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朝为什么要设立最终导致自己灭亡的藩镇?
...四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藩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打着奉密诏讨伐奸臣杨国忠的幌子,在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这场叛乱共持续了七年多时间,虽然最后叛乱被平定...……更多
907年,朱温篡夺皇帝,终结了唐朝的统治,一些地方的藩镇向其称臣,比如浙江的钱镠,湖南的马殷,福建的王审知等。还有一些人选择称帝,比如川蜀的王建、吴地的杨氏家族。另外,还有两个人,他们依然沿用唐朝的国号...……更多
李晟入选武庙十哲,是实至名归还是言过其实?
...,算是一位比较有武人气质的帝王。因此,一上台,就对藩镇采取了强硬姿态。建中二年(781),田承嗣去世,他的侄子田悦想“父死子继”,继任魏博节度使,但却被德宗强硬地拒绝了。同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又去世,德宗...……更多
长安沦陷:唐朝历史的荣光与耻辱
...月,唐僖宗从四川启程返回,三月回到长安。昭宗出逃,藩镇占领长安唐僖宗的弟弟唐昭宗即位后,开始密谋削弱地方藩镇力量,但奈何中央军队实力不济,最终失败。唐末割据地方藩镇中,离长安最近最有威胁的当属凤翔节度...……更多
唐朝节度使制度的兴衰:从军事需要到藩镇割据
...朝的兵源、后勤及军事管理等制度随之改变,最终滑向了藩镇割据。兵、财、权节度使制度的第一个弊端,就是允许节度使可以自行募兵。唐朝实行的兵制是府兵制。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受田的百姓不缴纳赋税,不...……更多
赵匡胤与武将符彦卿的微妙关系
...批位高权重的军事统帅。而天宝二年的行动则着重对地方藩镇将帅进行,通过这两次举措以及相应的朝廷体制变动,大批武将失去了兵权,使得赵匡胤的皇位从此稳固,不再为手下武将的叛乱所困扰。然而,在这两次大规模罢免...……更多
唐僖宗李儇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命为诸道行营都统来发动对黄巢的进攻,原来首鼠两端的藩镇,也开始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主动对朝廷表达忠心。起义军由于自身存在弱点,加上军粮不足,内部发生了分歧和分化,一些将领接受了朝廷招安,形势发生了逆转。黄...……更多
一文看懂大唐节度使:节度使是个什么官职?权力很大吗?
...府在边疆地区设置一支指挥灵活、快速反应的边防军队。藩镇的开始,权利的膨胀 边防重镇应运而生。起初,边防的军队是原隶属于各卫的府兵,统帅则由中央从正式官员或京师禁军将领中临时选拔任命。可是,边疆地区面对...……更多
从宦官到英雄:张承业的传奇人生
...。——薛居正中晚唐以降,大唐帝国就陷入了朋党政治、藩镇割据、宦官乱政三大痼疾之中,其中尤以宦官之祸为甚。纵观中国古代宦官乱政的三个时期(东汉、唐朝、明朝),以大唐的宦官最为嚣张,他们屠戮百官(甘露之变...……更多
大臣为表忠心为皇帝擦鞋,皇帝却吓出冷汗
...朝尤为显著。唐朝末年,经历了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局势愈演愈烈,国家逐渐分崩离析,在这样的乱世中,大唐帝国第十九位皇帝唐昭宗登基了。虽然唐昭宗也想一展宏图,但此时的中央已经是名存实...……更多
唐朝历经8年安史之乱,为什么还能“苦苦支撑”150年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面临两个最危险的局面:一个是各地藩镇实力再次增强,因为朝廷平定安禄山依靠的是其他藩镇,消灭了安禄山,其他藩镇的实力却更强了;另一个是西北边疆的吐蕃蠢蠢欲动,安史之乱导致驻守边关的大军...……更多
侍卫亲军的构建和变乱有何特点
...“帝不悦而无之何”。清泰元年(934年),李从厚为削弱藩镇,通过枢密院令李从珂改镇河东,但未按朝廷规制下达制诏,璐王李从珂在部下的鼓动下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叛乱。起初,叛乱并不严重,凤翔到洛阳之间的藩镇...……更多
赵匡胤:终结五代乱世重塑中原秩序
...,即便打下江山也会迅速亡国。晚唐那么多皇帝都想解决藩镇问题,但都没有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强势君主一死藩镇纷纷自立。如果赵匡胤不能在自己在世的时候,彻底结束持续两百多年的藩镇问题,宋朝就会变成第六代。这...……更多
宫廷政变与昭宗的生死劫:公元900年的权力风暴
...温犹豫不决,召将佐商议。有人认为:“朝廷大事,不是藩镇所应当参与的。”天平节度副使李振主张出兵靖难,认为是,这实在是建立霸业的最好机会。朱温正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大悟,囚了使者,派亲吏蒋玄晖到长安与...……更多
唐昭宗李晔:一位英勇抗争却加速大唐灭亡的皇帝
...昭宗。新皇帝不得不面对哥哥留下的这个烂摊子,凶狠的藩镇们如狼似虎、自恃有拥立之功的权阉肆无忌惮、残存的朝中大臣们各怀心思,而天下各州县还能恭顺地向回归长安缴纳贡赋的已是寥寥无几。李晔没有气馁,反而燃起...……更多
揭秘唐昭宗李晔的雄心与挫败
...得到了朝野的称颂。然而唐昭宗非但没有中兴,反而沦为军阀的傀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重组大军在几次战乱的影响下,唐朝的禁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黄巢进犯关中时,唐僖宗仅率五百神策军逃跑,剩余的数万人被凤...……更多
简介后周将领韩通
后周(951年—960年),中国五代时期中原最后一个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共历三帝,享国十年。后周显德七年(960年),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周灭亡。韩通(?—960年),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又称作“韩瞠...……更多
...,人事独立;财税自己支配,经济独立,人们管他们叫“藩镇割据”,节度使就是土皇帝。再后来,藩镇割据之风越刮越烈,尤其是黄巢起义后,藩镇都成了独立王国,大唐帝国也就进入了“倒气”的阶段。以我个人浅见,藩镇...……更多
唐朝的灭亡:宦官与藩镇的共同作用
...至要了皇帝的命,但事实上对唐朝来说,真正要命的却是藩镇割据,而造成藩镇割据的罪魁祸首却另有其人。唐朝宦官专权的原因和本质有人说,唐朝的宦官专权起于高力士,其实不准确,高力士对唐玄宗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他...……更多
...“冀王”朱滔的亲哥哥。当年朱泚率先入朝,打破了割据藩镇不奉召的先例,被树为“忠君典型”。他的这个义举却没有获得好结果,一方面他被亲弟弟捅刀,幽州回不去了,另一方面又因朱滔的谋反,朝廷不敢信任朱泚,剥夺...……更多
从春秋到明清,古代地方管理行政制度的变迁
...”制度。唐道制度发展到唐朝中后期几乎名存实亡,因为藩镇、节度使制度的出现导致节度使有着很高的行政、军事、财政和人事任免权力,道一级别的官员根本无法限制节度使。安史之乱为何会发生,就是因为安禄山、史思明...……更多
唐朝的藩镇割据:淄青节度使的崛起与归降
...有些皇帝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唐德宗就曾拒绝过一个大的藩镇投降。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时期。各个藩镇里,地盘最大的无疑是淄青节度使。淄青节度使实际上算得上是老牌藩镇了,最初是唐玄宗在天宝年间设...……更多
简介唐朝宦官鱼朝恩
...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鱼朝恩(722-770年),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县)人。唐朝时期宦官大臣。天宝末年,净身入宫,供职小黄门。安史之乱发生后,护送唐玄宗...……更多
唐朝宰相崔胤为何没能挽救唐朝,反而加速了其灭亡
...与文官集团争权夺利,双方为了巩固权势,于是各自结交藩镇,作为自己的外援。邠宁节度使王行瑜拥兵自重,靠近京师,屡次要挟朝廷。崔昭纬于是同王行瑜结交,倚仗他立足朝廷。乾宁二年(895年),王行瑜因为朝廷不肯封...……更多
简介南宋初年名将张俊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更多
...茂贞争夺唐昭宗。宦官韩全诲以唐昭宗的名义,命令各个藩镇攻打朱温。王师范决定响应,于是派出军队偷袭朱温控制的州县。结果只有刘鄩取得了成功,占领了兖州。然而没过多久,朱温的军队就发起了反击,刘鄩坚持守城。...……更多
神秘的西夏帝国,成为历史上唯一没有国史的朝代
...一族野心并不大,无非是甘愿当一方诸侯,宋太祖虽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少数民族依然宽宥,“许之世袭”。太平兴国七年(982),赵光义削夺藩镇的兵权,把李氏亲族一锅端到京城,准备根除西北这一盘踞势力。时任夏州...……更多
名将马燧:功败垂成,战略失误导致藩镇割据乱象
...真交恶,致使平叛大业功亏一篑,导致田悦死灰复燃,对藩镇武装割据乱象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责!”“马燧因收受重贿,轻信蕃帅伪善之言,力保吐蕃结盟诚意,必须为平凉劫盟事件承担全部责任!”马燧是唐德宗时“名盖一时...……更多
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但唐朝却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情况。在众多藩镇中,以河朔三镇最为跋扈,他们既不向朝廷交纳赋税,还自行委任地方官员,甚至可以传位子孙。唐朝朝廷多次派兵讨伐河朔三镇,但都未能取得胜利。然而...……更多
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西域的统治是如何瓦解,并且再也无法恢复
...度使制度的种子这时候也结出恶果,到处都是拥兵自重的藩镇,时不时就造个反。唐廷中央的军队平叛和维持现有的边境线就费老大劲儿了,根本无力向吐蕃人收复失地。 776年,吐蕃人攻克瓜州,进一步压缩安西都护府的生存...……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许牛儿机智送军粮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人民群众给军队送粮食。(资料图片) 八路军游击队员王四锁奉命下山催粮,惨遭日本鬼子杀害,鬼子还将他的人头割下来挂在王郭村真武庙门口示众了3天(见《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一文)
2025-07-17 07:10:00
惊艳法国!折纸《五马渡》,“奔腾”凡尔赛
黄晓娴。折纸作品《五马渡》。 折纸作品《拿破仑》。以鼓楼绿雕孔雀为原型的一对吉祥孔雀。 折纸作品《龙踏沧浪》。□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日前
2025-07-16 08:22:00
抗战中的太原: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文中提到的收条。(资料图片) 侵华日寇真残狂,“三光”政策祸民殃。游击战士王四锁,拋头洒血庙门旁
2025-07-16 08:26: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魏拯民:为救人民于水火而斗争
在松花江畔、在白山黑水间,魏拯民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魏拯民是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原名关有维
2025-07-16 13:57:00
义务守陵二十二载,临沂九旬老人践诺言
22年,7000多个日夜,足以让青丝染尽霜雪,从壮年步入耄耋。在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陡沟庄村,90岁的村民李振江,却将这漫长的岁月
2025-07-16 16:27:00
山河铭记丨抗日英烈储蓄谋:隐蔽战线上的“红色长城”
大皖新闻讯 巍巍大别山,滔滔江淮水。80年前,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曾走出一位令日寇胆寒、让百姓传颂的抗日英雄——储蓄谋
2025-07-16 17:38:00
读方志 行贵州|镇远留书:王阳明对贵州旧友和弟子的深情告别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其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和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中国四大儒家”
2025-07-16 17:58:00
“鏖兵齐鲁 功昭山河——许世友战山东”讲座将在烟台图书馆开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7月16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为深入挖掘展示烟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16 18:09:00
合肥83岁退休教师历时8年研究解读《增广贤文》 希望为传统智慧注入时代新解
大皖新闻讯 “一生爱学习,永远有追求,这是我的初心。”因从小爱读书,热爱传统文化,合肥83岁退休教师张宗贵潜心研究蕴含前人智慧的《增广贤文》一书
2025-07-16 18:13:00
血色丰碑丨杨靖宇智取大荒沟
提起杨靖宇将军大家都不陌生至今他的故事仍旧广为流传1936年秋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军军部直属部队在桓仁、宽甸一带活动期间曾与刚刚改编为抗联第一军直属第十一独立师的左子元部联合行动于
2025-07-15 21:35: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
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有这样一片山脉——春天杜鹃花红如霞,秋天枫叶红似火;最为奇特的是,在阳光照射下,山顶石砬子呈现出红色
2025-07-15 11:33:00
山河铭记|一封家书寻找安葬地后续:被收编一二九师,随军前往晋冀鲁豫
大皖新闻讯 “为救国工作誓死,为救国奋斗到底,希大人不必盼望。”7月9日,大皖新闻报道了六安籍烈士杜立成的一封家书,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2025-07-15 15:01:00
钱江观潮丨汪帆:匠心修古籍
今年五月,浙江图书馆启动浙图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修复工作,让传承数百年的珍贵典籍重焕生机。今天的《钱江观潮》,一同走近古籍修复师汪帆
2025-07-15 15:4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红光故事永留磐石大地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2025-07-15 12:36:00
沈正志:一句承诺,四十余年坚守,三代人接力
文化传承的脉动,从来不只在博物馆里静态展示,更在民间生生不息。在第二十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发布活动上,一支“文保小分队”格外醒目——69岁的基层老文保员沈正志身着白衬衫
2025-07-15 07: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