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最好的缅怀,是精神传承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纪念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是精神传承【科技观察家】◎俞慧友三年前的今天,袁隆平院士在世人的深切惋惜中与世长辞。此后每年的5月22日,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自发缅怀袁隆平。是什么,让他如此...……更多
“杂交水稻发源地”问“稻”:科研人赓续创新精神
...神中新社记者 邓霞 徐志雄今年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50周年。恰逢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中新社记者走进“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重访袁隆平及其团队在此研究杂交水稻的...……更多
...台中国之声、文艺之声等播出。该剧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为创作蓝本,讲述他为实现人生两个梦想,即“让中国人端稳手中的饭碗”的“禾下乘凉梦”以及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奋斗一生的事迹。作品分为“发现...……更多
让“种子”精神代代赓续
...点农业农科产业园——隆平院士港,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亲自选址和题名的。走进传承馆,一颗6米高的“黄金稻米”艺术造型映入眼帘,种子外围的双螺旋形态,寓意着杂交水稻的原理。“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更多
风吹稻浪 禾下乘凉
本文转自:九江日报风吹稻浪 禾下乘凉——缅怀袁隆平院士逝世三周年本报记者 陈沽玥因为一颗巨星的陨落,5月22日注定要被人铭记。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他带走的是饥饿...……更多
郭名奇和袁隆平的师生情缘
...1981年获得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奖人从右至左为袁隆平、周坤炉、李必湖、郭名奇、黎垣庆、尹华奇。郭名奇(左一)2006年获袁隆平农业科技奖。 □ 陈俊文郭名奇是袁隆平老师的学生、得力助手,是中国第一代杂交水...……更多
... 通讯员 李茜本报讯 (记者 姚雨欣 通讯员 李茜) 22日,袁隆平杂交水稻专家工作站在武夷山市五夫镇正式启用。中科院院士谢华安、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等专家参加活动。启用仪式上,“袁隆平杂交水...……更多
“隆平好种子精神传承馆”在广州黄埔开馆
...大型种子艺术造型矗立中央,在展厅右侧长墙,铭刻的是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主题浮雕……5月30日,广州市黄埔区,“隆平好种子精神传承馆”开馆,吸引参观者。 陈楚红 摄5月30日,广州市...……更多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 科学家聚三亚共商南繁未来发展
...现今中国约70%的农作物新品种经过了南繁选育。50年前,袁隆平院士团队在海南三亚南红农场发现花粉败育型“野败”野生稻,使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为可能,南繁北育在短短三年内促成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更多
...农校,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生活和工作了数十年的地方。如今这里依然完好地保留了当年杂交水稻科研教学工作时的教室、教案、试验台,以及袁隆平先生生活居住的宿舍。恰逢世界粮...……更多
超级水稻的故事
...:中国民航报谢乃韬今天,我有幸阅读了《功勋》中关于袁隆平和他的超级水稻的相关资料,深受启发和感动。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创建的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为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更多
扎根琼岛沃土 攥紧中国种子
...中国南海之滨,气候依然温暖,万物竞相生长。50年前,袁隆平院士宣告三系法杂交水稻配套成功。50年后,在三亚这片发现“野败”野生稻的土地上,种业科学家们继续扎根南繁沃土,赓续育种精神。去南繁,攥紧中国种子。12...……更多
“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发现地纪念石三亚落成
...报记者 李学仕 摄本报讯 (记者 刘盈盈) 2024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三周年的日子。在这个下着雨的早晨,人们来到三亚南红农场(凤凰路与林家路交汇处附近),这里,一场简单而庄重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发现地纪念...……更多
种业振兴新“稻路”上,三亚实现杂交水稻亩产4000斤
...种,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强有力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生前提出“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在三亚召开的启动会上成立以他为首席科学家的项目攻关领导小组。2023年11月,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高产攻关实...……更多
扎根南繁四十载 培育水稻新品种
...海南对中国的贡献,对世界的贡献非常大。“1970年11月,袁隆平团队发现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由此开启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育成的2.8万余个农作物新品种中,超过70%的品种经历过南繁的...……更多
种业振兴海南新“稻路”
...育种技术不断突破,水稻亩产不断提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生前提出“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在三亚召开的启动会上成立以他为首席科学家的项目攻关领导小组。2023年11月,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高产攻关实...……更多
...,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唐人万寿园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墓前,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原秘书长拉库托松·菲利贝尔不远万里带来了一份承载着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人民真诚谢意的礼物——产自非洲的杂交水稻大米。他站在墓...……更多
...专注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描述的是袁隆平毕生追梦圆梦的动人事迹。袁隆平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带着班级去郊游。当时,田园之美、农艺之乐便在他脑海中深深扎根。报考志愿时,家人建议他学工科、医...……更多
亩产提高12%!袁隆平超级稻在徐州试种成功
...镇檀山村引种的超级稻“利两优168”完成测产,标志着由袁隆平科研团队培育的超级稻在徐州试种取得成功。“利两优168”是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之前一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如长沙、苏州等地种植,平均亩产670.01公斤。经袁...……更多
株洲人首获“袁隆平农业科技奖”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乔德良(左一)陪同袁隆平在田间考察(资料图)。 通讯员 供图株洲日报讯(通讯员/邓立平 全媒体记者/李军) 3月16日,第12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颁奖活动在长沙举行。醴陵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更多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世人皆知,杨振宁的成就是什么?
...主,另一位是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可以说袁隆平这杨振宁这两位老先生都对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不少人喜欢将这两位科学家进行比较,有人说袁老是杂交水稻之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和发展的开创人,如今...……更多
从一粒种子到满仓好粮
...此赢得了“水稻制种看南繁、南繁制种数萍乡”的美誉。袁隆平院士生前为萍乡市湘东区排上镇亲笔题名“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之乡”。 ……更多
田为纸秧作笔施甸3万余份育种材料竞选“优等生”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又是一年插秧季,在袁隆平生前题词的“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施甸县两用核不育系水稻繁育基地上,3万余份水稻育种材料正在按节令进行移栽。群众拔秧、捆秧、运秧、插秧,各司其职,一排排绿...……更多
科研“后浪”站C位丨种子的秘密
...里记录水稻生长数据。新华社记者 周勉 摄少年时代就把袁隆平当成榜样的韶也,大学坚定选择了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后,他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为一名实验员。2013年,为破解“镉大米”难题,湖南启动镉低积累水稻...……更多
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我们得以平视世界,袁隆平功不可没
...水稻工厂提供资源储备。划重点:1.我们得以平视世界,袁隆平功不可没。2.粮食安全是我们国家农业的首要任务,一粒种子中包含很多科技内涵。3.“小薇”的株高比较矮,和传统水稻相比,它的身形更适合在空间站种植,它的...……更多
把杂交谷子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究中心的同学带来了一张特别的照片。照片中,赵治海和袁隆平先生相对而坐,身后墙上挂着超级杂交水稻稻穗压弯稻秆的实景照片,中间桌上摆着硕大饱满的杂交谷子谷穗。节目主持人撒贝宁说,这两个人坐在一起,就犹如两...……更多
昔日盐碱地今日新粮仓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袁隆平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六年来,兴安盟推广耐盐碱水稻种植面积近六十万亩昔日盐碱地今日新粮仓 □本报记者 高敏娜随着气温回升,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科右中旗耐盐碱水稻科研基地里,水稻...……更多
...凉梦》讲述的是“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功勋”获得者袁隆平的故事,选取了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各个时期研究超级杂交水稻的人生最重要的几个横断面重点加以展示。全剧围绕袁隆平为实现人生两个梦想:一个是“...……更多
...过14万人次,单日最高游玩人数突破1万人次。” 武夷山袁隆平杂交水稻专家工作站负责人袁松松告诉记者,积极开发农旅体验活动,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纽带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是五夫镇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提质增效...……更多
...梦》,讲述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故事,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广播剧由慈文传媒、中国传媒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制作,题材重大、构思精巧、主旨深邃,生动塑造了一位赤诚报国、求真务实、...……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遵医附院烧伤整形外科亮相国际大会作4项交流发言
近日,第十六届欧洲显微外科年会(EFSM)在意大利米兰圆满落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共计800余位业内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显微外科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未来趋势
2024-06-24 02:22:00
助力返乡青年闯出“新蓝海”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应佳丽张锐炎炎夏日,浙江省武义县王宅镇吴山下村党支部书记王科利早早地来到了玉米地里,和村民一起采摘玉米
2024-06-24 05:35:00
犄角旮旯里种出“美丽经济”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高淳砖墙以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犄角旮旯里种出“美丽经济”□ 本报记者 胡明峰 通讯员 史敏花草葳蕤,果蔬飘香
2024-06-24 05:18:00
用小草莓托起农民致富梦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吴中平 现任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23届园艺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先后荣获“全国创新创业英才奖”
2024-06-24 05:22:00
“三元共理”走出乡村善治之路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凯里市“三元共理”走出乡村善治之路本报讯(吴悠 记者 牟元媛)“农村庭院美化,不仅改变了居家环境,也改变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境
2024-06-24 05:56:00
“食人菌”感染真的是不治之症吗?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王月丹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6月1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日本今年报告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俗称“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数累计破千
2024-06-24 05:54:00
横鞭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赵 畅《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4日 第 20 版)古人喜爱食笋,今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笋
2024-06-24 05:58:00
多在“特”上下功夫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近年来,不少地方立足自身资源和环境特点积极培育发展乡村产业,涌现出众多“巫山脆李”这样具有地域优势的特色产业
2024-06-24 05:59:00
脊柱侧弯成儿童健康第三“危机”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脊柱侧弯成儿童健康第三“危机”沈莉本报讯(通讯员 沈莉)昨天,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举办的脊柱侧弯防治科普讲座与义诊活动传出消息
2024-06-24 05:54:00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蔬菜
不吃蔬菜相亲相爱,一吃蔬菜鸡飞狗跳!蔬菜在孩子们的眼里仿佛是洪水猛兽。吃菜这件事也成了困扰家长们的大问题。吃口蔬菜怎么这么难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吃口蔬菜这么难呢
2024-06-24 06:01:00
天然的“补钙菜”发现了,排出毒素,补钙质,长个头,早食早受益
当我们谈论许多鲜嫩的蔬菜时,叶子都是非常柔软的。很多人称其为金花菜,又名苜蓿。名字听起来很好听,但保健价值却非常好。金花菜可炒食或凉食
2024-06-24 06:03:00
菜市场“最坑人”的3种菜,聪明人绕着走,“外行人”却吃得很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可以说现如今很多城市里的楼盘附近都有商场的存在。在商场里买生活用品确实也非常的方便
2024-06-24 06:02:00
春季减肥怎么吃?厨房3种便宜菜,都是“刮油”高手,教你新吃法
春天很多人想要减肥,饮食和运动是减肥的安全途径,今天小爆老师,从饮食角度跟大家聊聊如何来减肥。减肥不一定需要通过剧烈运动或刻意限制食量
2024-06-24 06:05:00
“四好农村路” 一篇大文章(暖闻热评)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鑫【关键词】“四好农村路”【事件】前段时间,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公布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名单
2024-06-24 06:16:00
技术协助机制 护航“耕地保护”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洛阳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技术协助机制 护航“耕地保护”本报讯(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吉小平 通讯员 周晓东 秦伟伟)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公布典型案例
2024-06-24 06:19:00