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代,或许你也疯
...马过独木桥,其中难度,可想而知。在《儒林外史》中,范进便是社会底层读书人的缩影,他半生参加科举,直到五十多岁才考中举人。范进欣喜若狂,最后竟然乐极生悲,也实在令人唏嘘。那这举人的功名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更多
古代科举之路:状元背后的辛酸与机遇
...考上了状元才能叫咸鱼大翻身,当看到《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发疯时,都觉得好笑,一个举人,又不是什么状元探花,有什么好激动地,还疯了,这也太没有出息了。但真正进入科举的读书人才知道,所谓状元,三年才有一...……更多
范进中举后疯了,你要是知道他最后混得有多好你也得乐疯
大家在上学的时候都有学过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没有生在那个年代背景之下,多半无法理解范进为什么这么喜悦。相信不少人对这个故事的感觉就是范进这个人好奇怪,为啥中个举能乐成这样?其实范进中...……更多
在明清中了科举,为何比现代做官还舒服
...向高富帅的路上去了,你别不信,初中有一篇课文叫做《范进中举》,范进中举之前,久考不中,穷苦潦倒,被街坊邻居视为米田共,称呼穷酸书生,被世人瞧不起,连同居共枕的妻子也看他不起,毫无地位可言,但范进中举之...……更多
秀才与举人的差别:社会地位与经济福利的对比
...多少寒窗苦读的学子,最著名的比如《儒林外传》之中的范进,考了十几年都没考上,连他的岳父都看不起他,一朝中举就疯了;还有一个也很著名的,小时候一部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之中的吕轻侯也是一个屡屡不中举的...……更多
梁灏:历经五代战乱,82岁终圆状元梦
...可想而知。不仅是中状元难,就连中举人都很难。小说《范进中举》中,54岁的范进还是一个秀才,中举后喜极而泣,甚至高兴得疯了。虽说这是一篇讽刺小说,但也反映了古代的科举有多难。古代的读书人非常多,即使家里再...……更多
从读书人到官僚:清代进士的经济特权与影响
...。别说是进士,就是举人也已经很了不起了。相信大家对范进中举有很深刻的印象吧。在中举人之前,范进的老丈人很看不起他,成天对他骂骂咧咧。但是中了举人后态度就变了,在范进面前变得大气也不敢出。原来范进中举后...……更多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与周进: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悲剧
...胆量去揭露、去讽刺、去抨击。1.1痴迷科举,精神扭曲的范进和周进在《儒林外史》中,周进和范进属于同一类人,是腐儒的典型。他们两个人的命运极其相似,两者皆是出身贫寒、暮年得第。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那个时代...……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了五六次。但即便如此,他考中之后也还是兴奋不已。在范进中举中,我们可以看到范进50多岁中举之后欣喜若狂。那么古代为什么都想要考中状元,考中状元的人,最开始阶段能够授予多大的官职呢?科举制出现,公平公正在...……更多
《儒林外史·范进篇》玩法特色
儒林外史·范进篇是一款国风角色扮演游戏,该游戏的玩法主要是剧情和收集,当然还有地图的探索和人物对话,游戏内的目标不仅仅是帮助范进中举,还要去找到社会变化的根源。儒林外史·范进篇玩法特色儒林外史·范进篇...……更多
范进与好汉
...。他表示大学毕业之后,还想攻读研究生。“这不是现代范进吗?读完研究生都多大岁数了?”朋友对这位青年颇不以为然,但是网友评论竟一边倒地夸赞青年。这个年轻人某些方面真有点像范进,然而有个重要的区别:他一直...……更多
赵楷以皇太子身份参加科举,成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参加科举,考中状元,那真的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在《范进中举》中范进,仅仅是在他50多岁考中了举人,便高兴得发狂。由此可见,状元郎对士子的吸引力。但是有这么一批人不用通过科举就可以,进入仕途为官。其中皇室...……更多
毕沅的人生机遇:因值夜班看奏折意外中状元
...考的人不在少数,考了数十年考不上也不放弃,这也难怪范进参加科考那么多次,中了却疯掉。今天要讲的是一位因书法不好而被人留下加班看奏折,第二天却意外得中状元,这人就是毕沅。幼年丧父母亲养育受母熏陶才识过人...……更多
科举制的兴衰:从隋朝到明朝的演变
...了做官。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其中关于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拜会,赠银送房,胡屠户受赠,千恩万谢。这些关于范进生活变化的描写,就能很好的说明问题了。普通百姓在做官之前,统治阶级对其进行各种剥削...……更多
揭秘“泰山”成为尊称老丈人的由来
《范进中举》中的主角——范进,称呼最忌怕的老丈人为泰山大人。脑洞老师当时年少,还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为什么尊称老丈人可以叫泰山呢?今天就让我来说道说道这个来由。据史料记载,这个说法起源于唐朝。晚唐时期...……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也就是中央考试的资格”就足以令所有读书人艳羡。“范进中举”以后,能够高兴到发疯,就足以证明这一功名的显赫。贡士 考中“举人”以后,便可以进入行政系统,担任诸如学官等低级别地方官员,如果想要在仕途拥有...……更多
当一个人过了五十岁,身体健康长寿、家庭和睦、财富三好
...下三个好兆头,就说明你的福气来了。一:健康长寿在《范进中举》中,范进年近五十,终于通过了考试,但最后因为喜悦,却疯了。胡屠户狠狠地扇了他几巴掌,范进才慢慢苏醒过来。本以为生活可以这么美好,范进的母亲因...……更多
唐伯虎的真实人生:从才子到悲剧的转变
...通过乡试的读书人,在古代被称之为举人。大名鼎鼎的‘范进中举’,指的其实就是这场考试。范进考了一辈子,才好不容易考上了举人。而唐伯虎刚刚因为逛青楼被处罚,转眼就在这场考试当中摘得了头名。不得不说,人和人...……更多
牛金星:从明朝官吏到李自成军师,再到清朝知府
...牛金星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二十岁就中了秀才,比起范进这算天才少年了,天启七年,高中举人,有了这个学历,在大明就可以做官了。可是,牛金星并不这么想,他从小喜欢看书,但并不喜欢看四书五经,也不希望子承父...……更多
独眼才子刘凤诰:以才胜貌,乾隆皇帝难掩赞叹
...才十八岁能考上举人,意味着社会地位有了一个飞跃了。范进中举时都五十多岁还那么兴奋,而刘凤诰在当时也算得上光宗耀祖了。从此刘凤诰有了自信心,性格变得勇敢,什么事情都敢去做。有一次看到一群人在比射箭,他的...……更多
...二级,但即便如此,中了进士依然是很不错的结果,当年范进中了举人都差点疯掉。虽然进士做为封建官僚体系里面的高级别等级,在谭延闿眼中并不高级,状元既然被否决了那么这个进士不当也罢,他一不缺钱二不缺名,回家...……更多
心脏是生命的源动力,一旦发生心脏衰竭,后果不堪设想
...气。大喜、太高兴、太兴奋就会使心气涣散,神失所养。范进中举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因为范进太想考取举人了,从20岁开始应试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这喜讯突然来了高兴过度了,加之平素生活窘迫,刻苦读书,心神耗...……更多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举行第八届校园艺术节之戏剧展演活动
...利举行,师生们欢聚一堂,共享精彩纷呈的话剧盛宴。《范进中举》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其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形象,揭露一个趋炎附势又热衷仕途,好功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病态社会,讽刺了当...……更多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部讽刺科举黑暗的传世之作
...象,但其中的一个故事大多数朋友一定都听过,那就是“范进中举”,讲的是一个考了20多次,跌跌撞撞终于在54岁高龄考中举人的范进,在中举前后极大的反差对比刻画出众人的趋炎附势和封建腐败的科举制度,让人啼笑中了...……更多
...》成为一部具有民主思想的名著。选进中学课本的那篇《范进中举》,使范进成为广为人知的形象。科举制度居然能让一个人精神失常、心理变态,可见那个教育制度多么地摧残人性!那些号称孔门子弟的所谓儒生,不乏掠夺他...……更多
黄巢的坎坷科举路:长得丑对人生的影响
...就能做官。有些人能考得很好,有些人就考的不好,比如范进,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黄巢先生。这位黄先生考了好几回,没考上,于是他决定灵活一点,去考武举。这次,他表现得很好,本来应该能得到很好的成绩。但是,皇帝...……更多
27岁女子不结婚,执着考公7年全失败,崩溃痛哭:对不起父母
...个赛道,考不上公务员,咱嫁给公务员。”其实,人人笑范进,人人皆范进。一家公司,可能说倒就倒,但公务员就像铁饭碗,只要捧上,能干一辈子,养老也不是问题。但考公需要考察个人综合实力,如果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踏,到手不为难。」清初小说家吴敬梓(1701-1754)笔下的范进,五十四岁才中举人,听闻消息,竟然一跤跌倒,喜极而疯,这固然是小说家的夸张笔法,但多少也反应了读书人的殷殷期盼。睡觉浪费时间,熬夜读书拼考试!科举...……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那么,成为“两榜进士”以后,最高能够直接被授予何等官职呢?《清史稿·选举志三》有载:一甲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进士授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官有差。也就...……更多
李贽:明朝的异端思想家
...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登天子堂,为王佐才么?(故事中)范进中举差点疯了,而李贽对这些东西是一点也瞧不上眼。富贵人家的子弟,如明末徐霞客那种,人家不喜功名是因为家里有钱,足够他一辈子快快乐乐的到处溜达,但其...……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同时也把首都定在了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
2024-06-30 21:00:00
与元末明初朱升等诸多名仕一样,由于元朝官场过于腐败黑暗,汉官难以掌权,升迁基本无望,1346年刘伯温辞官隐居。但透过刘伯温的经历来看
2024-06-30 21:01:00
1360年,刘伯温来到南京,成为朱元璋的谋臣,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以下是实打实的三件功劳。1,针对当时形势,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
2024-06-30 21:01:00
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刘伯温发挥了顶级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刘伯温功劳来看,足以封公爵
2024-06-30 21:02:00
韩信本为平民,虽“志与众异”,但却没有谋生手段,因而家境贫困,常常靠他人接济度日,日久便为乡邻所恶,“一饭之恩”、“胯下之辱”等均发生在这一时期
2024-06-30 21:03:00
从仗剑投项到转投刘邦,韩信始终没能受到重用,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然而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却对其如此看重,甚至不惜冒着被刘邦猜忌的风险
2024-06-30 21:03:00
父亲曾担任锦衣卫百户。1568年,明神宗在民间大范围选美,王氏没能进入前三名,但因为自身条件较为出色,便留在了宫中,成为了慈宁宫的一名宫女
2024-06-30 21:06:00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上下的舆论越来越激烈,李太后不得不出手干预。在太后的质问下,明神宗说出不肯册立朱常洛为皇子的原因,因为他是宫女生的
2024-06-30 21:07:00
王恭妃死后,明神宗只是草草埋葬了她,陪葬品少的可怜,即没有派人守坟,也没有下拨守坟的费用。儿子朱常洛继位后,连追念母亲的仪式都还没形成
2024-06-30 21:07:00
聊聊大唐名将薛仁贵的传奇故事
威名赫赫的大唐名将薛仁贵一生身上出现了许多传奇故事:大丈夫弃耕从戎;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勇猛作战惊动天子;生擒敌将神射手
2024-06-30 21:08:00
聊聊隋朝名臣——赵绰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手下,人才济济。其中,魏征直言进谏
2024-06-30 21:10:00
聊聊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
陈寅恪先生,对于唐朝,有一个精彩的论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
2024-06-30 21:10:00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做了贡献巨大,那她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文成公主的远去的身影消散在了茫茫大漠之中,她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却永载史册,书写了民族间友好往来的篇章
2024-06-30 21:11:00
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
2024-06-30 21:12:00
白毦(ěr)兵,三国时期蜀汉的精锐部队,由永安都督陈到统领。“白毦”顾名思义,该部队的装束是以白色的鸟羽兽毛作为标志。文献资料见于诸葛亮在公元226年写给李严的书信中
2024-06-30 2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