在商周之交,楚人中的熊氏家族审时度势主动向刚兴起得周王室靠拢,因此被周王室封为子爵诸侯国,于此开创了楚国的基业。

在最初的时候,楚国只是一个地位比较低下,国家也十分弱小的诸侯国,又因为远离中原文化圈,其常常受到中原诸侯的轻视。

楚国崛起与周室衰落:春秋时期的权力交替

作为西周的诸侯国,那就要给周王室进贡,当时的楚国出产一种茅草,非常适合用来过滤祭祀用的祭酒,因此当时的楚国的主要给周王室提供这一贡品。

楚国的国君往往需要跋山涉水将这些贡品送到镐京,同时负责祭祀活动时的“缩酒”与“燎天”两种仪式。

这些工作在当时比较轻贱,有头有脸的诸侯国都不会参与,由此可见楚国在当时地位之低下。

但通过“卑事周室”楚国得以以一个稳定的环境发展自身,通过数十年的努力一步步壮大起来。

而因为远离中原,南方又是一个环境闭塞,地形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楚国相对于中原国家来说有利于其分离自主。

因此,之后的楚国渐渐的不再服从周王室的领导,反倒与周王室争夺利益。

先秦时期的中国还处于一个青铜文明时代,当时的中国有着发达的青铜冶炼、加工技术,而青铜作为一种“美金”在当时的贵族社会非常流行,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

楚国崛起与周室衰落:春秋时期的权力交替

在商周时期,江汉因为有丰富的铜矿资源而受到中原王朝的关注,两个王朝都十分重视保障江汉至中原的铜矿运输线。

但随着楚人的崛起,楚国开始与中原王朝争夺铜利,这一举动惹恼了周王室,当时在位的周昭王因此组织了大军讨伐楚国。

在数年之间,周军三次远征,攻破了不臣的虎方、荆楚、扬越等部落,俘获了大量的青铜。

但在最后一次远征归来的途中,周昭王意外掉进了汉水,结果被淹死在了汉水之中。

在此之后,楚国恢复了周朝的臣属地位,重新臣服于周朝。

在周穆王在位时期,楚国还曾顺从周朝讨伐东方的叛乱。之后的楚国通过在江汉地区巩固自己的势力,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地盘,楚国的实力得到较大的扩充。

而因为当时周朝内政不稳,周王室的凝聚力遭到巨大的削弱。

楚国崛起与周室衰落:春秋时期的权力交替

鉴于这一局面,楚国的熊渠再次萌发不臣之心,直接自立为王,还把自己的三个儿子一一封王。

楚国的举动当然引起周王室的不满,周厉王矢志讨伐周边的“荒服”之地,再次对楚国大规模用兵,自知不敌的熊渠最后主动放弃了王的称号,继续臣服周朝。

但熊渠这一“大胆”的举动却在后世楚国国君的心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反抗周室,自立基业成为了后世楚国国君心心念念的事业。

王权的崩解:天下又多了一个王

而到了东周时代,楚国的实力进一步壮大,而此时的周王室的声威却一落千丈,楚国人埋藏在心里“自立自强”的念头时刻都在刺激着楚国的历代国君。

而就在此时,中原传来了繻葛之战的消息,得知消息的楚君熊通大喜过望,他意识到楚国人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了。

熊通向自己的大臣说明了自己想要自立为王的想法,而他手下的大臣斗伯比却摇头说:王想当就当了,当现在形势还不明朗,不能贸然行动。

最好能够得到周王的任命,这样也就名正言顺了。

楚国崛起与周室衰落:春秋时期的权力交替

熊通非常赞同斗伯比的想法,但却不知道要怎么向周王室提这件事,斗伯比就说:这好办,找随国。我们的邻国随国是姬姓诸侯国,让随国开口比较合适,他要是不肯我们就武力胁迫。

于是,在公元前706年,熊通率军抵达随国,要求与随国建交。随国国君同意了楚使的请求,并派人送国书给楚君。

楚国故意给随使示弱,想要引诱随军进攻,但楚国的意图被随国看穿,随国并未上钩,熊通只好率军归国。

一年后,楚国再次向随国发出邀请,要随国与楚国会盟,但随国没有赴会。

一年后,楚国以此为由,发兵攻打随国,随国战败。

在随后的和谈会议上,熊通提出楚国撤兵的条件就是随侯要去洛邑向周天子递呈楚国请求封王的国书,周桓王勃然大怒,痛骂随侯,随侯无奈只能回国向熊通赔罪。

楚国崛起与周室衰落:春秋时期的权力交替

请求正式册封没有成功,熊通并没有放弃,而是直接绕开周天子自立为王,这就是楚国历史上的楚武王。

而对于楚国称王,此时的周王室已经有心无力,只能默认,楚国也就此成为了春秋战国第一个称王的诸侯国。

楚国的称王对于周王室的权威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这表明周朝已经失去了对远疆的控制,旧有的统治秩序已经处于解体的过程之中。

自西周建立以来,通过礼乐、宗法、分封三大制度,周王室构建起一个庞大而稳固的统治秩序,使得万里国疆都能囊括在周王室的统治之下,华夏文明因此摆脱了之前孤立分散的状态,促成了华夏文明的融合淬炼。

而这些被分封出去的诸侯国在之后的时间里通过扩张与征服,将华夏文明扩散到更广大的地区,将之前游离于华夏文明圈之外的地域及其民族也融合在华夏文明之中,为我国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楚国崛起与周室衰落:春秋时期的权力交替

但因为西周的这一政治体系中,用来维系中央权威的纽带十分脆弱,使得周王室在之后的历程中逐渐丧失了对诸侯国的控制,造成了大分裂、大动荡的五百年乱世。

但我们不能对西周的这一制度过分批评,因为实行什么制度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现实决定的,西周初年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其只能实行这样的制度。

而任何一个古代制度都有利弊双重性,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其表现出的主要特点也是不同的,西周到东周两个时期的政治变化就体现了这一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2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楚国:从蛮荒之地到子爵封国的崛起历程
周代诸侯国之一的楚国,其王族是上古五帝之一——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帝喾高辛氏的火正祝融的直系后代。楚国的始祖季连,是祝融的孙子,得姓为芈。季连的后裔大约在夏商更替时期,为了躲避中
2024-05-11 20:59:00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是什么意思?
...”——《史记·齐太公世家》当时齐桓公列举了三个南征楚国的理由:齐国祖先齐太公姜尚曾被赋予征各个诸侯国的权力以辅佐周王室,周代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只有天子才有权力发动战争,
2023-03-08 10:46:00
楚国崛起:从弱小到强大的历史揭秘
还不知道:楚国的封地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周朝时期的楚国,也还是很有故事的,周朝时期有很多的分封国,但是我们发现这个楚国的面积应该是最大的,那么
2023-11-02 05:38:00
聊聊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顷襄王
楚顷襄王,芈姓,熊氏,名横,楚怀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在位共36年,在位时楚国已处于衰落状态。人物生平两度为质熊横是楚怀王的儿子,楚怀王在位时,将熊横立为太子。楚怀王二十六年
2024-06-28 18:48:00
揭秘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如何炼成的
...权稍弱,楚王熊渠竟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楚国实际并不是周王室的封国,它本是南方一个很大的“蛮族”部落,不属于“诸夏”体系,但由于中原文明富庶,后也渐渐融入此体系,臣
2024-03-13 06:32:00
周朝的兴衰:从辉煌到衰败的历史轨迹
...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赧王联合郑国。但郑国背约先与楚国议和。第二次,赧王联合齐国,远征宋国。但宋国向楚国求救,楚国派大将屈原领兵来援,齐军大败。第三次,赧王亲自领兵伐楚,但只
2024-01-08 14:22:00
楚国为何在西周就称王?看周王室怎么对待他们的就知道了
公元前877年,楚国国君熊杨去世,熊渠继位。当时正值周王室衰落,中原各国叛乱,所以楚国趁机大肆扩张,实力也不断强大。楚国强大起来之后,熊渠开始胆大了,自己开始称王。他不仅自己称王
2023-03-08 21:14:00
聊聊楚国王室的父子纷争
楚国,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国,其历史充满了战争与政治斗争。在楚国的历史长河中,楚怀王和楚襄王的父子关系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这对父子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血脉的亲密,也有权
2024-10-14 20:35:00
齐、晋、秦、楚称霸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它们巅峰时期有多强大呢
...共同霸主,平分东周的霸权,其中除了晋国的盟友齐国和楚国的盟友秦国外,其他各国必须向晋、楚同样纳贡,谁要是破坏了这个规则,大家就共同讨伐它。于是这一次会议确定了春秋四大强国——
2024-05-18 20: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